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产生二
氧化碳。
(2)消耗。
植物的_________会吸收二氧化碳。人和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燃烧微生物的分解光合作用2.温室效应
(1)定义。
当大气中的_________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
光中红外线辐射的_____,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_________,使
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_____的现象。
(2)危害。
全球气温_____,冰川_____,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使土地_______、农业减产等。二氧化碳向外散发上升吸收升高融化沙漠化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在
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_____二氧化碳,进
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______二氧化碳,又被称为________。
(2)干冰常用于__________,主要利用了其气化时需从周围环
境中_____大量热量的性质。无色无味液态固态“干冰”人工降雨吸收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水溶性。
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_____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
强,会溶解得更多。常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2)与水反应。1 L①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A中由_____变成_____,B中又变成_____。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色红色紫色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3)应用:本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变浑浊4.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2)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2)原料: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为
_________)。
(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常用___________集
气法收集。碳酸钙向上排空气【方法提示】气体的收集方法
收集某种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3)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2.二氧化碳与灭火
(1)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用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处,观察到
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2)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火柴熄灭不支持燃烧①实验现象:蜡烛_________依次熄灭。
②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烧杯
_____,然后逐渐_____,把烧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③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密度比
空气的___。
(3)应用:可用于灭火。自下而上底部上升支持燃烧大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1.二氧化碳本身_____毒性,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有害。
2.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__________。
3.在进入可能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通风换气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判断抢答】
1.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常向温室通入适量的二氧化
碳,是因为二氧化碳使害虫窒息死亡。( )
提示: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
长。
2.由于干冰升华时易吸收热量,故常用于人工降雨。( )
提示: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水蒸气冷凝,故常用于人工降雨。
3.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
提示: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
淀,使溶液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4.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
提示:CO2本身无酸性,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
5.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越低越好。( )
提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含量过低,会影响植
物的生长。××【探究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结合上述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1)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提示:不能。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大量氯化氢气体而不纯。而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等物质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提示:因为这些物质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3)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等,请你再写出几种要考虑的因素。
提示:反应物能否发生反应;制取气体是否纯净;装置是否简单;操作是否简便,药品是否廉价易得,是否环保;反应过程是否安全等。【典型例题】(2011·苏州中考)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易错提醒】 1.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方案要科学合理,一般条件不高、操作简单。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判断。【我的答案】选C。
提示:A选项需要高温,浪费能源;B选项不易操作,得到的气体不纯;D选项碳酸不稳定,无法存放;C选项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操作。【探究点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常有以下几种,结合以下装置,探究相关问题:(1)用长颈漏斗时,下端为什么要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到反应容器与集气瓶中各多长为宜?
提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导管伸入反应容器中不宜过长,稍露出胶塞即可,以便于导出气体;收集装置中,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2)B装置和C、D装置比较,各有哪些特点?
提示:B装置便于加酸且量大但无法控制反应速度;C与D装置便于加酸并能控制反应速度,还有利于节约药品。【典型例题】(2011·綦江中考)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有关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你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小红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用如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充完整。【易错提醒】 1.发生装置的确定决定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的选择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等决定。
提示:(1)KMnO4 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C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E装置收集。(2)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用图示装置收集时,应“长进短出”。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 A D
(2)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B1.结合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将下图填写完整,并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完全燃烧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不稳定会分解生成CO2,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与H2O,CaCO3与HCl反应或高温分解又会生成CO2。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或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2.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根据装置图中所指出的错误,将下图填写完整。提示:在用长颈漏斗与锥形瓶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为了便于气体导出,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