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由此( )
A.我国河流的左岸与右岸侵蚀不同 B.全国各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均会发生偏转
C.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南风偏转成西南风 D.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洋流左偏
【答案】B
【详解】我国位于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国各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均会发生偏转,B正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我国河流左岸沉积,右岸侵蚀,左岸并不侵蚀,A错。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使得南风偏转为东南风,C错,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洋流向右偏,D错。故选B。
(2022·新疆·托里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截止2013年,世界上共有5个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下图为保护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至日b保护区和e保护区的日出方位相似
B.c保护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d保护区的时间大约为1个月
C.秋分日5个保护区可以同时观测星空
D.a保护区和e保护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有20小时
3.秋分日的晴朗天气,北京时间20时,能够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同时进行夜晚星空观测的是( )
A.a B.b C.d D.e
【答案】2.A 3.A
【解析】2.读图分析,b保护区和e保护区都位于北半球,纬度相近,所以冬至日的日出方位相似,故A正确;根据纬度判断,c保护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始终小于d保护区,故B错误;5个保护区的经度不同,昼夜时间不同,秋分日不能同时观测星空,故C错误;根据经度分析,a保护区位于西12区, e保护区位于西5区,相差7小时,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有17小时,故D错误。故答案选A。
3.根据题意可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分,全球都是六点日出,十八点日落。当北京时间是晚上20时,那么a所在区时为20+4=24时;根据经度差可知b和c所在的时区为0时区,所以其区时为20-8=12时;d所在的时区为东一区,所以其区时为20-7=13时;e所在的时区为西五区,其区时为20-13=7时;综合以上分析,只有同样处于夜晚的区域才可以进行夜晚的星空观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南。
(2021·福建·泉州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有且只有一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图中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甲>丁>丙>乙
【答案】4.B 5.C
【解析】4.图中四地只有甲地昼夜等长,因此该日非二分日,甲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乙地昼长夜短,丙、丁昼短夜长,因此丙丁位于同一半球,乙与丙丁不在同一半球。题干提示只有一地位于北半球,故乙地位于北半球,B正确。故选B。
5.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丙、丁昼短夜长,乙出现极昼现象,因此乙地纬度最高。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自转线速度甲最大,乙最小,排除AB。丁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大,纬度较高,线速度较丙小,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赤道终年昼夜等长,昼夜变化幅度最小;极地地区可出现极昼或极夜,昼夜变化幅度最大。故在中低纬度地区,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021·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量总量的百分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半岛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一个古老的山脉。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
①东坡陡,西坡缓
②西坡陡,东坡缓
③地势高峻,地形崎岖
④海拔较低,地势和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线十分曲折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6.C 7.A
【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半岛上西侧河流流程较短,东侧河流流程较长,说明该岛西侧坡度陡,东侧坡度较缓,故①错,②对。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地形崎岖,故③对,④错。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高,多冰川发育,冰川在沿海地区的侵蚀作用形成峡湾,在平原地区的侵蚀作用,形成冰蚀洼地,积水形成湖泊,在半岛西侧又形成曲折的海岸线,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山脉构成半岛地形的主轴。山脉西坡陡峻,直临挪威沿岸。许多地方形成峭耸的悬崖。东坡比较平缓,成阶梯状经丘陵台地过渡到波罗的海的沿岸平原。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内的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
(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二期中)通济堰是浙江南部山区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拱形堤坝、进水闸、排沙门、引水桥和水渠等组成。研究发现,堤坝呈拱形使得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力被引向河岸(左图)。右图示意甲地引水桥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水渠的流向( )
A.由西南流向东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南流向西北
9.为使排沙防淤的效果更好,拦沙门设置的位置及原因是( )
A.①处靠近进水闸,有助于减少泥沙入渠
B.①处水流冲击力较小,有利于泥沙淤积
C.②处河水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含沙量大
D.②处河流中心水流速度较快,利于排沙
10.甲地引水桥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B.方便当地居民出行 C.保障溪流水流通畅 D.防止水渠淤积泥沙
【答案】8.C 9.A 10.D
