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06: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制取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和思路;
3、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和创新素养。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知识回顾:氧气有哪些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密度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固态时的颜色________。
2、化学性质:
(1)木炭燃烧;(2)硫燃烧;
(3)铁丝燃烧;(4)蜡烛燃烧;
(5)红磷燃烧。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波,有很强的助燃性
小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带火星的小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把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呢?
思考
我们利用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现象来检验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原理
符号表达式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P38
加热
KMnO4 K2MnO4 + MnO2 + O2

1、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取氧气
为什么呢?
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水变红色)
棉花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增大受热面积)
3、装置
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氧气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排水法 (2)向上排气法
(1)排水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向上排气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
向上排气法。
排水法。
想一想
4、实验步骤
(1)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
装入药品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定:
固定装置
(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
(4)点:
点燃酒精灯加热
(5)收:
收集气体
(6)离:
把导管移离出水面
(7)熄:
熄灭酒精灯
简 称: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 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一)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
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5、检验:
6、验满:
7、存放: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 均匀放出后,再收集气体, 为什么
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8、注意事项: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原因: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5、收集满的氧气为什么正放在桌面上?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①④⑥⑤
做一做
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②试管 内导管
过长
③铁夹没夹在离管口1/3处
④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外焰没
在药物下加热

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C
D
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B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