【周测必备】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试卷(四)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B)【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必备】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试卷(四)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B)【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19: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B)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玻璃棒 B. 温度计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2.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4.关于量筒的使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物质间化学反应可在量筒中进行
B. 量筒上端刻度读数比下端刻度读数大
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高点保持水平
D. 量筒的“0”刻度在最底部
5.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采取多次测量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C.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D. 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6.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0.5厘米=10.5厘米×10毫米=105毫米
B. 10.5厘米=10.5÷100厘米=0.105米
C. 10.5厘米=10.5厘米×10=105毫米
D. 10.5厘米=10.5×(1/100)米=0.105米
7.以下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其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望远镜观察非洲狮的活动
B.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C.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
D.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9.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8毫升。则该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小于2毫升 B. 大于2毫升 C. 等于2毫升 D. 以上都错
10.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93厘米、2.13厘米、2.14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
A. 2.12厘米 B. 2.33厘米 C. 2.14厘米 D. 2.13厘米
11.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3秒
B. 张老师的身高是1.72米
C. 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D. 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B. 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 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 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13.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想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得事实与证据
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②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他人
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 ①②④⑤ B. 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④⑤⑥
15.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 )
A. 大于1/2h B. 小于1/2h C. 等于1/2h D. 无法确定
1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17.下表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文字描述法 B. 表格记录法 C. 图形记录法 D. 以上都不对
18.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19.小江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 ,则小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2mL B. 等于12mL C. 大于12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20.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⑦⑥ D. ④⑤⑦⑧
二、填空题(共28分)
21. (6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__;(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__;(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___;
(5)加热时常垫在烧杯和烧瓶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____;(6)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
22. (6分)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23. (8分)单位换算,给下列各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250升=__________厘米3;(2)7000000毫升=__________米3; (3)50毫米3=__________厘米3;
(4)0.5米3=__________厘米3 ;(5)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__________; (6)小柯同学的身高是162__________;
(7)一枚硬币厚度约2.1__________; (8)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__________。
24. (6分)下图是普通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可精确到__________℃,其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25. (2分)如下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6. (8分)雨后的一天下午,小亮在观察蚯蚓活动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到底喜 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几个无盖且不透明的长纸盒、几块透明玻璃板,10条健康状况差不多的蚯蚓、几张黑硬纸板、干燥的土壤、一杯清水。
实验设计:①纸盒底部平铺上一层土壤,并撒上一些清水,使土壤适合蚯蚓爬行。
②用透明玻璃板将纸盒的一半盖住,另一半____________;
③取10条蚯蚓,把它们放在纸盒内;
④二十分钟后观察蚯蚓的分布及数量,并记录数据;
⑤按照以上方法多做几次实验。
请回答:
(1)补充完善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你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亮想进一步观察蚯蚓体表的结构,他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27. (6分)小明读到一则新闻: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把幼龄老鼠的血液注射到老龄老鼠的体内,发现老鼠的活动性增强。 某兴趣小组针对以上报道,为了探究幼龄老鼠的血液是否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 ,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设计_________组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应在方案中去掉。
(3)要让该实验设计更具有说服力,体现科学性,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8分)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 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
(2)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cm,导线直径是__________mm。
29. (10分)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们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无关,而与_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B 5.D 6.D 7.B 8.A 9.B 10.D
11.C 12.B 13.B 14.C 15.A 16.D 17.B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共28分)
21. (6分)E B A G C DF
22. (6分)(1) 1.82cm(答案在1.81cm-1.85cm之间都对) (2)37.8 (3)20
23. (8分)(1) 250000(2) 7 (3) 50000 (4) 500000 (5) mL (6) cm (7) mm (8) ℃
24. (6分)1℃ 15℃~105℃ 32
25. (2分)1mm;2.7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6. (8分)(1)用黑硬纸板盖住(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3)黑暗一侧的蚯蚓数量较多(4)放大镜
27. (6分)(1)幼龄老鼠的血液可能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2)C(3)多次重复实验
28. (8分)(1)BADC或BDAC (2)1mm;2.00;1.0
29. (10分)(1)2、4(2)1、3(3)4、5(4)秋千的绳长;小球的质量、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周测必备】科学七年级(上册)测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