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导:
金刚石
石墨
为什么相同的碳元素组成,差别会那么大?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对议:互相检查背诵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1分钟)
组议:
1.根据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单质,讨论以下问题:
(1)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所属的变化类型。 (3分钟)(2)讨论P108<资料卡片>中,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的变化类型。
(3)判断:金刚石、石墨、C60混合后是纯净物。
2.组长组织勾画P107木炭、活性炭所对应的用途。
(1分钟)
3.探究未知中的个人疑惑。(2分钟)
议:
展:
大胆展示 我最棒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面向大多数同学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表述
我质疑
我补充
1.判断:
①金刚石可以用来裁玻璃---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②石墨制铅笔芯---深灰色,质软
③石墨作电极---滑腻感
④木炭具有吸附性---应用于制糖工业 变化类型?
⑤C60特殊结构---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等领域
2.判断:铅笔芯中含铅有毒,不能含在嘴里。
3.C60说法正误:
①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4.投影展:提纲表格+口述听写
展:
代表发言,后发言的补充修正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一、碳单质
评:
金刚石(C) 石墨(C) C60
相同点: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60 是由分子构成的。
区别: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
评:
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的结构
石墨的结构
C60的分子结构
一、碳单质
二、转化
评:
石墨高温能转化成金刚石。(化学变化)
P108,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
(物理变化)
三、无定形碳
评:
P107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混合物
区分:炭---具体物质
碳---元素。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具有吸附性。
原因:疏松多孔的结构
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应用:P112练习题6
1.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2.
评小结:
性质
用途
决定
体现
结构
决定
检: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所观察到的现象?
如下图所示,中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
活性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___
漏斗中液面_________
其原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作用,
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 外界大气压。
消失
上升
吸附
小于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
导:
《清明上河图》千百年来,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1.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1min)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1min)
3.为什么要等冷却后再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在纸上?
2Cu+O2 2CuO (1min)
4.计算碳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并说明实验中木炭粉稍过量的原因。(2min)
5.证明反应开始的现象是?(1min)
6.探究未知中的个人疑惑。(1min)
议:
组议(六人一组,小号讲解,大号记录)
△
展:
大胆展示 我最棒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面向大多数同学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表述
我质疑
我补充
1.总结碳的三条化学性质。
2.板展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1)木炭还原氧化铜
(2)在高温条件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3)C60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3.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4.在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中:
①刚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但澄清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
②证明实验结束的现象是?
5.投影展: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个)
展:
一、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用途:
(1)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表面用火烤焦,使其碳化,防止腐烂。
(2)填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用碳素墨水书写。
(3)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评:
+6 2 4
二、碳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评:
1.用途——作燃料
充分燃烧:C+O2 CO2 (放出热量多)
不充分燃烧:2C+O2 2CO(放出热量少)
相同点:都放热
点燃
点燃
评:
用途:冶金工业;冶炼金属
注意:①刚开始加热时,导管口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
水不变浑浊的原因?
②证明实验开始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③证明实验反应结束的现象是?
实验现象: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还原性
四、还原剂与还原反应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评:
2Mg+CO2 2MgO+C
点燃
1.碳的三条化学性质及用途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评小结:
1.规范描述实验现象
2.证明实验开始、结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