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 基础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 基础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1 15: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王是陕西榆林人,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榆林。下表示意小王的一段经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数码 时间 经历
① 2012年9月 考入西安某重点高中
② 2015 年9月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③ 2017年8月 到哈尔滨旅游
④ 2018 年 9 月 到西安某中学实习
⑤ 2019年9 月 到西安某重点中学从教
1.小王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②⑤
2.小王在北京上学期间发现,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市人口数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节前人口数量迅速减少,节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北京春节前后人口的变化属于( )
A.人口自然变化 B.人口迁移 C. 人口流动 D.人口分布
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上百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与材料中人口流动原因相似的是( )
A.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 B.我国6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三峡库区的百万大移民
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下列小题。
4.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5.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7.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 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深圳 B.成都 C.兰州 D.重庆
9.“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
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城乡收入差距
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 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
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⑥独特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
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
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 ④装卸、运输机械化
⑤城市生活成本高 ⑥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读下面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I 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2.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
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 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社会矛盾 B.减轻交通拥堵 C.加剧人口老龄化 D.加大环境的压力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推力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可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______________资源,对更好的保护农村的_______________有着积极的作用。
(3)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积极的促进了城市的______________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带来压力。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基础题 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考人西安某重点高中,居住地由榆林变更为西安,①属于人口迁移。考人北京师范大学,居住地由西安变更为北京,②属于人口迁移。到西安某重点中学从教,居住地由北京变更为西安,⑤属于人口迁移。到哈尔滨旅游,到西安某中学实习,居住地未发生变化或未发生长期变化,③④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 D。
2.C 北京春节前后人口数量的巨大变化主要以短时间变化为主,应属于人口流动。
3. A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向阳光地带迁移。
4. A由“摩托大军”转变为驾驶私家车返乡,说明家庭的收入提高,汽车的能力提高,故选A。
5. D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驾驶小汽车返乡,会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带来压力;D对。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A错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与生产成本相关、B错误;影响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故选D项。
6.B根据图例可着出第一批流动人口以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其流动的因素是经济、B正确。
7.D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D正确。
8.D由材料可知,“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说明该城市地形崎岖,在四个城市中深圳、成都及兰州地形较为平坦,而重庆地形崎岖,多棒棒军,故选D。
9.B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有关,城市收入较高,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农村地区人口较多,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地形崎岖,导致“棒棒军”出现,故选B。
10.C由于工作环境差,收入少,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及装卸、运输机械化,城市生活成本高,棒棒军逐渐消失,故选C。
11.D 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拉力,A、B 两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排除 C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回流,D 项正确。
12.C 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其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加重了城市人口老龄化,A、D 两项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不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B 项错误。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项正确。
13.C 由材料“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可知,图示难民迁移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①错。由材料“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可知,图示难民是西亚、北非难民迁往欧洲,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②正确,③错,④正确。②④正确,选C。
14.D 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德国外来人口数量增加,由于文化、宗教等不同会增加社会矛盾,A错。大量人口涌入会增加交通拥堵和加大环境压力,B错,D正确。能长距离由西亚、北非地区迁移到德国可能是青壮年,不会加剧德国人口老龄化,C错。所以选D。
15.D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综合题:
16.C、D、E A、B 土地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环境
17.(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解析】
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第(2)题,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创造财富等;不利影响:加剧人地矛盾,城市管理与基础设施负荷增加。第(3)、(4)题,由图可直接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