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共3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共3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20:34:22

文档简介

3.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
课程标准
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
教材要点
知识点一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给定两个非空实数集A与B,以及对应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y=f(x)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即数集A)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y|y=f(x),x∈A}称为函数的值域.
状元随笔 对函数概念的3点说明
(1)当A , B为非空实数集时,符号“ f :A→B ”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
(2)集合A中的数具有任意性,集合B中的数具有唯一性.
(3)符号“f ”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知识点二 同一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也相同(即对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两个函数对应的函数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函数就是同一个函数.
知识点三 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 函数 二次函数
a>0 a<0
对应关系 y=ax+b(a≠0) y=(k≠0) y=ax2+bx+c(a≠0) y=ax2+bx+c(a≠0)
定义域 R ________ ________ R
值域 R {y|y≠0} ________
基础自测
1.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f是函数的是(  )
A.A={-1,0,1},B={0,1},f:A中的数平方
B.A={0,1},B={-1,0,1},f:A中的数开方
C.A=Z,B=Q,f:A中的数取倒数
D.A={平行四边形},B=R,f:求A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  )
A.(1,+∞) B.[1,+∞)
C.[1,2) D.[1,2)
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y=与y=x+3
B.y=-1与y=x-1
C.y=x0(x≠0)与y=1(x≠0)
D.y=x+1,x∈Z与y=x-1,x∈Z
4.若函数f(x)=,求f(4)=________.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
 
题型1 函数的定义[经典例题]
例1 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1)A={1,2,3},B={7,8,9},f(1)=f(2)=7,f(3)=8;
状元随笔 从本题可以看出函数f(x)的定义域是非空数集A,但值域不一定是非空数集B,也可以是集合B的子集.
(2)A={1,2,3},B={4,5,6},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状元随笔 判断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是否为函数,一定要以函数的概念为准则,另外也要看A中的元素是否有意义,同时,一定要注意对特殊值的分析.
(3)A=R,B={y|y>0},f:x→y=|x|;
(4)A=Z,B={-1,1},n为奇数时,f(n)=-1,n为偶数时,f(n)=1.
方法归纳
(1)判断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方法:①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②A中任意一个数在B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注意: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
(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与“有唯一确定的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
跟踪训练1 (1)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①x∈[0,1]取不到[1,2].
③y∈[0,3]超出了N∈[0,2]范围.
④可取一个x值,y有2个对应,不符合题意.
(2)关键是否符合函数定义.
①x→,x≠0,x∈R;
②x→y,其中y2=x,x∈R,y∈R.
(2)下列对应是否是函数?
题型2 求函数的定义域[教材P87例题1]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
(2)g(x)=.
方法归纳
求函数的定义域
(1)要明确使各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函数有意义的准则一般有:①分式的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③y=x0要求x≠0.
(2)当一个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代数式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是使得各式子都有意义的公共部分的集合.
(3)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数集,不能用“或”连接,而应该用并集符号“∪”连接.
跟踪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
(2)f(x)=;
(3)f(x)=-.
(1)分母不为0
(2)
(3)
题型3 同一函数
例3 下面各组函数中为相同函数的是(  )
A.f(x)=,g(x)=x-1
B.f(x)=,g(x)=·
C.f(x)=x,g(x)=
D.f(x)=x0与g(x)=
方法归纳
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和两个注意点
(1)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
(2)两个注意点:
①在化简解析式时,必须是等价变形;
②与用哪个字母表示无关.
跟踪训练3 试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1)f(x)=,g(x)=x-1;
(2)f(x)=,g(x)=;
(3)f(x)=x2,g(x)=(x+1)2;
(4)f(x)=|x|,g(x)=.
状元随笔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要看三要素是否对应相同.函数的值域可由定义域及对应关系来确定,因而只要判断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对应相同即可.
题型4 求函数的值域[经典例题]
状元随笔 求函数值域的注意事项
①数形结合求值域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②值域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4x,x∈(-1,3];
(2)f(x)=,x∈[3,5];
(3)y=;
(4)y=x2-4x+5,x∈{1,2,3};
(5)y=x2-2x+3,x∈[0,3);
(6)y=2x-;
(7)f(x)=.
