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和溶液(1~2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径流
2.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
③水生植物的含水量可达90%以上 ④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B. 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C. 电解水过程中使用的是直流电
D. 电解前可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5.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8∶1
B.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 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
D. 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6.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a 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 连接的是负极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B.亚洲的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多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8.下列有关于电解水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正极产生的气体也可以燃烧
B.若用夹子把出气的橡皮管夹住,正极的液面下降较快,负极下降较慢
C.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
D.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的电是我们生活中用的交流电,所以要注意安全
9.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⑤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10.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11.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12.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3.下列有关电解水和海水淡化的说法,合理的是( )
A.电解水和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均发生了变化
B.图中①②③所示气体,依次为氧气、氢气和水蒸气
C.从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4.下列属于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①冰川水 ②浅层地下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江河水 ⑤湖泊水 ⑥海水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5.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于8月4日凌晨在我省玉环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台风将北上穿越我省。台风和台风雨体现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水汽输送 降水 B.降水 水汽输送 C.蒸发 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 蒸发
16.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17.“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18.下列证明水电解实验中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1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20.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共24分)
21.(6分)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C代表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和地心引力。
22.(8分)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⑥表示________。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 A.②⑤⑥⑦B.①③④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⑦
23.(6分)小乐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________(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b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________。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4.(4分)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等,其中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为________。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4)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地 D.冰川广布的北极大陆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25.(10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________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________。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由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
26.(8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7.(10分)用图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两玻璃管内液面逐渐 。
(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管口C,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D,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则该气体是 。
28.(8分)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可以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D 4.A 5.D 6.B 7.A 8.C 9.C 10.A
11.B 12.B 13.D 14.B 15.A 16.B 17.A 18.A 19.D 20.C
二、填空题(共24分)
21.(6分)(1)大气输送(2)E(3)太阳辐射
22.(8分)(1)地下径流;⑤
(2)随着纬度的增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减少(合理即可)
(3)D
23.(6分)(1)直流电;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②③①
(3)玻璃管b内的气体体积是玻璃管a内气体体积的2倍
24.(4分)(1)海洋水 (2)降水 (3)② (4)B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25.(10分)(1)B;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3)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水 氢气+氧气;水由氢和氧组成
26.(8分)(1)氢气;正极(2)16(3)水 氢气+氧气
27.(10分)(1)产生气泡;下降
(2)氧气;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氢气
28.(8分)(1)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2)增加水的导电性
(3)D(4)C
【周测必备】科学八年级(上册)测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