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21 20: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 雕塑艺术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如今,人们的审美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雕塑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时间之舞
你认为《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雕塑作品还美吗?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开渠
1944年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
一、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态美
学习任务一
请从人物的形象、动势、空间形式(节奏、韵律)等角度出发,观察分析雕塑作品的外部造型特征。
击鼓说唱俑
陶 高56CM
东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击鼓说唱俑
陶 高56CM
东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物形象:
人物动势:
节奏与韵律:
夸张、陶醉、忘情
手舞足蹈、表演状态
舞蹈姿势
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表现的形式。
绕襟衣陶舞俑
陶 高44.7CM
西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两件作品的形态美感有怎么样的差异?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释迦坐像
石刻 高1370CM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庄严
灵动
释迦坐像
石刻 高1370CM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第20窟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
释迦坐像
石刻 高1370CM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辉煌之作,窟内壁面装饰繁密。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大佛气宇轩昂,劲健的微笑透露出咄咄逼人的帝王气象,具有印度犍陀罗浑硕健壮的艺术风格。
绕襟衣陶舞俑
陶 高44.7CM
西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徐州驮篮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博物馆.陶舞俑身着绕襟衣,发髻后挽,眉眼清秀,身姿妙曼。整件舞俑造型夸张,应是楚王宫内舞者的生动写照。国家博物馆正在借展中。
二、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
体量:是指雕塑形体构成所必需的基本物理体量关系,如头、身体和手足的体量,它们这的关系和由此呈现出总的体量状况和印象:胖或瘦、大或小、高或矮。这种基本的体量构筑出雕塑大的形体比例关系,呈现出最初级的体积印象。
思想者
青铜 180CMx98CMx145CM
罗丹 1880年
巴黎罗丹美术馆
沉睡的缪斯
铜雕 26.7CM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1913年
学习任务二
观察以下四件雕塑作品,从材质、空间、结构、比例等角度,发现不同雕塑作品的体量特征。
卢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CM

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大卢舍那像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1934年,美国人普爱伦流窜来中国盗取艺术珍品,面对巨大的卢舍那大佛像无法搬运,就把佛像手部凿下偷走,如今这件文物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佛手光洁圆润,造型优美,形象逼真,雕工细腻。
卢舍那大佛佛手
石刻 高0.52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卢舍那大佛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卢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CM

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的体量特征
体态:
造型:
体量:
健美
逼真
雄浑豪迈的大唐气度
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48岁时容貌的再见,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气度。
时代的寓意:
一切表现的都是大唐盛世的伟大与繁荣。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东端全景


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俑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100匹。可以想见二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用较大体量和充沛的气势和体积所展现出拙重、粗犷的气度。体现出一种寓美与朴的美学追求。
铜奔马
青铜 高34.5CM
东汉
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一件雕刻作品可以比真人高大好几倍,但感觉上却是小的,而几英寸高的小雕刻却可以给人以很大的和纪念碑那样宏伟的印象。
——亨利·摩尔
铜奔马
青铜 高34.5CM
东汉
甘肃省博物馆
实用器说:相马的标准
明器说:纯装饰用的器物
中国旅游LOGO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掷铁饼者(复制品)
大理石 高152CM
米隆(希腊)公元前450年
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
1948年伦敦奥运会海报
纸本彩绘
沃尔特.赫茨 1948年
洛杉矶奥运会掷铁饼者纪念银币
1983年
美国
宙斯
大理石
公元前460年
雅典国立博物馆
大自然的力量
综合材料
洛伦佐·奎因
无论体量大小,都充满张力。
17米,6层公寓楼左右
1.8米,真人大小
0.34米,美术课本大小
1.52米,真人大小
三、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
学习任务三
选择几件你喜欢的雕塑作品,感受化们的力量之美,分析不同主题的雕塑作品是如何呈现出力量之美的。
思考·探究
《韦驮像》给人孔武有力的感觉。这样的力量感是如何体现的?尝试从人物表情、姿态和服饰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韦驮像
彩塑 高176CM

山西平遥双林寺
表情:
眉头紧锁,眼睛怒视前方
动作:
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十分威风
服饰:
身披甲胄,身缠飘带。
韦驮是佛教的大菩萨之一,同时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身边的八位大将之一,是一位重要的护法神。

