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问题
凤姐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迎接来了,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
有人说:凤姐在贾府里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事务缠身,来晚了,是可以理解的。
你的观点是什么?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偶然性,林妹妹来了,凤姐来迟了,正好说明事出偶然。
有人说:这是曹雪芹特意安排的,故意让她来迟,让她“放诞无礼”地登场,给她单独活动的机会,给她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体弱多病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凤姐眼中的林黛玉
风姿出众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美貌多情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细心、多虑与自尊
A.写心理
B.写语言
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两次回答贾母有关读书的问题的也是非常得体。
C.写动作
两次让座的描写,表现力也很强:
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总结:林黛玉是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贾宝玉
《西江月》词赏析总结
外貌
摔玉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林黛玉母亲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侧面描写
进一步揭示宝玉叛逆的性格。
正面描写
肖像
动作(摔玉)
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何等眼熟到如此
头上周围……悉堆眼角。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任性率真
正面描写:肖像
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
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正面描写:动作(摔玉)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总结:贾宝玉是一个风情万种、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
描写人物的特点
1.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3.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见下表)
2.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写 法
人 物
详 写
略 写
实 写
虚 写
单独写
集体写
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
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
贾母、王熙凤等
贾宝玉、王熙凤等
贾赦、贾政等
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等
讨论
在文章的集体描写中写到了“三春”,你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根据来证明她们的大小吗?
左手
右手
贾母
黛玉
迎春
探春
惜春
排行应该是:迎春,探春
及惜春。
“三春”加上“元春”就是“四春”,合在一起就是“原应叹惜”的谐音之意。
在贾母处吃饭的座次中体现 :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小结
知识拓展:
本文肖像描写较多,请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谈肖像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
如写黛玉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写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两人都很美,但又有不同,前者娇弱、玲珑、文静、内向,后者华贵、俏丽、外向、泼辣,善于逢迎:一个含苞先放,一个艳丽袭人。
2、通过形象看人物社会地位。
本文着重写了王熙风和宝玉的服饰,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富有。写王熙凤又突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具体描写很绚丽夺目,说明她好张扬,又说明在贾府地位显要。宝玉则显示出受宠的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眼光,而不同的眼光也反映了观察者的性格、爱好和文化层次。如林黛玉的肖像是通过宝玉的眼光来看的,完全没有衣饰,而突出其面容体态娇弱柔嫩、含情脉脉。这就反映出宝玉是不看穿着之类的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潇洒的。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肖像描写对于人物刻画不是孤立的,如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就恰好是她登场的照应。黛玉的谨慎内向也可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动上得到佐证。
5、适时适量,有详有略,变化多姿。
本文对人物亮相的顺序和登场的方式都很有讲究。重点人物多介绍,有的甚至两次描写其肖像,如黛玉、宝玉,次要人物简略一些,如贾母。还有的只点名字或虚写,如舅母、舅舅。
课文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1.背诵《西江月》二词。
2.结合课文学习,以我眼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为题写一篇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布置作业
退出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