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猜一猜?
你知道这些传说吗?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找出华夏族的形成。(重点)(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课本、同桌互助,说出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史料实证)
3.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史料,识记“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尧舜禹的禅让,体悟大禹治水的精神(难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本课所学,小组讨论,初步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唯物史观)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一、炎帝黄帝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 时间:
2. 流域:
3.著名战役:
4. 影响:
五六千年前
黄河流域
涿鹿之战:炎黄与蚩尤—蚩尤失败—黄帝成为部落首领
阪泉之战:炎帝与黄帝—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炎黄联盟
任务一:通过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14-15,找出华夏族的形成(学习目标1)
黄帝
炎黄联盟
炎帝
蚩尤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其他部落
华夏族
汉族主干
4.影响:炎黄部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帝(神农氏)像
黄帝
蚩尤
+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华夏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炎黄部落
其他部落
材料研读:
任务二:通过阅读课本,同桌互助,分角色扮演炎帝陵、黄帝陵的导游,介绍炎黄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学习目标2)
炎帝,姓姜,被尊称为“炎帝神农”。
他的发明有哪些?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的发明有哪些?
3. 仓颉_________;伶伦___________;
隶首__________;黄帝的妻子_______。
炎帝①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交换物品;③制作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创造文字
制作音律
发明算盘
缫丝纺织
建造宫室以避寒暑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炼铜
发明了弓箭
问题思考: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①变化: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
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了其科学依据。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河南三门峡出土
的彩陶盆
8000年前用鹤骨所制笛子可发7个音节发音
浙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距今8000年“世界第一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尧舜禹的传说
1、黄帝之后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2、继位方式:
3、尧的功绩:
4、舜的功绩:
5、禹的功绩:
任务三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史料,识记“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尧舜禹的禅让,体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学习目标3)
二、尧舜禹的传说
1、黄帝之后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2、继位方式:
3、尧的功绩:
4、舜的功绩:
5、禹的功绩: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采用疏导的方法,消除了黄河水患,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尧、舜、禹
禅让制
含义:
实质: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领袖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尧帝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尧因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得到人民的爱戴。
舜,性至孝,舜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渔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大禹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公无私、克己爱民、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治水主管 治水方法 治水结果
鲧 堵塞 失败
大禹 疏导 成功
“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舍己为公;乐于奉献;勤劳勇敢;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怕艰难困苦等。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引导人们按地势高低开路挖渠,疏导洪水入海。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被尊称为“大禹”
区别:①历史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而传说则是带有虚假色彩的神话演绎;
远古传说又为我们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联系:传说有可能是夸大的,不可全信;传说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即考古能证实)的部分,才能相信。
任务四:通过本课所学,小组讨论,初步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学习目标4)
合作探究: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发明传说
民族起源
阪泉之战:
黄帝打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课堂小结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造船,炼铜,发明弓箭
远古的传说
涿鹿之战:
炎黄联盟打败蚩尤,并逐渐发展成为华夏族。
炎帝:
教民耕种;种植五谷蔬菜;制陶;发明纺织;交换物品
治水传说: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禅让传说: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将联盟首领传给贤德之人。
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
中考体验
1.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 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 华夏族形成
2.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 D掌握冶铁技术
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及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
A
D
4.历史传说中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相传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的英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5.2014年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B
C
D
7.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于贤德之人的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民主制 D.分封制
8.人们在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9“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史料讲述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
A.禹 B.炎帝 C.黄帝 D.舜
10.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当时活动在( )
A.黄土高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1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禹 C.炎帝 D.蚩尤
B
A
B
D
A
能力提升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指的是黄帝,传说中他有些贡献?(列举两项)
【答案】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2)材料三中“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的什么制度?列举三位与其相关的部落联盟首领。
【答案】 禅让制。尧、舜、禹。
【思考】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立庙塑像,祭祀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海内外华人祭拜黄帝陵
在神话传说中,寄托着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渴望。在传说中,交融着中华民族的模样,彰显着中华民族包容兼蓄的特质。这些传说人物穿越历史时光而来,成为凝聚华夏儿女的永久符号。
今天的我们,当心系炎黄根脉,紧扼民族律动,自觉做好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