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16: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微粒的性质
如果我们把看的见的水想象成是由很多很多小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当水受热时,就会分散开来成为一个一个的微粒,我们称这种微粒为水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了。当遇冷的时候,一个一个水分子又聚集在一起,聚集的多了我们又看到了液体状态的水。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
新课讲解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新课讲解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100 mL
酒精
100 mL
新课讲解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
间的空隙

液体分子
间的空隙
固体分子
间的空隙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新课讲解
品红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情况
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新课讲解
知识点二
分子
分子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的。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新课讲解

水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新课讲解
氧气
氧气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三
原子
分子
原子
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
物质
构成
构成
新课讲解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注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新课讲解
原子的构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
(+){
新课讲解
原子的带电性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新课讲解
原子是否显电性?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不显电性
原子的带电性
新课讲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总结
新课讲解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
注意:
新课讲解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表达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新课讲解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彼此间有间隔; 处于不断运动中; 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
新课讲解
知识点四
离子
离子的概念
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因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 。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 。
新课讲解
离子的形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讲解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离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
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总结
新课讲解
总结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b+n。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