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2.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4.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5.下列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C.海洋水产资源只存在于阳光充足的海洋表层
D.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6.读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
A.甲、丁两地B.甲、丙两地
C.乙、丁两地D.乙、丙两地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8题。
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8.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图为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据此完成9~10题。
地点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9.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最优的海区是( )
A.P1B.P2C.P3D.P4
10.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
A.有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如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该海域风浪小
B.近海河沙丰富
C.位于浅海区域
D.距离陆岸较近
1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圈定填海范围
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下图示意我国港珠澳大桥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东、西人工岛之间选择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通航能力B.利于鱼类洄游
C.减少台风危害D.降低工程难度
14.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会使主航道( )
A.流速减缓B.宽度变窄
C.淤塞加剧D.水深增加
15.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微塑料的危害已引起全球关注。微塑料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海洋中的微塑料被称为海中“PM2.5”。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从近海到大洋、从表层到深海均有发现。下图示意塑料进入海洋后的演变过程。
(1) 分析海洋中微塑料的危害。
(2)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世界性难题。简述垃圾处理厂对于塑料垃圾处理面临的困难。
17.读中国近海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盐场,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A、B附近海区,盐度较高的是__ __,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A地晒盐比较有利的季节是 (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简述C渔场形成的原因。
18.材料一: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号在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遭受灭顶之灾,生物群落和沿岸渔业损毁严重。
材料二:2018年8月14日,墨西哥湾沿岸遭遇严重赤潮,导致大量鱼类等海洋生物死亡,恶臭让到海边度假的人望而却步。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海洋污染,主要是海水中藻类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危害,我国近海海域也多有发生。
(1)分析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有哪些?
(3)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并推断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珠江口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哪里。
海洋与人类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解析】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采油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污染区域是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航线。
2.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石油泄漏时油膜扩散会使鱼类窒息,石油中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也会使生物中毒。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C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4.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解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5.下列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C.海洋水产资源只存在于阳光充足的海洋表层
D.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解析】深海处也有多种海洋生物。
6.读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B )
A.甲、丁两地B.甲、丙两地
C.乙、丁两地D.乙、丙两地
【解析】海洋中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图中位于大陆架的是甲、丙两地,故B项正确。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8题。
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C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解析】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
8.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 )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解析】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都是赤潮形成的原因。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但会使污染范围扩大。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图为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据此完成9~10题。
地点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9.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最优的海区是( A )
A.P1B.P2C.P3D.P4
【解析】社会经济条件最优的海区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优的海区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优的海区是P1和P3,综合分析可知东海建设“海洋牧场”最优的海区是P1。
10.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B )
A.有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解析】建设“海洋牧场”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项正确;对拓展海洋运输空间、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影响不大,A、C、D项错误。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如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C )
A.该海域风浪小
B.近海河沙丰富
C.位于浅海区域
D.距离陆岸较近
【解析】根据“吹沙填海”的定义分析可知,“吹沙填海”区域应选择在浅海区域,这样可减小工程量。
1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D )
A.圈定填海范围
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解析】过滤海水,滞留泥沙是沙袋最主要的作用;圈定填海范围、防御海浪侵蚀是沙袋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沙袋不能运输设备。
下图示意我国港珠澳大桥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东、西人工岛之间选择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A )
A.保持通航能力B.利于鱼类洄游
C.减少台风危害D.降低工程难度
【解析】两个人工岛之间采用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不影响鱼类的洄游,也不会减少台风灾害;该工程增大了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建设成本。
14.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会使主航道( D )
A.流速减缓B.宽度变窄
C.淤塞加剧D.水深增加
【解析】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两岛与主航道之间水流速度加大,下切作用加强,这会使主航道流速加快,宽度变大,淤塞减弱,水深增加,D项正确。
15.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全面禁止捕捞不现实,也不可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微塑料的危害已引起全球关注。微塑料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海洋中的微塑料被称为海中“PM2.5”。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从近海到大洋、从表层到深海均有发现。下图示意塑料进入海洋后的演变过程。
(1) 分析海洋中微塑料的危害。
(2)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世界性难题。简述垃圾处理厂对于塑料垃圾处理面临的困难。
【答案】(1)体积小,数量大,污染面积广,可吸附有毒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被海洋生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2)塑料垃圾来源广,类型多,数量大;占地面积广,分拣成本高;燃烧、粉碎或填埋会再次造成环境污染;塑料垃圾处理技术尚不成熟,资金投入大。
17.读中国近海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盐场,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A、B附近海区,盐度较高的是__B__,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A地晒盐比较有利的季节是 ( A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简述C渔场形成的原因。
【答案】(1)平坦的淤泥质海滩、适合海水蒸发的天气。
(2)B附近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旺盛;A纬度较高,且附近有河流汇入。
(4)①大陆架海水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③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营养盐类;
④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且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均有。
【解析】该题以中国近海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海盐和渔业资源的相关知识。第(1)题,海盐生产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适合晒盐的天气和滩涂。第(2)题,海水盐度大小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直接相关。第(3)题,A地位于华北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盐度低,春季降水少,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第(4)题,渔场的形成需要充足的光照、丰富的营养盐类等条件。
18.材料一: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号在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遭受灭顶之灾,生物群落和沿岸渔业损毁严重。
材料二:2018年8月14日,墨西哥湾沿岸遭遇严重赤潮,导致大量鱼类等海洋生物死亡,恶臭让到海边度假的人望而却步。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海洋污染,主要是海水中藻类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危害,我国近海海域也多有发生。
(1)分析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有哪些?
(3)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并推断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珠江口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哪里。
【答案】(1)石油进入海洋,覆盖在海面上,导致海水污染严重;形成油膜,阻止了海洋中生物的呼吸导致缺氧窒息而死亡,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2)在静水环境中一般采用吸收、围栏等方法;在远洋或油层厚度大时可采用燃烧方法等。
(3)人类生产(农业、工业)生活废水中富含氮、磷等化学成分,汇入河流、海洋,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发赤潮。
珠江口最容易发生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