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南益阳·高三阶段练习)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坡地面积约为( )
A.40km2 B.70km2 C.100km2 D.130km2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
A.约700—900米 B.约1100—1300米 C.约1750—2150米 D.约3500—3800米
3.太白山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山麓( )
A.冷湖效应,热量条件差 B.焚风效应,气候高温干燥
C.农业发达,人类干扰较大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1.B 2.C 3.C
【解析】1.图中散点为植物物种丰富度,找出最高点作垂线,与面积曲线存在交点,该交点对应右侧纵轴面积的数值大约为70km2,故选B。
2.读图得知,坡地面积最大的区域,海拔范围约1750~2150米,而选项其它海拔高度处,单位高度内其坡地面积较1750~2150米处小,说明海拔1750~2150米处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故选C。
3.注意材料“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麓区域海拔相对较低,水分、热量条件较好,但农业发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扰,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C正确,AD错。与焚风效应关系不大,B错。故选C。
【点睛】区域物种丰富的原因。一个地区物种丰富,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处较低纬度,气候湿润,水热充足,利于多种生物生长;二是地形复杂,垂直地域差异明显,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三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可能原因是人烟稀少或人类保护力度大。
(2022·湖南益阳·高三阶段练习)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植被种类丰富,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海拔1600米以上的区域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武功山最高峰白鹤峰,又称金顶,海拔1918.3米。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每年在金顶举办的帐篷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户外爱好者,武功山云海蔚为壮观,四季可见,云海的形成高度与对流强弱有关。下图为武功山云海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武功山金顶处的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高山草甸 D.高山荒漠
5.有关武功山云海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1月,气温低,对流弱,云海形成的高度较低
②12月,气旋活动频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海
③8月,受反气旋控制,云海难以形成
④7月,气温较高,对流强,云海形成的高度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C 5.B
【解析】4.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植被种类丰富,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海拔1600米以上的区域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由于金顶海拔1918.3米。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因为芳茵延袤,所以是低矮植物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该地区的植被为高山草甸,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由于云海的形成高度与对流强弱有关,所以对流运动强时云海的高度较高,对流运动弱时云海的高度较低,因此1月由于气温低,对流弱,所以云海形成的高度较低,7月气温较高,对流强,所以云海形成的高度较高,①④正确。12月气旋活动不频繁,②错误。由于武功山云海蔚为壮观,四季可见,所以8月也有云海,③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高山草甸又称为高寒草甸。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草类如蒿草、羊茅、发草、剪股颖、珠芽蓼、马先蒿、堇菜、毛茛属、黄芪属、问荆等,小灌木如柳丛、仙女木、乌饭树等,下层常有密实的藓类,形成植被的茎层。
(2022·山东·高三阶段练习)我国某山地随着海拔升高,山地蕨类植物物种数量有大幅度变化,且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海拔2000米左右)。考察发现:该山地坡顶两侧的灌木层(杜鹃矮林)几乎长满箭竹,盖度达95%。下图示意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山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为( )
A.新疆 B.山西 C.贵州 D.吉林
7.该山地基带植被类型异常,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温异常 B.人类活动 C.物种入侵 D.降水异常
8.蕨类植物物种数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答案】6.C 7.B 8.A
【解析】6.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该山地的基带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植被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新疆地处内陆中高纬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少有植被(山麓多为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山西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中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多为落叶阔叶林带)。同理,吉林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同为温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带)。贵州地处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据图文可知,该山地西北坡山麓地区,原生植被类型为常绿林,如果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次生林,仍应是常绿林;山地基带的次生落叶阔叶林是受人类活动干扰破坏后形成的---或因人类的砍伐和后期补种,或因种植经济林木而生成的次生(落叶阔叶)林,B正确。由于坡向不同,的确会影响垂直自然带的排列,但是结合山体上下垂直差异(即在低山次生林之上仍有常绿、针阔混交林)来看,气温、降水等气候没有什么异常。而物种入侵将是无差别侵入,不会有远近高低或者坡向的大差异(此外,物种入侵亦多于人类活动有关)。ACD错误。故选B。
8.据图文可知,该山地蕨类物种数最低值在海拔2000米左右,该处灌木层几乎长满箭竹,盖度达95%,光照不足是蕨类物种数少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同一纬度、同一山地(乃至差不多的地势海拔位置),热量、土壤、水分基本相差无几,因此,与光照条件相比,热量、水分、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先增多,后减少,地形雨多落在半山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的更迭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经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双重制约(即水热条件影响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是( )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冰原带 D.荒漠带
10.下列选项中不是右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的是( )
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
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
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
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
【答案】9.A 10.C
【解析】9.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自然带II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自然带类型为寒带苔原带,A正确;自然带III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自然带I为寒带冰原带,C错误。荒漠带分布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有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ABD不符合题意。冰川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不是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南极、北极以及其他一些高山地区,因为气温相当低,一年降下的雪量大大超过被融化的雪量。雪就会越积越多,积雪越压越紧。白天被融化的雪,到了晚上就又冻成了冰晶。冰晶与雪花结成白色球形晶体,就成为粒雪,粒雪经过合并压实,知而变成了蔚蓝色透明的冰。这种冰的比重比普通冰小一点,叫做冰川冰。冰川冰积累到相当厚度,受重力作用,就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人们因此称之为冰川。冰川大约每天流动1米以上,个别的流速能达每天20米。
(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东西向山地年平均气温、降水沿经线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山地是( )
A.南岭 B.阴山 C.秦岭 D.天山
12.甲的年降水量约为( )
A.460mm B.660mm C.860mm D.1060mm
13.该山地南坡不可能出现的自然带是( )
A.永久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11.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山麓1月均温>0℃,而北坡山麓1月均温<0℃,南坡降水量>800mm,而北坡降水量<800mm,结合所学可知,该山地应为秦岭,为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过甲点画一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与年降水量线得到一个交点,读出该点的数值即为甲处的年降水量,在1000~1200之间,D选项最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读图可知,南坡山顶7月最低温>0℃,故不能出现的自然带为永久冰雪带,A正确;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可能出现,BCD错误,故选A。
【点睛】该题的易错点在于,甲乙位于图中的地形剖面上,故不可直接通过甲乙两点读出1月、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数值,需要先过甲乙做横坐标的垂线,通过垂线与其它各曲线的交点才能读出正确的数值。
(2022·山东·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右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判断右图中丙的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等温线沿河谷向南凸起 ②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 ③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北
挺进 ④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南收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A 15.C
【解析】14.读图可知,丙自然带位于干热河谷海拔为3100米—4100米的区域,且丙地下方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丙地上方为高寒灌丛草甸带,故丙地植被应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和高寒灌丛草甸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植被;在干热河谷地带,海拔为3100米—4100米的丙区域,海拔高,蒸发较弱,湿度条件好于暖温带半干旱灌丛而热量条件又好于海拔更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带,故最可能为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按照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均不可能出现在丙地所在区域,故B、C、D错误;故选A。