状元随笔 (1)用不等式的性质先由x∈(-1,3]求-4x的取值范围,再求3-4x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
(2)先分离常数将函数解析式变形,再求值域.
(3)将自变量x=1,2,3代入解析式求值,即可得值域.
(4)先配方,然后根据任意实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求值域.
方法归纳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或利用函数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观察函数的值域.如函数y=的值域为{y|0(2)配方法:求形如F(x)=a[f(x)]2+bf(x)+c的函数的值域可用配方法,但要注意f(x)的取值范围.如求函数y=x-2+3的值域,因为y=(-1)2+2≥2,故所求值域为{y|y≥2}.对于形如y=ax2+bx+c(a≠0)的函数,尤其要注意在给定区间上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3)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分子分母同次的分式,即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
(4)换元法:形如y=ax+b+的函数常用换元法求值域,即先令t=,求出x,并注明t的取值范围,再代入上式表示成关于t的二次函数,最后用配方法求值域.
注意:分离常数法的目的是将分式函数变为反比例函数类,换元法的目的是将函数变为二次函数类.即将函数解析式变为已经熟悉的简单函数类型求值域.
(5)反表示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反解出x,根据x的取值范围转化为关于y的不等式求解.
(6)中间变量法: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一个已知范围的中间变量(如x2),用y表示出该中间变量,根据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转化为关于y的不等式求解.
跟踪训练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2x+1,x∈{1,2,3,4,5};
(2)y=+1;
(3)y=;先分离再求值域
(4)y=-x2-2x+3(-5≤x≤-2);配方法求值域
(5)f(x)=.
第三章 函数
3.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教材要点]
知识点三
{x|x≠0} R 
[基础自测]
1.解析:对B,集合A中的元素1对应集合B中的元素±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C,集合A中的元素0取倒数没有意义,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D,A集合不是数集,故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综上,选A.
答案:A
2.解析:使函数f(x)=有意义,
则即x≥1,且x≠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2}.故选D.
答案:D
3.解析:A中两函数定义域不同;B中两函数值域不同;D中两函数对应法则不同.
答案:C
4.解析:f(4)==2+2=4.
答案:4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例1 【解析】 (1)(4)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值,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1)(4)中对应关系f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2)集合A中的元素3在集合B中没有对应元素,且集合A中的元素2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5和6)与之对应,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3)A中的元素0在B中没有对应元素,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跟踪训练1 解析:(1)
图号 正误 原因
① × 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任意性
② √ 同时满足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 × x=2时,对应元素y=3 N,不满足任意性
④ × 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唯一性
解析:(2)①是函数.因为任取一个非零实数x,都有唯一确定的与之对应,符合函数定义.
②不是函数.当x=1时,y=±1,即一个非零自然数x,对应两个y的值,不符合函数的概念.
答案:(1)B (2)①是函数②不是函数
例2 【解析】 (1)因为函数有意义当且仅当
解得x>-1,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
(2)因为函数有意义当且仅当
解得x≠0且x≠-2,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2)
跟踪训练2 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x2-3x+2≠0,
即x≠1且x≠2,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2}.
(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解得x<0且x≠-1.
所以定义域为(-∞,-1)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解得-≤x<2,且x≠0.
故定义域为
例3 【解析】 函数的三要素相同的函数为相同函数,对于选项A,f(x)=|x-1|与g(x)对应关系不同,故排除选项A,选项B、C中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排除选项B、C,故选D.
【答案】 D
跟踪训练3 解析:
序号 是否相同 原因
(1) 不同 定义域不同,f(x)的定义域为{x|x≠0},g(x)的定义域为R
(2) 不同 对应关系不同,f(x)=,g(x)=
(3) 不同 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不同
(4) 相同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
例4 【解析】 (1)因为-1所以函数y=3-4x,x∈(-1,3]的值域是[-9,7).
(2)因为f(x)=在[3,5]上单调递减,所以其值域为.
(3)因为y===2-≠2,
所以函数y=的值域为{y|y∈R且y≠2}.
(4)函数的定义域为{1,2,3},
当x=1时,y=12-4×1+5=2,
当x=2时,y=22-4×2+5=1,
当x=3时,y=32-4×3+5=2,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2},
(5)y=x2-2x+3=(x-1)2+2,由x∈[0,3),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2,6).