【解析】8.材料中说道:堤坝呈拱形使得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力被引向河岸,要满足这一条件,堤坝呈拱得凸向河流上游,同时古代的引水渠应是能实现自流的,及由河流偏上游引向偏下游,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水渠的流向应为由西北流向东南,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9.要排沙防淤的效果更好,从位置和水流速度来说,应不容易泥沙淤积才行。①处靠近进水闸,在此设置拦沙门有助于减少泥沙入渠,防止引水渠淤积,故A正确;①处靠近进水闸,引水渠较窄,和河道水面有落差,此处水流速度较快,冲击力较大,不利于泥沙淤积,故B错误;②处处于堰坝下游后方,河水和泥沙都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含沙量小,C错误;②处处于堰坝下游后方,水流速度慢,不利于排沙,D错误。综上,选A。
10.材料中说:通济堰是浙江南部山区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其主要价值应为更好的引水。从第二幅图看应该是小溪水通过引水桥引过,引水渠水从桥下引过,一方面防止流速较快的溪水带来泥沙淤积河道,另一方面避免溪水和引水渠水交汇时减慢二者流速,导致河道淤积,D正确,ABC应不是当初修引水桥的主要原因。综上,选D。
【点睛】河道泥沙淤积与河流流速、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土质等因素有关。
(2022·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示意2021年4月2日14时我国及周边国家气压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气压分布图显示的信息可知,当天我国( )
A.东北多阴雨天气 B.华东盛行偏东风 C.以晴朗天气为主 D.西南地区有霜冻
12.推测图示时刻内蒙古西部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暴雨 B.风雪 C.寒潮 D.扬沙
13.当日14时,下列城市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
A.拉萨气温低于广州 B.上海低于哈尔滨 C.西宁高于上海 D.乌鲁木齐高于武汉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天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高压系统所控制,应以晴朗天气为主,C正确,A错误。4月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易有霜冻,D错误。华东地区位于高压中心东南部,盛行偏北风,B错误。故答案选C。
1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出现冷锋,图中所体现的日期为我国春季,我国春季内蒙古气温回升,蒸发较强,土质疏松,受冷锋的影响,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所以推测图示时刻内蒙古西部的天气现象可能是扬沙,所以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13.由于拉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广州纬度低,所以广州气温高于拉萨,A正确。上海纬度比哈尔滨纬度低,所以上海温度应高于哈尔滨,B错误。由于上海经度接近东经120度,当日14点时,上海应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C错误。武汉纬度比乌鲁木齐低,所以乌鲁木齐温度应低于武汉,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期中)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是坐北朝南的木造建筑,木屋顶上以稻草和茅草覆盖,厚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不包括( )
A.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B.日本海的增湿作用明显
C.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 D.冬季气温在0℃以下
15.“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屋顶以厚稻草和茅草覆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利于采光②防震减灾③就地取材④美观耐用⑤利于积雪融化⑥利于保温⑦减小房屋压力⑧利于通风散热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⑦ D.①④⑧
【答案】14.A 15.B
【解析】14.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合掌村位于日本西侧沿海,冬季盛行西北风,经日本海的增湿作用,水汽含量多;合掌村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由于气温在0℃以下,降雪丰富,BCD不符合题意;日本夏季盛行东南风,白川乡合掌村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所以A不是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
15.采光主要跟房屋的走向有关,木质结构与采光的关系不大,①错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质地较轻的木质结构可以减少地震伤亡,②正确;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③正确;房屋建造主要考虑功能和采光,美观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④错误。稻草和茅草增温慢,不利于积雪融化,⑤错误;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可知其冬季气温低,稻草和茅草覆盖主要是为了冬季保暖,利于保温,⑥正确。稻草和茅草覆盖会减小房屋压力,但不是“合掌造”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主要原因,⑦错误。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不利于通风散热,⑧错误。故选B。
【点睛】日本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大,冬季,西侧位于冬季风迎风坡,降雪多;夏季东侧位于东南风迎风坡,降水多。
二、综合题
16.(2021·四川· 高一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上空),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____;指出A、B、C、D分别代表的节气,A____,B____C____,D____。
(2)画出地球在ABCD四处的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用图中字母表示遂宁白昼增长的的时间段____;CB段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
(4)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段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长____(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冬半年,理由是____。
【答案】(1)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2)
(3) DAC段 先变慢后变快
(4) 大于 公转轨道位于近日点及其附近,速度较慢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定、地球公转速度及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图中C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因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可判断A位置为春分日,B位置为秋分日。
