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B)(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B)(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1 18:00: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5°
【答案】1.B 2.A
【解析】1.分析图形信息可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结合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可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因此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正确,A错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C、D错误。故选B。
2.分析图形信息可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结合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可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0°纬线)。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即0°—23°26′S,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判断“二分”、“二至”的过程为:以“二至”定“二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的夏至,反之为北半球冬至;然后在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定“二分”:沿着地球公转方向,夏至过后为秋分,冬至过后为春分。
(2021·四川· 高一期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于2022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3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开幕式开始举行时,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22°55′S,43°12′W)的观众要收看电视转播实况,当地的区时应为( )
A.7:30 B.8:30 C.9:30 D.19:30
4.下列四地中,正处于夏季正午的是( )
A.40.5°S,7.5°E B.40.5°N,7.5°E
C.40.5°S,172.5°W D.40.5°N,172.5°W
5.当开幕式开始举行时,区时日期为2月3日的地区占全球总面积的( )
A.1/12 B.1/24 C.1/48 D.1/96
【答案】3.B 4.A 5.C
【解析】3.根据经纬度计算,里约热内卢位于西3区,北京位于东八区,里约热内卢位于北京的西部,相差11个时区,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里约热内卢为8:30,B正确。故选B。
4.2月南半球为夏季,BD错误。正午指的是12点,由材料可知120°E为19:30,则12:00位于7.5°E,A正确,C错误。故选A。
5.全球划分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经线和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上题可知7.5E时间为12:00,那么0时所在的位置为172.5°w,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相差7.5°,占全球面积的比例为1/48,C正确。故选C。
【点睛】时间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画轴: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十二递减到一,东时区数由一增大到十二。(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3)定差: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时间差。(4)定向: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西边,取“-”,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东边,取“+”。
(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大自然用娟娟细流去冲刷,用山洪去切割,用波浪去拍击,用冰川去雕刻,用风霜雨雪的刀,挥酒自如去欧削,精精细细去雕刻……大自然拥有奇妙技法、独特审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它的习作。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7.图2地貌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
【答案】6.A 7.C
【解析】6.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1所示的地貌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图2所示的地貌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图3为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所以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雅丹地貌,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根据图中信息,图2所示的地貌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期中)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9.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0.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可能原因是沙漠边缘( )
A.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 B.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
C.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 D.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
【答案】8.B 9.C 10.D
【解析】8.图中表示这是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再根据图中平面类似新月的形状,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沙丘,新月形沙丘,判读此类图形,首先注意图中等高线的疏密情况,P这一侧,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陡,并且向内凹,可以判定它是背风坡一侧,而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等高线向外凸的一侧,为迎风破,再根据图中左上方的指向标,标出北、南、西、东,在图中标出风向,从等高线稀疏,弯曲度较大的地方画,风向就可以确定了,根据上北下南的原则,此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
9.东北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所以塑造东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而材料中讲的是风力作用,A错误;东南地区是我国湿润地区,塑造此地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并不是材料中讲的风力作用,B错误;西北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与材料相符合,C正确;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塑造该地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并不是风力作用,D错误。故选C。
10.有的沙漠边缘在山麓,有高山冰雪补给,有绿洲,植被状况不一定差,A错误;地形低洼或者有阻挡物阻挡利于堆积,地形不一定复杂,B错误;受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风力小,C错误;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沙漠边缘受下垫面等因素影响,风力减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减弱,风力沉积作用显著,因而分布大范围的新月形沙丘,D正确。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2.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13.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陆地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答案】11.A 12.B 13.C
【解析】11.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12.图中甲位于南亚和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B正确,AC错误;该地区的行星风带为东北信风,D错误。故答案选B。
13.图中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形成的,丁为地中海式气候,是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乙丁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2021·四川·若尔盖县中学高一期中)读下列四种气候类型降水量柱状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对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为热带季风气候
