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月光曲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20: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月光曲
1
V
V
3
a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寂、 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 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
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的美景吧!
走近作者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 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著有小说集《下棋》《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多音字
V
V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 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 朵儿了。
(果实累累)(长年累月)(劳累)
读一读:树上这果累的果实,是对他长年累月不辞劳累的回报
二、再读感知。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 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
中秋的夜里
地点
人物
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重点——寻月亮
2
3
El

(1)镜中看月。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竅、 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 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 圆便满盈了。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 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竹帘儿上的月亮是怎么进来的?
(2)院中望月。
3
V
在院子里,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
月光、桂树、月亮
什么样的月光?什么样的桂树?什么样的月亮?
(4)眼瞳见月
V
3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
它就有了
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月亮是无处不在的。
只要主动去追寻,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gA 在。“它就有哩"富含童真童趣。
(5)沙滩议月
V
3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 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 空,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 头。
四、总结本文线索——明线是“月亮运行之述 暗线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寻月心理变化。
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
什么?
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 奇了"——“都觉得满足"
B.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和争执 反衬出孩 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 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 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课文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 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
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
人都应该拥有美。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课文结构
美属于每一个人迹
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V
议月亮 沙滩议月
主题延伸
V
V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