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配套练习(文言部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醉翁亭记》配套练习(文言部分)(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18: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配套练习(文言部分)
(一)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问答: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
(3)名之者谁 名(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
2.用/ 给下句划分节拍,画一处: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翻译句子: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说说“醉翁之意”的古今异义:
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的“乐”。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归( )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
(3)苍颜白发 苍颜( ) (4)树林阴翳 翳 ( )
2.比较不同的含义:
(1)太守谓谁 ( ) 太守自谓也 (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佳木秀而繁阴( )
3.翻译句子: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说说你对文中“醉”的理解。
(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 摘录欧阳修《丰乐亭记》 )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 )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乃( )
(3)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乐( )
(4)而喜与予游也 予 ( )
2.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翻译句子:
(1)掇幽芳而荫乔木
(2)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4.请概括本文和《醉翁亭记》在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特点。(2分)
5.本文在主题上与《醉翁亭记》在主题上都是表现__________
(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
(四)
(欧阳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既数被污蔑 既( )
(2)即连乞谢事 谢( )
(3)以太子少师致仕 致仕( )
(4)虽机阱在前 虽 ( )
2.比较不同的含义:
(1) 帝辄优诏弗许 许 (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 )
(2)至于再三 ( ) 再 以后再见 再( )
3.翻译句子:
(1)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
(2)天资刚劲,见义勇为。
4.说说你对欧阳修谥号“文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
1.茂盛的样子/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命名 /意趣、情趣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1)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2)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4. 古义:指作者(我)的情趣 今义:本意在彼不在此
5. 作者之乐:一.山林之乐,二.宴酣之乐,三.乐人之乐,四.作文之乐
总结起来是:既热爱自然美景又乐于与民同乐,是一个文学家政治家的高尚情趣。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二)
1.聚拢 /花 /苍老的容颜 / 遮蔽
2.(1)是/别号 (2)秀丽/茂盛
3.(1)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4.《醉翁亭记》中太守的“醉”有两层含义:一是酒醉:因为饮酒过量而醉;二是陶醉:由于山水太美而醉于山水美景。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清明图治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译文: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三)答案:
(1)这 /于是,就/以……为乐/我
夫宣上恩德 /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3.(1)采摘幽香的花草,承受大树的荫凉(2)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河地理,说出它风俗的美好
4.(1)骈散结合,对偶工整;(2)生动形象;(3)简洁凝练。
5.与民同乐
译文:我来此地,喜欢它的地方僻静、事务简少,又喜爱它的风俗安闲。发现这处山谷间泉水后,就天天和滁州人仰望高山、俯听泉流,采摘幽香的花草,承受大树的荫凉,风霜冰雪,清秋显露,四季景色无不可爱。又幸运地碰到当地人民由于连年丰收而欢乐,喜欢跟我同游。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河地理,说出它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安然享受丰年快乐的原因,是幸运生在无动乱的时期。宣扬皇上恩德,并与民同乐,这是刺史的本职。于是就把 “丰乐” 作为这个亭子的题名了。
(四)
已经/推辞/退休离任/即使
(1)允许/地方 (2)第二 /又
(1)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放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
(2)他性格刚强,见到合乎大义的事勇于作为。
勤于为文,文章盖世;忠于朝廷勤于政事,因此有此谥号。
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已经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辞官。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以乞求辞官更加迫切。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性格刚强,见义勇为,虽有弓弩陷坑在前,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