C.③为热带雨林气候 D.④为地中海气候
15.气候类型④的分布规律是( )
A.南北纬30 ~40 大陆的东岸 B.南北纬30 ~40 大陆的西岸
C.南北纬20 ~30 大陆的西岸 D.南北纬20 ~30 大陆的东岸
【答案】14.D 15.B
【解析】14.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①地全年高温多雨,应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②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C以下,且降水稀少,应是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③地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应是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④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冬季低温时降水较多,夏季高温时降水稀少,应是地中海气候,D正确。故选D。
15.读图可知,④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冬季低温时降水较多,夏季高温时降水稀少,应是地中海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B正确;南北纬30 ~40 大陆的东岸,往往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0 ~30 大陆的西岸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 ~30 大陆的东岸有可能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气候,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分布模式(以亚欧大陆为例)图:
二、综合题
16.(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E线为____(晨线、昏线)。
(2)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
(3)此日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
(4)这一天是北半球____日。
(5)这一天北极圈与赤道的昼长相差____小时,北极圈与南极圈昼长相差____小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为____。
(6)此时C点时刻为____,E点昼长为____小时。
(7)图中五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等于0°的是____。
【答案】(1)晨线
(2) D>A>C> B 相等
(3)C<D<A<B
(4)冬至
(5) 12 24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 10点 24
(7) D CE
【分析】本题以地球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CE西侧的点随着地球自转,从黑夜到白昼,故CE为晨线。
(2)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高,结合图中四点纬度的高低可知,纬度B>C>A> D,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 B,除南北极点,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同,故四地的角速度都一样。
(3)
次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从北到南变长,由图可知,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D<A<B。
(4)
读图可知北极圈上出现了极夜现象,可知该日北半球为冬至日。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其夜长为24小时,昼长为零小时,赤道始终昼长12小时,这一天北极圈与赤道的昼长相差12小时。南极圈以内极昼,昼长24小时,北极圈与南极圈昼长相差24小时,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为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
读图可知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00,读图可知C点在该经线以东60°的地方,因此可知C点为10:00,读图可知E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南极圈为极昼,其昼长是24小时。
(7)
读图可知D点位于黑夜之中,因此,可知其太阳高度角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读图可知C和E位于晨昏线上,因此CE两点太阳高度角为0°。
17.(2021·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二期中)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北半球节气是____。
(2)地球公转到____点时,我国是秋季。
(3)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近日点约在每年的____。
(5)地球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先____,后____。
(6)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填“南”或“北”)半球,且将向____(填“南”或“北”)移动。
【答案】(1) 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
(2)A
(3)23°26′S
(4) B 1月初
(5) 快 慢
(6) 南 南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由图可知,地球公转至D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日。
(2)
从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地球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逆时针转动,位于夏至和冬至节气之间的为秋分节气,故D和B点之间的A为秋分。
(3)
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纬度为23°26′S。
(4)
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图中4个节气中,最接近1月初近日点的是12月22前后的冬至日,图中位置B。
(5)
地球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是从冬至到春分的时间,其间经过1月初近日点,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6)
我国国庆节为10月1日,此时为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南回归线移动,故向南移动。
18.(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A、F所形成的地貌的成因A____,F____。
(2)上右图中甲处地质构造为____,在野外甲处地质构造经常形成谷地,原因是____,图乙中地貌类型为____该地貌的成因____
(3)计划在上右图河流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 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
(2) 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冲积扇 流水堆积
(3)不合适,因为该河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分析】本大题以两幅地质地貌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地貌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
图中A为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F为沙丘,因风力沉积而成。
(2)
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容易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乙处地貌呈扇形,位于山口处,为山麓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形成。
(3)
河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因此不适宜修建水库。
19.(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左图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双向选择题)。
A.区人口集中、建筑物较密集 B.市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C.郊区空气质量高、地面辐射强 D.郊区绿地多、人口密度小
(2)根据右图所示的信息,近地面的气流方向是从________(市区或郊区)向________(填市区或郊区)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 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 。
【答案】(1) 从市区向郊区递减
AD
(2) 郊区 市区
(3) ① 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4) ② 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气温从市区向郊区降低,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城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郊区绿地多,AD正确;城区与郊区的地势差异较小,B错误;空气质量不是影响城郊冷热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AD。
