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当然也为接下来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为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奠定基础。但他们多数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选用大量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来探究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分组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图中信息 引申信息 经营方式
湄南河平原 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 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少。 牧场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教师总结】 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教师总结】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①候均温是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
【教师总结】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教师总结】案例1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作探究】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教师总结】(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教师总结】此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任意发挥,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为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的案例。
【合作探究】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合作探究】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案例完成活动1的内容。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地图册中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图,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活动中题2的要求。
【教师总结】
1.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四、混合农业
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学生活动】虚拟布局: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过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所有这些区位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
案例八:某区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图表
[点拨]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小结】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
【学生活动】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同时,近期农业生产的弊病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等, 全社会对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提倡发展绿色农业。完成课本61页阅读材料,了解“绿色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案例,而是自己组织了相关的案例,同时针对本县农业特点组织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然后得出结论,并能学以致用。在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上,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同时注重随堂练习,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实际农业生产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小麦: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养鱼:有水库
果园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市场状况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种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交通
运输
消费
状况
科学技术因素
国家
政策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