(2)
晨昏线将地球等分为昼夜两半球,面向太阳的一侧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侧为夜半球。图中C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是一条与太阳光垂直的圆的直径,右侧为昼半球,左侧为夜半球;图中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晨昏线是一条与太阳光垂直的圆的直径,左侧为昼半球,右侧为夜半球。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可判断A位置为春分日,B位置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分,晨昏线过极点;依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判断,B图应全部涂成阴影,A图区域全部在昼半球。
(3)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遂宁位于北半球,故白昼增长的时间段为DAC段。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B段从夏至到秋分,日期是从6月22日到9月23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先变慢后变快。
(4)
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段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因此,北半球夏半年应是从春分(3月21日前后)经夏至(6月22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冬半年应是从秋分(9月23日前后)经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时长大于冬半年。
17.(2021·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二期中)图1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图2为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图3中虚线表示晨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得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大或小)。
(3)在图3中判断晨线、昏线:左侧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4)根据图3计算此时0°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
【答案】(1) 83 26′N 90°N
(2) 70°N~90°N 小
(3)昏线
(4)15时
【分析】本题以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太阳视运动图、侧视光照图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光照图判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材料,图1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b地在夏至日时,全天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说明只能是位于北极点,即90°N。a地在夏至日时,全天太阳高度有高低变化,但都在地平线以上,说明有极昼现象,根据其正午太阳高度等于30°,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30°=90°-(该地纬度-23°26'),由此可计算出其纬度是83°26'N。
(2)
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黄赤交角为20°。根据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等于极圈度数的余角,因此判断回归线的度数为20°,极圈的度数为70°。根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或极夜),因此当太阳直射20°N (或20°S)时,可以推出新北极圈以内(即70°N-90°N)出现极昼(或极夜)。以夏至为例,相比现在情况,当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即太阳直射20°N )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昼时间变短,夜变长,使得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小。
(3)
根据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因此读图3,判断L1、L2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是地方时0时,另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 )。再根据图中虚线是晨昏线,把地球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而0时经线是平分夜半球的,因此推断L1经线是0时,处于夜半球中央位置,再根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晨昏线是昏线,因此得出结论:左侧的晨昏线为昏线 。
(4)
根据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可推出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45°,即地方时相差3小时。据上题可知,L1经线为0时,L2为180°经线,位于L1以东45°,所以L2(即180°经线)地方时为3点,因此与L2(即180°经线)相对的经线即(0°经线)的地方时为15时。
18.(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a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b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c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
(2)乙图中,A河段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为____谷,在B河段,出山口处形成的河流地貌为____,在C河口地区,形成的地貌为____。
(3)乙图中,D、E河段,D为河流凸岸,受流水____(侵蚀/堆积)作用,E为河流凹岸,受流水____(侵蚀/堆积)作用。
【答案】(1) ② ③ ①
(2) “V”型谷 洪/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3) 堆积 侵蚀
【分析】本题以河谷剖面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河流地貌与河谷剖面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河a河段是河流上游,河流下切侵蚀较强,因此河谷剖面深度较深,所以甲图中a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②,甲图b段是河流的中游,下切侵蚀较弱,河谷深度较浅,所以b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③。甲图c段是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侵蚀最弱,所以河谷剖面深度最浅,所以c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①。
