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导学案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通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金、南宋、西夏形势图,掌握这一时期的各政权的变化情况。
2.史料实证:通过具体史料,探究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和南宋的偏安等内容。
3.历史解释:明确宋朝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4.唯物史观:从两宋的社会政治形势认识其政治和军事变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家国情怀:两宋时期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互相交融,有利于各民族的进一步交融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960年, 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2)北宋建立后,结束了 的分裂局面。
(3)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 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 、维护政权稳定。
3.措施
具体措施
控制地方 ①中央派 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 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 ,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
分散权力 中央 ①由 专掌军政, 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 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 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
地方 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 ,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②州一级增设 ,与知州彼此制约
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 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 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4.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 ,强化了 。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 ,助长了 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宋辽关系
(1)战争: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 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 的北伐,均告惨败。
(2)议和
①背景: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②内容:宋辽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 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 。
③影响: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宋夏关系
(1)战争: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
(2)和议: 西夏 向北宋 ,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
3.财政危机
(1)、冗兵:北宋军队是通过 组建的。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
(2)、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 入仕过滥,致使 不断膨胀。
(3)、冗费: 和 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前期的冗官冗兵导致 。
(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低下。
(3)“ ”失败。
①发起者: 。
②宗旨:整顿 。
③败因:新政明显触犯了 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2.开始: 1069 年,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目的: 。
4.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 5.内容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 ”的 ,取代募兵制
(5)影响
积极:达到了 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消极:① 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 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 ”后,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 ,史称南宋。
2.绍兴和议
(1)背景
①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岳飞指挥的“ “战绩卓著。
② 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2)过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3)内容:以东起淮水、 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 ”。
3.宋金对峙: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 ”,继续维持 ____ ___ 的局面。
【问题探究】
探究一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读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和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探究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摘编自《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的富国之法有何特点。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史料研读】
材料: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北宋实行募兵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预习检测】
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 )
A.专职从事军事的募兵制 B.工匠源于民间的雇募制
C.“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D.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
4.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5.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6.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引发党争直接导致北宋衰亡
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赵匡胤 五代十国 军阀割据 中央集权 文官 转运司 禁军 更换驻地
枢密院 三司 参知政事 调兵权 无权调兵 “四监司” 通判,文官 科举
统一和安定 中央集权行政效率 因循保守 辽朝 燕云十六州 兄弟 “岁币 ” 西夏称臣 “岁赐”招募 官僚子弟 官僚队伍 养兵 养官
财政危机 行政效率 庆历新政 范仲淹 官僚机构 官僚集团 宋神宗 富国强兵 管理和控制 农业贷款、开辟财 源“ 兵农合一” 征兵制 强兵 加重了分裂 “靖康之变” 临安“ 岳家军” 宋高宗 “岁贡”
“世为侄国” 南北对峙
【问题探究】
探究一
特点: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削弱地方财权;兵将分离,削弱地方和将领的兵权;官、职、差遣分离;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
探究二:
(1)特点: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大商人的利益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
(2)体现: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史料研读】
影响:一方面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导致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
【预习检测】
CDCDCA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