(2)
城市由于温度高,故大气抬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近地面为高压,故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故形成气流近地面从郊区流向城区,上空从城区流向郊区的热力环流。
(3)
由于林地处在城市热岛环流之中,清新空气可以通过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应图中的①处。
(4)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原理,可以将部分工业和人口迁往郊区的热力环流圈之外,对应图中的②处,可以控制中心城区的规模,降低城市温度,避免工厂的废弃进入城区,造成城区空气质量污染;但是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了污染。
20.(2020·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三期中)左图为“甲、乙、丙三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亚洲的____半岛,丙地位于____半岛,丙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分布。
(2)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成因是____。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分析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1) 印度 中南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3)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季气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4)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分析】本题以南亚、东南亚区域图为背景材料
(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丙位于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2)
丙地位于中南半岛,中南半岛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冬季的东北季风;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夏季的西南季风。
(3)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乙两地气候相同点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率大。不同点为:甲地全年气温高于15℃,全年高温,年降雨量大,雨季短;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雨季更长。
(4)
丙地地处中南半岛,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受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影响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5°
(2021·四川· 高一期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于2022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3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开幕式开始举行时,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22°55′S,43°12′W)的观众要收看电视转播实况,当地的区时应为( )
A.7:30 B.8:30 C.9:30 D.19:30
4.下列四地中,正处于夏季正午的是( )
A.40.5°S,7.5°E B.40.5°N,7.5°E
C.40.5°S,172.5°W D.40.5°N,172.5°W
5.当开幕式开始举行时,区时日期为2月3日的地区占全球总面积的( )
A.1/12 B.1/24 C.1/48 D.1/96
(2021·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期中)大自然用娟娟细流去冲刷,用山洪去切割,用波浪去拍击,用冰川去雕刻,用风霜雨雪的刀,挥酒自如去欧削,精精细细去雕刻……大自然拥有奇妙技法、独特审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它的习作。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所示地貌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7.图2地貌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
(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期中)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9.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0.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可能原因是沙漠边缘( )
A.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 B.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
C.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 D.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2.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13.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陆地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2021·四川·若尔盖县中学高一期中)读下列四种气候类型降水量柱状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对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为热带季风气候
C.③为热带雨林气候 D.④为地中海气候
15.气候类型④的分布规律是( )
A.南北纬30 ~40 大陆的东岸 B.南北纬30 ~40 大陆的西岸
C.南北纬20 ~30 大陆的西岸 D.南北纬20 ~30 大陆的东岸
二、综合题
16.(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E线为____(晨线、昏线)。
(2)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
(3)此日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
(4)这一天是北半球____日。
(5)这一天北极圈与赤道的昼长相差____小时,北极圈与南极圈昼长相差____小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为____。
(6)此时C点时刻为____,E点昼长为____小时。
(7)图中五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等于0°的是____。
17.(2021·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二期中)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北半球节气是____。
(2)地球公转到____点时,我国是秋季。
(3)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近日点约在每年的____。
(5)地球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先____,后____。
(6)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填“南”或“北”)半球,且将向____(填“南”或“北”)移动。
18.(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A、F所形成的地貌的成因A____,F____。
(2)上右图中甲处地质构造为____,在野外甲处地质构造经常形成谷地,原因是____,图乙中地貌类型为____该地貌的成因____
(3)计划在上右图河流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19.(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观察左图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双向选择题)。
A.区人口集中、建筑物较密集 B.市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C.郊区空气质量高、地面辐射强 D.郊区绿地多、人口密度小
(2)根据右图所示的信息,近地面的气流方向是从________(市区或郊区)向________(填市区或郊区)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 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 。
20.(2020·海南·儋州川绵中学高三期中)左图为“甲、乙、丙三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亚洲的____半岛,丙地位于____半岛,丙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分布。
(2)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成因是____。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分析丙地的气候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