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忆一忆:
1、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2、变法最成功的是哪国?有何作用?
温故知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1、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意义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3、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快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本课的框架是什么?
起止时间:
①
②
⑥
北至
西到
南达
东至
③
④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⑤
赵
魏
楚
燕
齐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商鞅变法,秦国称雄
(3)雄才大略,重用贤才
原因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什么意义?
1、结束分裂割据,符合人民的愿望。
2、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社会的进步。
3、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学历史,勤思考
问题: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那么,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思想上:
军事上: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找一找,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材料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3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2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权世袭
皇权至上
皇权专制
“皇帝制的特点”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专制。
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县制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御史
大夫
太
尉
皇帝
丞
相
军事
监察
诸卿
郡
县
乡
里
亭
中央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
地方官制
大权独揽 任免官员
行 政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秦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动 脑 筋:
课后活动一: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皇帝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项目 周朝 秦朝
王
皇 帝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纵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依贵族血缘关系世袭
朝廷依才能任免,不能世袭
造成地方割据,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各级统治者的来源
统治地方的方式
统治地方方式不同的影响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蓝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经济
车同轨,书同文
作用:方便调动军队,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临洮
辽东
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军事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灵渠,至今仍具运输和灌溉功能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秦朝的疆域四至
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内容 影响
政治 结束了割据混乱局面,
加强了统治
思想 文化 ①统一 . ②焚书坑儒 促进 交流发展
加强 控制,摧残了文化
经济 ①统一 . ②统一 . 促进 交流发展
交通 ①统一 ,修筑 . ②开凿 . 促进 交流发展
军事 北击 ,修筑 . 安定并开发边疆,加强民族团结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度量衡
文字
长城
道路
灵渠
文化
思想
经济
货币
车轨
匈奴
经济
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1. 了战乱分裂局面,
建立起第一个 国家。
2.促进了 、 、 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结束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政治 经济 文化
小结:文韬武略定统一
交通:
文化:
经济:
经济: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政治:
军事: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制度
南开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始皇巩固统治措施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的局面行程开始于( )
A.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D.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A
A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材料中的“新皇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践此万岁”的字样。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