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掌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难点)
领略雪后西湖之美,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重点)
西湖只有一个,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各不相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杨万里眼中的西湖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眼中的西湖是“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今天再来看一位,这个人叫张岱,也替西湖写了他的文字。我们来看一看,留在他心中的西湖又会是怎样的,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
新课引入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一、作者简介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间,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边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读准字音
崇祯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长堤 一芥 铺毡 喃喃 痴人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dī jiè zhān nán chī
朗读: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注意语气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听读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文意
要求 :
1、翻译全文,用笔标出文段中你不懂的词语,小组互助,疏通文意。
2、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翻译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3、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疏通文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翻
译
全
文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余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全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古义: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三大杯酒
焉得,哪能
更,还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
天气状况和赏雪的具体经过。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整
体
感
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第二层:看雪的具体时间,船中所见雪景(远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客此。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第一层:出游时间,气候、环境
是日更定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三层:亭中会客经过
第四层:借船夫之口抒发感慨
理
清
层
次
1.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合作探究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 描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独往湖心亭” 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后内容表达很矛盾,如何理解?
(1)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2)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3.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合作探究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语中,问的是姓氏,答的却是籍贯。是张岱弄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
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文章开篇来看,既然已改朝换代(明朝已亡),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其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这里饱含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
2.你认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那一个字?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痴:
痴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美景;
痴情——痴迷于特立独行、高雅脱俗
的情致;
痴心——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前文的“独”字则表明,张岱是孤独的,而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张岱《自题小像》
一个人 登台常吟
一个人 登高作啸
一个人 夜上西楼
一个人 寒江钓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一个人持有一份情怀,坚守一种节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独
体会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叙事
写景
抒情
白描天人合一的奇观,慨叹自然奇伟,人物渺小,自然使人清醒、虚心。
湖心亭奇遇,表面叙事,实则抒情,抒发惊喜而又忧伤之情。
雪夜游湖心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寻找心灵的归依。
(痴行)
(痴景)
(痴情)
出发时凄苦——赏景时忘我——遇知交惊喜——别离时感伤(首尾情感吻合)
作者情感变化:
难点点击:
写作特色
抒情
湖心亭看雪
叙事
写景
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
(线索)
(重点)
(目的)
主旨探究
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逸致,也暗含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与本文的异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湖心亭看雪
雪天奇遇
痴迷山水
赏雪
雾凇沆砀
天云山水
湖上影子
奇
奇遇
两人对坐
三人同饮
痴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