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四年级科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 码 粘 贴 处
准 考证 号
缺考标记,考生禁填!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填空(每空0.5分,共7分)
1.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 ),运动物体往往
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
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胃、( )和( )。
4.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它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5.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
6.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 )。
二、选择(每题1分,共8分)
1.在一次测量肺活量活动中,其中三位同学的肺活量数据分别是小明1500毫升、小军1400毫升、小亮1100毫升。根据数据可以判断出肺功能最强的是( )。
A.小明 B.小军 C.小亮
2.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
A.减少 B.增加 C.没变化
3.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
A.水面产生水波 B.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C.无法判断
3.人们用滚动方式移动重物比较( )。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口腔 B. 嘴唇 C.声带
5.拔河的时候我们需要( )。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无所谓
6.(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A.鼻腔 B.气管 C.肺
7.下面的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
A.火箭 B.弓箭 C.马车
8.下列不正确的膳食搭配是( )。
A.荤素搭配 B.粗细粮搭配 C.每天只吃水果
三、判断(每题1分,共7分)
1.生活中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 )
2.树上成熟的苹果掉下来,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 )
3.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 )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 )
5.吃饭时“细嚼慢咽”是为了彻底粉碎食物,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
6.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 )
7.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5分)
口腔 传送食物至胃
小肠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胃 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大肠 完成消化和吸收
食道 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简答: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分)
六、实验探究(第1题12分,第2题5分,第3题6分,第4题7分,共30分)
1.实验内容: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12分)
材料:钢尺 ,实验记录单
过程与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以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的发出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和“快”、“较快”、“较慢”、“慢”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 声音的高低 振动的快慢
5---6厘米
10---11厘米
15---16厘米
20---21厘米
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 ),声音就越( );钢尺伸出桌
面越短,振动的越( ),声音就越(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请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5分)
(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摩擦力与 ( ) 的关系。(1分)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
钩码、纸盒、弹簧测力计、线 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3N
在粗糙的砂纸上滑动 6N
(2)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4分)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
3.判断食物营养成分(6分):
取一部分食物滴入碘酒,如果显示蓝色就说明食物中有( );再取一部分食物在纸上摩擦,有油迹说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取一部分食物在酒精灯上燃烧,有烧焦味说明食物中存在( )。
4.下面是401班同学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实验记录。请填写完整。(7分)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实验次数 小车行驶距离 平均距离
10 1 80cm ( )cm
2 85cm
3 84cm
20 1 182cm ( )cm
2 180cm
3 184cm
30 1 290cm ( )cm
2 297cm
3 292cm
(1)请把表格填写完整。(3分)
(2)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1分)
(3)分析数据可知: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 ),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橡
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 ),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2分)
(4)如果实验过程中将橡皮筋向前缠绕,则小车向( )运动。(1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