15.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①错误、②正确;干热河谷的气温较高,热带的分布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 ,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点睛】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是在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季风在山地的背风侧形成干热的下沉气流,这种干热的下沉气流运动至谷地汇聚,造成河谷周边干热的气候特点。
二、综合题
16.(202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写出这种森林的2个主要特征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3)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气温或降水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____。(气温或降水任选一点作答即可,两点都答的,以第一点计分)
【答案】(1) 热带雨林 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群落)结构复杂。
(2) 气温 降水
(3) 热带草原
气温: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猴面包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
降水: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猴面包树树干粗大,便于储水耐旱。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的自然条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带、土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探险者在甲地见到“板根、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等”,由此可判断甲地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植被特征主要有:植被高大稠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
(2)
气候是影响土壤性质基本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植物生长及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而在各气候要素中,气温和降水对土壤形成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猴面包树生长在乙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其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气温角度:由于乙地纬度低、全年高温,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猴面包树树叶少而小,主要是减少了蒸腾损失的水分。降水角度: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粗大的树干有利于储存水分,从而使猴面包树顺利度过干季。
17.(2022·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
(2)简述该地区气候的主要成因及特征。
(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2)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3)森林遭到破坏,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自然带的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刚果盆地附近,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2)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3)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当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水分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对区域气候起到调节作用,森林破坏导致区域气候恶化,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增大。同时,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地区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增大。植被破坏后,水分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减少,当地降水较少的时期,其河流的径流量减小。森林本身具有多样的物种,同时,也为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森林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18.(2022·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地理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图甲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图乙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图丙地形起伏更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更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
(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自然环境是由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
【分析】本题以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等,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也考查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由图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随着大陆西岸山地的隆起,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岸的迎风坡,山地的东侧则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植被类型出现明显的差异,从山麓到山顶植被也出现明显的差异。图甲中地形起伏小,分布着大面积的阔叶林。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降水都比较丰富,植被茂盛。图乙随着地势的隆起,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背风坡处分布有部分草原。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降水较少,形成草原。图丙地形起伏进一步加大,垂直方向水热差异变大,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状况也不同,出现针叶林植被。
(2)
降水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组成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19.(2022·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一条重要山脉。
材料一 秦岭东西绵长,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一月0℃等温线基本重合,其南北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均呈现差异性变化。
材料二 秦岭以北的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平原是我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判断秦岭南麓和北麓的植被类型。
(2)秦岭山区中段南坡,山麓阔叶林茂盛,山腰针阔林木葱茏,高坡灌丛草甸茵茵,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3)水资源紧缺一直是渭河平原地区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请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答案】(1)南麓: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麓:温带落叶阔叶林。
(2)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3)原因:秦岭北坡,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较少;沿河城市较多,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导致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大量抽水截留;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管理角度:加强河流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生活生产角度: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防止水资源污染等等。
【分析】本题以秦岭及其以北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植被类型、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水资源短缺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所学,秦岭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秦岭北麓发育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秦岭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因此秦岭南麓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根据材料,“秦岭山区中段南坡,山麓阔叶林茂盛,山腰针阔林木葱茏,高坡灌丛草甸茵茵”这种植被变化体现了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从山麓向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使得自然景观出现了垂直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3)
原因:从自然原因看,东南季风受高大的秦岭地形阻挡,造成秦岭北坡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地表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相对较少;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渭河平原是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导致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大量抽水截留,使得水资源极为紧张;再加上工农业生产以及沿河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质下降,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对策:一是国家管理方面来看,首先要建立渭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能部门,来加强渭河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统一调度,协调需求,减小矛盾;其次要及时依法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加强监管;二是生活生产使用角度来看,要发展节水型农业,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发展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工业方面要发展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其次要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要防止由于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等等。
20.(2022·湖北·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A.甲--① B.乙--④ C.丙--⑦ D.丁--⑥
(2)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图示的季节( )(单选)
A.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绽放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____,受⑥⑦气候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季节分布特点为____。
