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
78%21%2.氧循环
地球上的动植物的_____需要消耗氧气,物质的_____消耗氧
气,而绿色植物的_________释放氧气,弥补了自然界中氧气
的消耗,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恒定。呼吸燃烧光合作用二、认识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略大不易淡蓝淡蓝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光热量火星四射黑色固体白光水雾(2)结论。
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③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3.氧化反应
(1)概念:物质与_____发生的反应。
(2)分类剧烈氧化,如燃烧。
_____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
_____、食物腐烂、有机肥的腐
熟等。锈蚀缓慢氧气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生物_____,如用于医疗、潜水、宇航等。
2.支持_____,如用于炼钢、焊接和切割金属、火箭助燃剂等。呼吸燃烧四、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1)原理。
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
(2)过程。液态氧和液态氮氮气2.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装置
a.发生装置b.收集装置
A为_____________,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
B为_____法,原因是氧气_____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大排水不易③检验:加热少量高锰酸钾,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将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
④注意事项
a.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确保装置不漏气。具体
方法(如下图)
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会___________;移开手后过一段时
间,导管中会形成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木条复燃气密性有气泡冒出一段水柱b.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玻璃棉),以防
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_________,再___________,以免
产生_____现象。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倒吸(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装置
③检验:把稀的双氧水从分液漏斗慢慢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
粉末的锥形瓶中,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观察到_________。木条复燃3.催化剂
在_________中能_____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_______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化学反应增大质量和化学性质【判断抢答】
1.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
提示:氧气虽然支持燃烧,但本身不具有可燃性。
2.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提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只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3.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提示:催化剂概念中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
含义。×××4.过氧化氢溶液中即使不放二氧化锰仍会分解产生氧气。
( )
提示:如果不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只是减慢。
5.实验室制取氧气与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均属于化学变化。
( )
提示: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只是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而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探究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结合下面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伴随的现象变化,然后探究相关问题。(1)分析蜡烛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说出“火焰”与“光”的区别。
提示:“光”是固体物质(受热不变为气态)燃烧产生的现象;而“火焰”是气体(或燃烧时固变气,或液变气)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需盘成螺旋状。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的燃烧。(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上述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能总结出“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吗?
提示:不正确。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在于:实验现象往往是指我们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到的,不能直接说出物质的名称。如“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典型例题】(2012·怀化中考改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易错提醒】1.明确“烟”与“雾”的区别,“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2.明确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我的答案】选B。
提示:本题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结论。木炭在氧气充足的时候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时候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由此判断选项B正确。【探究点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A)以及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B、C和D),然后探究相关问题:(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为什么需要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提示:若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气压会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会沿导管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2)如何检验装置C的气密性?
提示:可先将导管用弹簧夹夹住,然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直至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高度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装置C、D与B相比,具备哪些优点?
提示:装置C可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装置D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旋塞,既可控制反应速率,又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化学实验通常要考虑实验装置是否简单、操作是否简便、是否节约能源、是否有利于环保等问题。请你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用过氧化氢溶液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好的原因。
提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仪器较多,还需要加热,所以既操作麻烦又浪费能源,且没反应的高锰酸钾及生成的锰酸钾会污染环境,而用过氧化氢溶液可避免以上缺点。【典型例题】(2011·芜湖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2)下列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其中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3)请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发现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4)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乙炔气体
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C.浓氨水和碱石灰常温下制氨气
【易错提醒】1.反应物的选择要考虑其操作的可行性,即反应速率及收集难易程度。
2.明确反应物的状态及其发生反应的条件从而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提示:(1)认识常见仪器,是中考中常考题型,①是试管;(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反应较慢,生成的氧气不易收集,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加热高锰酸钾、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等;(3)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装水后留有空气气泡等;(4)图甲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图乙适用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因此适用于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A、C。答案:(1)试管 (2)C
(3)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刚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装水后留有空气气泡等
合理即可)
(4)A、C1.结合所学知识将氧气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入下
图中:
提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气体,其液体和固体均呈淡蓝色,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下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并将修改建议写在横线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酒精灯中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2)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
(3)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4)集气瓶中导管只需伸到集气瓶口
(5)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