青铜 高9CM
贾科梅蒂 1965年
英国塔特美术馆
粗糙的躯体、火柴杆般粗细的四肢。它似乎是在漫步,东闻西嗅,寻觅食物。它好瘦,感觉一碰就会散架了。这只骨瘦如柴的狗散发着巨大的孤独感。
贾科梅蒂说:“它就是我。有一天,人们在街上看到的我就是这幅样子。我就是那只狗。”
1965年的一场春雨,在离雕塑室不远的地方,贾科梅蒂正淋雨过街,被布列松抓拍下这幅照片。一个男人孤单地走在雨中,把破旧的大衣扯起来无济于事地挡挡雨,同样破旧甚至进水的鞋无顾忌地踩在道上,眼睛看着前方,想着与雨与自己无关的事。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但并不悲惨,就如他的作品。
空中之鸟
铜 高135cm
布朗库西(法国)
1925年—1926年
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
一根抛过光的细长的青铜椎体直直戳向天空,脚底下是圆柱形的石头底座,在美国海关入境时,海关官员口中认为是“厨房用具或医疗设施”,是一种商品,必须得缴纳昂贵的进口税。布朗库西呢,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手艺精湛的铜器抛光者”,他可以入境,但不可能是一位艺术家。这也可以从某一方面印证布朗库西的艺术有多激进。
雕塑家布朗库西(1876-1957)是一位罗马尼亚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他以独特的还原性和使用现代主义视觉语言而闻名。
作为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布朗库西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比喻性的,由各种材质构成,包括闪闪发光的青铜、大理石、石头、木材。
布朗库西的工作室
罗马尼亚女画家波嘉尼小姐与《波嘉尼小姐》
《空中之鸟》看起来象飞向空中的鸟的翅膀,上端尖、下端有一柔和曲度,比例和谐,线条优美。虽然把飞鸟简化到几乎难辨的程度,但却能引发人们对空中飞鸟的联想,这件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布朗库西对金属材料表现力的把握。布朗库西开辟了现代雕塑的道路,后继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
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
——布朗库西
空中之鸟
大理石 高144cm
布朗库西(法国)
1923年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空中之鸟
大理石 高122cm
布朗库西(法国)
1922年
纽约佳士得 2005.5 成交价2745.6万美元
空中之鸟
黄铜 高131cm
布朗库西(法国)
1932年-1940年
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藏
雄鸡
胡桃木 高92cm
布朗库西(法国)
1924年
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
《降临》海报
丹尼斯·维伦纽瓦
2016年
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浮雕描绘的是一只勇猛而充满活力的狮子,因身中数箭而发出哀鸣的画面,有一种“困兽犹斗”的悲剧气氛。它满身鲜血淋漓,后半身已瘫软,但强壮的前腿仍驻扎着想让全身都站起来;它在昂头怒吼,显示出生命垂危之际的狂怒与嘶鸣,形象极其悲壮,使人们想象到,它一定是误入了陷阱,然后中箭,于是产生殊死的挣扎的力量,发出垂死的吼声,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垂死的牝狮
石板浮雕 高168cm
公元前668年—前627年
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
拉奥孔
大理石 高184cm
阿格桑德罗斯 阿提诺多罗斯 波利多罗斯(希腊)
公元前100年—前50年
梵蒂冈博物馆
作品描绘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死的情形。该雕塑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拉奥孔在特洛伊战争中告诫同胞,把希腊人留下的木马搬进城中是危险的。因此雅典娜派了两条巨蟒到拉奥孔那里去,缠死了祭司和他的两个儿子。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大蛇用它致命的绞缠来扼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一条蛇抓在小儿子的胸部,另一条蛇缠住父亲的大腿。拉奥孔的头部向后仰着,嘴唇微张,脸由于痛苦而变形。一旁同样被蛇缠绕住的大儿子,绝望地望着父亲。
父子三人的面部表情分别代表了人类面临死亡的三种态度:“绝望”、“痛苦挣扎”、“恐惧”。
拉奥孔
油画 142cm×193CM
埃尔·格列柯(希腊)1610年
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
《拉奥孔》,雕塑和油画的内容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该群像传达出的人与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使它富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雕塑作为力的艺术,最适合表现生命的力量感。形式上通过形体结构构成一种视觉上的力量关系。温克尔曼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