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1张PPT 内嵌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1张PPT 内嵌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09: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Carbon and its compounds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
O
1.
了解CO2和CO的性质
2.
了解CO2和CO的用途




Learning objectives
C
O
3.
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4.
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子
一氧化碳分子
结论:
观察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区别在哪里?
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不同,物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元素相同
猜猜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呢?
有一种气体,“它能营造云雾缭绕的仙景;也能奋不顾身扑向烈火;还能带给大地勃勃生机,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2.狗死了人却没事,火把接近地面时熄灭了,这又体现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1.波曼尔说“屠狗妖”是二氧化碳,不仅能杀狗还能杀人,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
(2)不燃烧;
(3)不支持燃烧。
实验6-3 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燃烧的蜡烛由___到___依次熄灭
分析

1.蜡烛熄灭了,说明了什么?
2.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了什么?
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两个化学性质)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想一想】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二氧化碳灭火原理是什么?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要漏掉)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既用到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物理性质。
实验6-4:CO2溶解性实验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___体积的CO2 。增大_____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 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现象 塑料瓶变____
分析 CO2能_______,瓶内气压变____
压强
碳酸饮料
1

溶于水

C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CO2
纸花由紫变红
纸花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1.纸花由紫变红;
2.烘干又变紫色。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1.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实验6-5 CO2与水的反应
CO2
稀醋酸
1.向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石蕊遇酸会变成____色:
CO2 + H2O = H2CO3
H2CO3=CO2 ↑ +H2O(碳酸不稳定)
2.烘干后红色的纸花会再变成紫色:

CO2溶于水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C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4:CO2与水反应
思考:可以用_______清洗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5: CO2+Ca(OH)2 = CaCO3↓+H2O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试剂瓶壁形成白色固体
稀盐酸
二、CO2的化学性质
粉刷工人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更加潮湿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a(OH)2 = CaCO3 ↓ +H2O
三、CO2的用途
CO2性质小结
主要用途
与石灰水反应
与水反应
氧化性
可燃性
水溶性
密度
色 态 味
物理性质
化 学 性 质
无色无味气体
CO2+Ca(OH)2==CaCO3 + H2O
CO2+H2O====H2CO3
CO2+ C ==== 2CO
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
比空气大
高温
灭火 制汽水 温室肥料 化工原料等
四、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久未开启的菜窖、深洞底部,以及溶洞中, CO2的含量都比较大。进入之前应做__________。
(1)CO2体积分数高于___,就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__________。
1%
通风换气
灯火试验
2.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了解)。
(2)加剧温室效应的物质(联系大气监测项目)。
O3既是污染物,又是温室效应气体
(3)低碳是指减少_____的排放。
CO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的危害
加剧冰川融化
加速土地沙化
加重洪涝灾害
极端天气增加
地球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到大气层中,地面变得干旱,植被退化,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暖使雨量较大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全球变暖还会使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气候异常。
气候变暖,使极地及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被淹没。
限制CO2排放
利用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
倡导低碳生活
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签订国际公约。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
倡导全民植树,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C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用于灭火
CO2 + H2O = H2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气态
无味
比空气稍小
难溶于水
无色
CO的物理性质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CO+O2 2CO2
点燃
3.化学方程式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与二氧化碳不同)
2.结论
CO具有可燃性。
1、可燃性(点燃之前要先检验______)
现象:发出_____火焰,放出热量。
用途之一:做_____
蓝色
燃料
化学方程式:
纯度
2CO + O2 2CO2
2CO + O2 2CO2
C + O2 CO2
C + CO2 2CO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O分子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鲜红的动脉血变为暗红。
2、毒 性
(1). 现象
二、CO的化学性质
(2). 中毒原因
2、毒 性
(3). 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机理:CO极易与 结合,造成生物体内 ,俗称煤气中毒。
血红蛋白
缺氧
1.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答:不行,因为CO难溶于水。
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答:不行。因为CO没有气味。
3.CO只能用_________方法收集,为什么?
排水法
CO难溶于水;CO密度与空气相近,且有毒。
4. 煤气(含CO)泄漏应该怎么办?
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注意:禁止开关电器)
(1)黑色物质变成了红色;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现象
二、CO的化学性质
C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还原性
原理:
现象:黑色粉末变为_____,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红色
变浑浊
尾气处理:酒精灯点燃或小气球收集(目的: )
用途:__________
冶金工业
防止CO污染空气
CO + CuO Cu + CO2
二、CO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比空气密度略小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无还原性
毒性
与水反应 - - - - - -
与石灰水 - - - - - -
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制冷剂、气体肥料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比空气密度大
能溶于水
一般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有毒 无毒
CO2 + H2O = H2CO3
CO2+Ca(OH)2 = CaCO3↓+H2O
分子构成不同
2CO+O2 2CO2
CO+CuO Cu+CO2
1.如图所示的有关CO2 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D
2.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红热的铁丝
C.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A
D
4.设计4种鉴别CO和CO2气体的化学方法。
(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使溶液变红的是CO2。
(3)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4)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使黑色固体变为红的是CO。
(1)点燃两种气体,能燃烧是CO。
CO2 + H2O = H2CO3
CO2 + Ca(OH)2 = CaCO3↓+H2O
2CO + O2 2CO2
CO + CuO Cu + CO2
水槽中的物质 现象

石蕊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试管内液面上升
石蕊溶液变红,试管中液面上升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液面上升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