(4)⑧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____。
(5)①→⑤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体现了____的变化规律。
(6)①处的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要说明,上图中①处的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案】(1)D
(2)C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秋多、冬春少
(4)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5)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6)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
(7)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气候恶化(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1)
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分析,根据气候的分布特征判断,图中的气候类型分别为①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⑤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图中的①;乙气候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气候,1月温和少雨,7月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中的⑦;丙图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气候,1月温和多雨,7月高温少雨,为地中海气候,对应图中的④;丁图1月寒冷干燥,7月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中的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分析,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的夏季,南非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冬季的特征是温和少雨,故A错误;塔里木河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为丰水期,尼罗河的汛期取决于上游的青尼罗河,青尼罗河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丰水期,故B错误;北印度洋洋流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流动,故C正确;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绽放为春季,故D错误。故选C。
(3)
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断图中气候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中,气候类型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⑥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受⑥⑦气候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季节分布特点为夏秋多、冬春少。
(4)
本题考查世界渔场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主要渔场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及成因判断,⑧处形成的渔场主要有北海道渔场,成因是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5)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分析,①→⑤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的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6)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非地带性热带雨林的气候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处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沿岸有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
(7)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处的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带,植被茂密,生物种类多,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后,导致该地森林资源锐减;此处降水多,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植被减少,植被的调节作用减弱,气候恶化(全球变暖);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南益阳·高三阶段练习)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坡地面积约为( )
A.40km2 B.70km2 C.100km2 D.130km2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
A.约700—900米 B.约1100—1300米 C.约1750—2150米 D.约3500—3800米
3.太白山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山麓( )
A.冷湖效应,热量条件差 B.焚风效应,气候高温干燥
C.农业发达,人类干扰较大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2022·湖南益阳·高三阶段练习)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植被种类丰富,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海拔1600米以上的区域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武功山最高峰白鹤峰,又称金顶,海拔1918.3米。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每年在金顶举办的帐篷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户外爱好者,武功山云海蔚为壮观,四季可见,云海的形成高度与对流强弱有关。下图为武功山云海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武功山金顶处的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高山草甸 D.高山荒漠
5.有关武功山云海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1月,气温低,对流弱,云海形成的高度较低
②12月,气旋活动频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海
③8月,受反气旋控制,云海难以形成
④7月,气温较高,对流强,云海形成的高度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山东·高三阶段练习)我国某山地随着海拔升高,山地蕨类植物物种数量有大幅度变化,且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海拔2000米左右)。考察发现:该山地坡顶两侧的灌木层(杜鹃矮林)几乎长满箭竹,盖度达95%。下图示意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山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为( )
A.新疆 B.山西 C.贵州 D.吉林
7.该山地基带植被类型异常,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温异常 B.人类活动 C.物种入侵 D.降水异常
8.蕨类植物物种数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是( )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冰原带 D.荒漠带
10.下列选项中不是右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的是( )
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
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
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
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
(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东西向山地年平均气温、降水沿经线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山地是( )
A.南岭 B.阴山 C.秦岭 D.天山
12.甲的年降水量约为( )
A.460mm B.660mm C.860mm D.1060mm
13.该山地南坡不可能出现的自然带是( )
A.永久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022·山东·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右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判断右图中丙的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等温线沿河谷向南凸起 ②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 ③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北
挺进 ④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南收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写出这种森林的2个主要特征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3)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气温或降水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____。(气温或降水任选一点作答即可,两点都答的,以第一点计分)
17.(2022·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
(2)简述该地区气候的主要成因及特征。
(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18.(2022·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地理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19.(2022·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一条重要山脉。
材料一 秦岭东西绵长,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一月0℃等温线基本重合,其南北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均呈现差异性变化。
材料二 秦岭以北的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平原是我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判断秦岭南麓和北麓的植被类型。
(2)秦岭山区中段南坡,山麓阔叶林茂盛,山腰针阔林木葱茏,高坡灌丛草甸茵茵,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3)水资源紧缺一直是渭河平原地区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请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20.(2022·湖北·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A.甲--① B.乙--④ C.丙--⑦ D.丁--⑥
(2)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图示的季节( )(单选)
A.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绽放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____,受⑥⑦气候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季节分布特点为____。
(4)⑧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____。
(5)①→⑤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体现了____的变化规律。
(6)①处的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要说明,上图中①处的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