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管鲍之交》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管鲍之交》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17:3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管鲍之交
《史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评价人物,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人物简介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也对他盛誉有加。
链接材料
管仲出身于破落名门之后。青年时期的管仲,超凡脱俗,志存高远,学先贤、习武艺、交友共勉、调查实践,多方吸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为其后来建立伟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仲早期的个人奋斗是不顺的:经商赔本、做官被逐、打仗败北、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家境的贫困,谋生的坎坷,使管仲具有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后任齐相,他改革内政,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的富民政策,使齐国国力大增,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
预习检测:
管仲
颍上
鲍叔牙
尝与鲍叔贾
一匡天下
召忽
zhòng
yǐng
bào

kuāng
shào
(一)给划线字注音:
预习检测: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第一段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第二段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预习检测: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第三段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预习检测: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启示1
  管鲍之交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朋友之间都能够情同管鲍,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真诚,那么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会少一些。
解释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其他启示
1、不计较个人私利,有宽以待人的胸怀,有至真至诚、甘愿吃亏的精神;
2、在同事有某种过失或对不住自己时,不恶意相讽,而善意相讳,同时又不为小人谗言而左右;
3、能像管仲那样,在公事国事上尽职尽责,
4、在原则问题上不以恩报德,不私其友,刚正不阿;
5、如果互相之间都能够情同管鲍,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真诚,那么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会少一些。
(一)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知我不羞小节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鲍叔不以我为贪
5、 鲍叔不以我为愚
名词作动词,称霸
为动用法,为--- 而死
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 为耻
形作名,贪婪的人
形作名,愚蠢的人
(二)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
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
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
古义:以之为,把---看作
今义:认为
古义:出谋办事
今义:找职业
古义:处境窘迫
今义:经济困难
(三)特殊句式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分财利多自与。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吾幽囚受辱
不以 为言。
齐桓公以 霸。
( 判断句)
( 判断句)
( 宾前句)
(被动句)(状后句)
( 被动句)
( 被动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省略句)
(之)
(之)
二.品读课文 分析人物
思考: 1.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文章突出的是哪方面的原因?
鲍叔牙 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 自身才能
齐桓公 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思考: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具体做了哪些帮助呢?
(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结论:管仲虽然历尽磨难,饱受挫折,但是鲍叔都理解、包容、支持、信任他。
(经商贪心 )(包容)
(谋事穷困)(理解)
(做官被逐)(信任)
(作战逃跑)(理解)
( 事君受辱)(支持)
二.品读课文 分析人物
司马迁对管鲍二人的评价: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三.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思考:
用一句话概括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
三.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思考:
从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事情来看,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计小节,包容对方的缺点
患难与共,救济朋友的危难
志同道合,欣赏朋友的才华
三.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思考: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 pián pì ],友善柔,友便佞( [ pián nìng ],损矣。”
直,指正直;谅,信也,就是诚实;友多闻,见闻广博;友便辟,喜欢谄媚的人;友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 友便佞,就是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
思考: 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尊重理解、坦诚相待、宽容大度
三.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四.迁移拓展,素材积累
思考:
你能想到哪些有如此交情的事例?
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
知音之交--伯牙与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舍命之交--羊角哀与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忘年之交——陈泰与邓艾
四.迁移拓展,素材积累
八拜之交
素材链接
知音之交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素材链接
相关诗句
《无题》伯牙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冯梦龙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素材链接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素材链接
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素材链接
鸡黍之交:形容守信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素材链接
舍命之交
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西汉《烈士传》
素材链接
生死之交: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
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于桃园中结义,焚香礼拜,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素材链接
忘年之交: 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成语补充
褒义
金石之交——比喻坚定的友谊。金石,以其材质之坚硬,来形容坚定不变的事物。
金兰之交——比喻朋友之间互相投合,后来指结拜兄弟。金,比喻其坚;兰,比喻其香。
患难之交——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
贫贱之交——指贫苦微贱时所结交的朋友
八拜之交——结拜的异姓兄弟,近「金兰之交」
布衣之交——贫贱时所交的朋友布衣,平民的服装,借指平民。
竹林之交——本指魏晋竹林七贤游集於竹林之下,比喻亲密的友谊
再世之交——指两代以上的交情
忘年之交——两人因学识志趣相投,不论年纪长幼,而结为好朋友
杵臼之交——比喻结交朋友不以贵贱而有分别,近「车笠之交」
苔岑之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知心的好朋友。逆,违背;莫逆,同心相契
道义之交——指以学问或品行互相勉励的朋友
总角之好——幼年相契的好朋友,近「青梅竹马」。总角,原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形,如两角,后借指幼年。
中/贬义
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未达到知心的朋友
点头之交——见面时只点头打招呼,比喻很淡的交情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次面,形容彼此无深厚交情,同「一面之雅」「一面之缘」「一日之雅」
势力之交——以金钱、权势、地位或其他利益结交的朋友
市道之交——指惟利是图,为利害关系而结交的朋友
乌集之交——一时为了同一利益而结交为朋友
《割席断交》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割席断交:用来比喻多指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割席断交》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