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容量
一、基础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因地域空间、资源有限,故环境承载力有限
B.环境承载力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影响和制约
C.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增加环境承载力,也可以降低环境承载力
D.伴随着新能源的发现和使用,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提高
2.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环境承载力 B.科技水平提高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C.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 D.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
3.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 C.人类生活方式 D.当地生育政策
青藏高原面积广大,人口稀少,人口分布极不均匀,环境人口容量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青藏高原的人口主要分布于
A.山间平地 B.山前冲积扇 C.河谷地带 D.柴达木盆地
5.青藏高原环境人口容量低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自然条件恶劣 C.交通不便 D.人才资源少
6.有些学者对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的人数进行分析,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该材料反映了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消费水平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8.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环境优越
2018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3.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拉萨市人口为55.44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
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及西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承载人口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9.拉萨市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②地势平坦,适合基建;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④开发较早,农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土地生产潜力小 D.自然资源丰富
11.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 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如果用a表示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形高低起伏不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也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形起伏不平,使得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14.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15.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变大
B.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应该为自由迁移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相信有一天,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很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二提升题
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总量增加
2.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消费水平B.限制对外开放C.鼓励人口外迁 D.发展地方经济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5.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环境负担”公式:EB=P+A-T EB:环境负担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6.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7.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下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
A.P1 B.P2 C.P3 D.P4
9.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读“木桶效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D.水资源
12.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实行计划生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值是固定的
B.人口迁入发达国家将促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C.一个地区同一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其人口合理容量
D.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高
“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15.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然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三、综合题
1.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3.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