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导
入
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目录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壹
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贰
感受作者忧世伤时
的情怀。
叁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名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句
积
累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南渡后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前
一生经历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课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内
名
句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写作背景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文本翻译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从原文寻找)
愁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这种感情的呢
时节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佳节又重阳
1
时间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永昼、半夜、黄昏
2
景物
借助以上景物来烘托出孤寂凄凉、百无聊赖的感受。
薄雾、玉枕、西风、浓云、纱厨、黄花、酒…
3
行动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4
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试举例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永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
凉
透
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东篱
菊花香
暗香
黄花
菊花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结构上
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手法上
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结
总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目录
理解词中运用叠词的艺术手法。
壹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把握“愁”内涵。
贰
感受作者忧世伤时
的情怀。
叁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乍暖还寒:意思是形容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散文化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的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愁
词人是怎样写这种感情的呢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从原文寻找)
接
找出: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并赏析。
直
抒
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动作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环境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感受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愁
收束全篇
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开头三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结合内容赏析。
作 用
开头三句全由叠字成句,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是动作,表现词人寂寞彷徨、若有所思、心绪茫然的样子。这种寻觅让她感受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词人陷入如此愁境而不得解脱。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
2.起强调作用。(内容)
叠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中国古典诗词很多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那么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呢 请赏析。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
酒力压不住心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晚风
渲染愁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过雁
相思之情。(游子思乡,鸿雁传书;情人相思。)
黄花
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
梧桐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凄清的景象。“爱情的意义。”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细雨
牵愁惹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意象
意境
情感
为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概括总结
情愁
独居之苦
家愁
丧夫之哀
国愁
亡国之恨
较前期的相思闲愁多了一份深刻与厚重!
风格小结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叙事)、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