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课前抢读
实验中水的作用: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集气瓶中: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通过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得知氧气的体积
(2)硫燃烧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燃烧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排水法收集气体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气体何时收集满
课前抢读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蜡烛燃烧过程涉及的变化类型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 防止残留液腐蚀标签
4.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6.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
好香啊!
湿的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
水跑到哪里去了?
导:
糖块放进水里,糖块消失了
糖块跑到哪里去了?
导:
品红在水中扩散
导:
说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
1、
现 象
结 论
现 象
结 论
2、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
烧 杯 A 烧 杯 B
现象
解释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
分子无法运动到烧杯B中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溶液无变化
议:
组议:(组长把控时间,点号回答)
1.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5)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2.5分钟)
2.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吗?(0.5分钟)
3.组议探究未知中的个人疑惑。
52页2题(1)-(5)
展:
大胆展示 我最棒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面向大多数同学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表述
我质疑
我补充
展: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1.背诵分子的性质(4条)
2.利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①50ml水和50ml品红溶液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整个烧杯变红。
②夏天的衣服干得快,冬天干的慢。
3.判断下列解释的正误。
①水结成冰,说明分子不在运动。
②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鼓,说明分子体积变大。
③擦黑板时,粉笔沫乱飞,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小组代表发言,后发言的补充修正
一、分子的性质
评: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评:
注意:
1、任何情况下,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停止。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粉沫、泥土、黄沙、大雾都不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一、分子的性质
评:
3.分子间有间隔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注意:
1,固体分子间<液体分子间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
2,分子本身大小不变,变得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3,物体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一、分子的性质
评: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总结: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以上四个性质只能应用于微观,
也是原子的性质
一、分子的性质
评:
改进装置
二、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评:
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三、氧气的验满方法
多功能集气瓶: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处,若复燃,则已满
评小结:
1、分子的性质
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检:
在一张滤纸上相隔地滴几滴酚酞,横放入试管中,然后将一团滴有浓氨水的棉花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滤纸从靠近管口处逐点变红
课前抢读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在课本上按照下列图示框起52页3(1)中的相关内容
+
+
课前抢读
2.(1)a、c---烧杯内的水倒流进左瓶中;红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装置中压强减小。
(2)b、c---没有明显变化;木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中压强不变。
(3)a、b,c---烧杯内的水倒流进两瓶中;总体消耗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
实验中水的作用: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集气瓶中: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通过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得知氧气的体积
(4)排水法收集气体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气体何时收集满
高锰酸钾当催化剂放进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放氯酸钾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氧气增多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导:
水在气-液-固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发生改变了吗?
固态
液态
气态
导:
苯酚分子
硅原子
硅原子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了吗?
议:
三人一组:(2分钟)
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性质; (2)定义;
(3)化学反应实质;(4)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组议:(5分钟)
1.课本52页2(6)。
2.课本52页3(1)。
3.组议探究未知中的个人疑惑。(课本51页讨论)
组长把控时间并做好记录
展:
大胆展示 我最棒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面向大多数同学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表述
我质疑
我补充
展: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1.背诵:分子、原子的定义。
2.依据定义及对分子原子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是最小粒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6)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先构成分子,才构成物质
3.叙述:“1个氧分子”、“氧气分子”的构成。
小组代表发言,后发言的补充修正
一、分子和原子
评:
1.定义
2.例: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的。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注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所有金属,部分非金属碳、磷、硫、硅),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由原子构成
评:
氧分子
(O2)
氢分子
(H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氨分子
(NH3)
评:
三、分子和原子的应用
1.解释概念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氧气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哪些?
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
三、分子和原子的应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变化 微观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
化学变化 分子发生变化,变成为其他物质的分子
评:
三、分子和原子的应用
2.解释化学变化过程
H
H
Cl
Cl
+
Cl
H
Cl
H
Cl
H
Cl
H
氢气
(H2)
氯气
(Cl2)
氯原子、氢原子
氯化氢(HCl)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实质: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评小结:
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本质区别与联系
2、利用分子和原子解释概念与化学反应过程
检:
1.口述氨分子(NH3)的构成。
2.总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
(1)质量、体积小
(2)有间隔
(3)不断运动
(4)都可以构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