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三个生字:“寒、径、斜”。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秋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想象诗中描写的秋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作者的信息。
2、背一首关于秋天的诗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简介诗人
1.引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的迷人风采。(播放秋天PPT并板书“秋”)请欣赏—— 师:看到这么美的风景,你会发出什么赞叹? 师:诗人杜牧也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作《山行》。
2、简介作者 师:诗人杜牧,你了解吗?请听。 师:大家熟悉的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揭题 接下来咱们一起跟随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板书山行)行,是什么意思?----行走。 师: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读出诗韵
1.读准字音
(1)生自由读。 请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生读并正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读出节奏(回顾七言诗的节奏规律)
3.那咱们就随着诗人一起走进秋天吧。
(1)共同学习第一句
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请孩子们读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注释)真会学习!这就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小帮手
——注释,
什么是注释呢?注释是对帮助我们对某些难理解的字和词进行的解释,
同时我们要把字、词的解释运用到诗句中。
师:因为深秋时节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叫寒山。
师:有补充的吗?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说出来交流一下。
师补充:诗中哪个字写出了石头小路的特点呢?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字的?我们也可以借助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还有吗?
师:这里的斜就是弯弯曲曲。这条石头小路通向哪里?
师:山路绵长悠远,一直通向大山的深处。我该怎么画这条小路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师指导读。
(2)合作学习第二句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借助注释对第二句进行理解。把你不明白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讨论,谁来读读学习要求,明白了吗?行动吧
生汇报
师:哪一组孩子先来说一说。
师: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几户人家,从这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总结:是啊,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人家,多么宁静悠远,我们都不忍心打扰它们,声音可以读得轻一点儿。
(3)自主学习三、四句
师:继续往前走,诗人看到了什么?师:孩子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学习一二
句诗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这两句吧!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
师引导理解。
师: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比……红?
师:二月的花,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呢?
师:孩子,请看(PPT呈现:火红的枫树林)枫叶被寒冷的风霜打过,竟然比春花还要艳丽,让我们感受到了枫叶的什么精神?
师:除了二月的春花,你觉得满山的枫树林比什么还红呢?
师:如此迷人的枫林,你喜欢吗?
师:诗人喜欢吗?哪个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师:诗人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枫叶的色彩鲜艳,更是喜爱它不畏风霜,喜爱秋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让我们就带着这份喜爱之情美美地读吧!
三、:吟诵想象,悟出诗情
1.师: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配乐)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师:我们也被眼前的迷人枫林陶醉了。孩子们,睁开双眼,师引读
2.老师被大家感染了,也想吟诵吟诵,想听吗?(师吟唱)孩子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哟!
四、小试牛刀,仿写诗句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祖国的大好河山常常吸引我们出去游玩,你们看到了哪些美景,模仿这样的形式写一写。开始吧!(PPT出现) “停车坐爱----,------”的样式。
2:学生展示(完成了,谁来展示一下)
3.师小结:希望我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诗句表达出来,成为一个小诗人!
4.最后老师想把《山行》这首歌送给大家,一起来欣赏吧!(拍手唱)
五、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远 白云 人家
枫叶
山行 近 霜叶 深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