(2)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图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流水下切侵蚀作用较强,所以形成的河流地貌为“V”型谷。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图B河段位于河流出山口,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图C河段位于河流河口,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
(3)
由于河道弯曲,所以河流在不同形态的河道作用力不一样,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以侵蚀作用为主。
19.(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甲、乙两地风力相比,____地的风速较大。
(2)按气流状况而言,图中B天气系统是____,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该地昼夜温差____(大/小)。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会造成北方夏季____天气,此时北京降水概率较____(大/小)。
【答案】(1) 西北风 甲
(2) 反气旋 晴朗 大
(3) 寒潮、沙尘暴 暴雨 小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系统和风向判断等高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
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因此图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图中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甲、乙两地中,甲地的风力较大。
(2)
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晴朗。晴朗天气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差,昼夜温差较大。
(3)
A天气系统为冷锋,强烈发展的冷锋在冬春季节会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引起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会造成北方夏季暴雨天气。此时北京位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较小。
20.(2022·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冻雨又称“凝冻”或“凌冻”,是一种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与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图为冻雨发生时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一般状况(图中曲线为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材料二2021年11月8日,哈尔滨市出现了大范围的罕见冰冻雨雪、大风等多种灾害并发的极端天气,造成大量树木树枝折断、倒伏。下图为当时“雨”后的街景。
(1)结合材料,简述冻雨的形成过程。
(2)推测本次冻雨天气对当地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试从树木角度分析此次(杨树、柳树)倒伏、折断较多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云中水汽遇冷形成冰晶或雪花;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进入较暖的大气层,液化形水滴;继续下落至低于0℃的近地面大气中,形成过冷水滴,与低于0℃的物体碰撞冻结成冰。
(2)不利影响:道路结冰,影响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关闭;破坏电力设施,造成停电;输水管道结冰,管道破裂等。
(3)(杨树、柳树)树根浅,树体高大,抗风能力弱;木质化程度低,抗压能力差(韧性差);树木的叶子未全部掉落,增大了冻雨的附着面积,增加了枝、干的负重;树木含水量较大,冻结后脆性增强,易折断。
【分析】本题以冻雨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冻雨的形成过程、灾害影响以及树木倒伏原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树木表面结成的冰是雨凇,其形成过程是,云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水滴、冰晶或者雪花,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云层中降落下来,在降落的过程中,遇到较暖的0℃以上的大气层,冰晶融化,变成小水滴;接近近地面附近时,遇到0℃以下的较冷大气,受冷,形成过冷水滴;降落到地表遇到低于0℃的树木,在树木表面凝结,形成冰。
(2)
冻雨会导致道路结冰,影响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和机场全部关闭,列车停运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冻雨会导致树木折断,砸毁车辆等设施;市内交通会受到影响,居民出行受阻,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冻雨会导致输电线路结冰,输电线路被压断,导致区域性停电、停水、停气、停暖等;会导致通讯受到影响,影响人们的日常通讯和灾区抢险通讯等。
(3)
杨树柳树的根系较浅,树冠高大,树干直立,树形本身属于“头重脚轻”,抵抗强风的能力较低,抗倒伏能力较差,在冻雨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倒伏,折枝等现象;柳树的枝条较为柔弱,木质化程度较低,韧性差,抗压能力较差,冻雨和积雪增加了枝干的负重,导致枝干不堪重负,被压断、压倒;11月8日之前,树木的叶子未全部掉落,这样会增大冰雪附着的面积,加大树木的额外负重,加剧了树木的倒伏状况;树木本身含有大量的水,气温集聚降低,会导致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抵抗大风的能力降低,遇大风天气易折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由此( )
A.我国河流的左岸与右岸侵蚀不同 B.全国各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均会发生偏转
C.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南风偏转成西南风 D.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洋流左偏
(2022·新疆·托里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截止2013年,世界上共有5个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下图为保护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至日b保护区和e保护区的日出方位相似
B.c保护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d保护区的时间大约为1个月
C.秋分日5个保护区可以同时观测星空
D.a保护区和e保护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有20小时
3.秋分日的晴朗天气,北京时间20时,能够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同时进行夜晚星空观测的是( )
A.a B.b C.d D.e
(2021·福建·泉州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有且只有一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图中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甲>丁>丙>乙
