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过关练习:14.1电是什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过关练习:14.1电是什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21 14: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过关练习:14.1电是什么
考点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像一只悬浮的海胆,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B.形成“怒发冲冠”现象原理和验电器原理相同
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小朋友下滑过程中重力消失
2.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验电器的原理与该现象相同
3.如图所示是某中学胡老师做的“静电章鱼”演示实验,已知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散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得到电子后带负电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像章鱼状
C.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将会吸附在一起
D.塑料丝与毛皮摩擦时,塑料丝和毛皮没有产生电荷
4.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几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就越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间有斥力 D.质子发生了转移
5.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两根玻璃棒相互吸引
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得到电子
C.吊起的玻璃棒受到的斥力更大
D.此实验体现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考点二.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6.甲、乙、丙3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彼此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该现象能够说明(  )
A.甲、乙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一定带正电荷,甲一定不带电
D.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7.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甲与乙、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C.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8.如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无法判断
9.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0.四个悬挂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与B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B.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B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考点三.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1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之所以张开是由于(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D.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1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小球,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验电器上端的小球是用塑料制成的,目的是使金属箔片更容易张开
13.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
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负电荷
14.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箱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1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考点过关练习:14.1电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像一只悬浮的海胆,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B.形成“怒发冲冠”现象原理和验电器原理相同
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小朋友下滑过程中重力消失
【解答】解:A、摩擦过程中,是电荷(电子)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
B、形成“怒发冲冠”现象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其原理和验电器原理相同,故B正确;
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故C错误;
D、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验电器的原理与该现象相同
【解答】解: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电荷(电子)发生转移,使两个气球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某中学胡老师做的“静电章鱼”演示实验,已知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散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得到电子后带负电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像章鱼状
C.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将会吸附在一起
D.塑料丝与毛皮摩擦时,塑料丝和毛皮没有产生电荷
【解答】解:A、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在与塑料管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
B、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
B、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塑料丝和塑料管所带电荷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没有产生电荷,故D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几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就越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间有斥力 D.质子发生了转移
【解答】解:因为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因摩擦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塑料绳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电荷量越多,排斥力越大,故散开得越大。
故选:A。
5.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两根玻璃棒相互吸引
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得到电子
C.吊起的玻璃棒受到的斥力更大
D.此实验体现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解: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两根玻璃棒都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故吊起的玻璃棒受到的斥力与手持的玻璃棒受到的斥力相等,故C错误。
D、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故D正确。
故选:D。
6.甲、乙、丙3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彼此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该现象能够说明(  )
A.甲、乙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一定带正电荷,甲一定不带电
D.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解答】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由图知,乙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知,丙球和乙球带相同电荷;
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甲、乙两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小球带电(但不能判断带什么电荷),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这两个图不能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甲与乙、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C.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则甲带负电;
甲、丙相互排斥,说明甲、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带负电,则丙一定也带负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乙带正电或乙不带电,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无法判断
【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橡胶棒靠近气球时,气球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气球带负电。
故选:C。
9.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解答】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一定带负电。
故选:B。
10.四个悬挂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与B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B.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B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解答】解:A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BC相互吸引,则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为不带电的轻小物体。CD相互吸引,则D可能带电,也可能为不带电的轻小物体,B球与D球不能判断一定带同种电荷。
故选:A。
1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之所以张开是由于(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D.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故选:A。
1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小球,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验电器上端的小球是用塑料制成的,目的是使金属箔片更容易张开
【解答】解:A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B正确;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验电器上端的小球是用金属制成的,金属属于导体,容易导电,故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
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负电荷
【解答】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故B错误;
CD、当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玻璃棒上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张开,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箱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解答】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电子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金属箔片上,所以金属箔带负电,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排斥,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1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即有多余的电子。
①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是由于发生了中和现象,即原来验电器带正电;
②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若橡胶棒上的多余电子较少,验电器上电子会转移到橡胶棒上,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即原来验电器带负电。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