(2021·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量总量的百分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半岛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一个古老的山脉。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
①东坡陡,西坡缓
②西坡陡,东坡缓
③地势高峻,地形崎岖
④海拔较低,地势和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线十分曲折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二期中)通济堰是浙江南部山区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拱形堤坝、进水闸、排沙门、引水桥和水渠等组成。研究发现,堤坝呈拱形使得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力被引向河岸(左图)。右图示意甲地引水桥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水渠的流向( )
A.由西南流向东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南流向西北
9.为使排沙防淤的效果更好,拦沙门设置的位置及原因是( )
A.①处靠近进水闸,有助于减少泥沙入渠
B.①处水流冲击力较小,有利于泥沙淤积
C.②处河水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含沙量大
D.②处河流中心水流速度较快,利于排沙
10.甲地引水桥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B.方便当地居民出行 C.保障溪流水流通畅 D.防止水渠淤积泥沙
(2022·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示意2021年4月2日14时我国及周边国家气压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气压分布图显示的信息可知,当天我国( )
A.东北多阴雨天气 B.华东盛行偏东风 C.以晴朗天气为主 D.西南地区有霜冻
12.推测图示时刻内蒙古西部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暴雨 B.风雪 C.寒潮 D.扬沙
13.当日14时,下列城市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
A.拉萨气温低于广州 B.上海低于哈尔滨 C.西宁高于上海 D.乌鲁木齐高于武汉
(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期中)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是坐北朝南的木造建筑,木屋顶上以稻草和茅草覆盖,厚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不包括( )
A.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B.日本海的增湿作用明显
C.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 D.冬季气温在0℃以下
15.“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屋顶以厚稻草和茅草覆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利于采光②防震减灾③就地取材④美观耐用⑤利于积雪融化⑥利于保温⑦减小房屋压力⑧利于通风散热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⑦ D.①④⑧
二、综合题
16.(2021·四川· 高一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上空),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____;指出A、B、C、D分别代表的节气,A____,B____C____,D____。
(2)画出地球在ABCD四处的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用图中字母表示遂宁白昼增长的的时间段____;CB段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
(4)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段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长____(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冬半年,理由是____。
17.(2021·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二期中)图1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图2为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图3中虚线表示晨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得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大或小)。
(3)在图3中判断晨线、昏线:左侧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4)根据图3计算此时0°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
18.(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a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b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c河段对应河谷剖面是____(序号①②③)。
(2)乙图中,A河段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为____谷,在B河段,出山口处形成的河流地貌为____,在C河口地区,形成的地貌为____。
(3)乙图中,D、E河段,D为河流凸岸,受流水____(侵蚀/堆积)作用,E为河流凹岸,受流水____(侵蚀/堆积)作用。
19.(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甲、乙两地风力相比,____地的风速较大。
(2)按气流状况而言,图中B天气系统是____,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该地昼夜温差____(大/小)。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会造成北方夏季____天气,此时北京降水概率较____(大/小)。
20.(2022·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冻雨又称“凝冻”或“凌冻”,是一种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与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图为冻雨发生时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一般状况(图中曲线为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材料二2021年11月8日,哈尔滨市出现了大范围的罕见冰冻雨雪、大风等多种灾害并发的极端天气,造成大量树木树枝折断、倒伏。下图为当时“雨”后的街景。
(1)结合材料,简述冻雨的形成过程。
(2)推测本次冻雨天气对当地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试从树木角度分析此次(杨树、柳树)倒伏、折断较多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