(6)设t=,则x=t2+1,且t≥0,
所以y=2(t2+1)-t=2(t-)2+,由t≥0,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
【解析】(7)方法一 因为x2+2≥2,所以0<,所以f(x)的值域为(0,].
方法二 设t是所求值域中的元素,则关于x的方程=t应该有解,即x2=-2应该有解,所以-2≥0,
即≥0,解得0<t≤,所以所求值域为(0,].
跟踪训练4 解析:(1)将x=1,2,3,4,5分别代入y=2x+1,计算得函数的值域为{3,5,7,9,11}.
(2)因为≥0,所以+1≥1,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
(3)因为y==-1+,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x2+1≥1,所以0<≤2.
所以y∈(-1,1].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4)y=-x2-2x+3=-(x+1)2+4.
因为-5≤x≤-2,
所以-4≤x+1≤-1.
所以1≤(x+1)2≤16.
所以-12≤4-(x+1)2≤3.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3].
解析:(5)函数f(x)===5+,
因为x≠1,所以≠0,
所以f(x)≠5,
所以函数f(x)=的值域为(-∞,5)
2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
课程标准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理解函数图象的作用.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
教材要点
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方法
状元随笔 1.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表示方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由列表法和图象法的概念可知:函数也可以说就是一张表或一张图,根据这张表或这张图,由自变量x的值可查找到和它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y.
基础自测
 
1.购买某种饮料x听,所需钱数为y元,若每听2元,用解析法将y表示成x(x∈{1,2,3,4})的函数为(  )
A.y=2x
B.y=2x(x∈R)
C.y=2x(x∈{1,2,3,…})
D.y=2x(x∈{1,2,3,4})
2.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3),(3,0),则f(f(0))=(  )
A.2B.4
C.0D.3
3.已知函数f(2x+1)=6x+5,则f(x)的解析式是(  )
A.3x+2B.3x+1
C.3x-1D.3x+4
4.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 1 2 3
f(x) 2 1 1
x 1 2 3
g(x) 3 2 1
则f(g(1))的值为________.
当g(f(x))=2时,x=________.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
题型1 列表法表示函数[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例1 观察下表:
x -3 -2 -1 1 2 3
f(x) 4 1 -1 -3 3 5
g(x) 1 4 2 3 -2 -4
则f(g(2))-f(-1)=(  )
A.2 B.3   
C.4  D.5
方法归纳
列表法表示的函数的求值问题的解法
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弄清表格中每一个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对于f(g(x))这类函数值的求解,应从内到外逐层求解,而求自变量x时,则由外向内逐层求解.
跟踪训练1 已知函数f(x)按下表给出,满足f(f(x))>f(3)的x的值为________.
x 1 2 3
f(x) 2 3 1
状元随笔 观察表格,先求出f(1)、f(2)、f(3),进而求出f(f(x))的值,再与f(3)比较.
题型2 求函数的解析式[经典例题]
例2 (1)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2f(x+3)-f(x-2)=2x+21,求f(x)的解析式;
(2)已知f(x)为二次函数,且满足f(0)=1,f(x-1)-f(x)=4x,求f(x)的解析式;
(3)已知f(+1)=x+2,求f(x);
(4)已知2f()+f(x)=x(x≠0),求f(x).
状元随笔 (1)(2)待定系数法:设一次函数的一般式f(x)=kx+b(k≠0).设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ax2+bx+c(a≠0). (3)换元法:设+1=t,注意新元的范围.
跟踪训练2 (1)已知f(x2+2)=x4+4x2,则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
(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1,则f(x)=________;
(3)f(x)是二次函数,且f(2)=-3,f(-2)=-7,f(0)=-3,则f(x)=________;
(4)已知函数y=f(x)满足f(x)=2f()+3x,则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状元随笔 (1)换元法:设x2+2=t.
(2)待定系数法:设f(x)=ax+b.
题型3 函数图象
状元随笔 函数图象可由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图,在列表取值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例3 (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其值域.
①y=2x+1,x∈[0,2];
②y=,x∈[2,+∞);
③y=x2+2x,x∈[-2,2].
(2)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下列图中纵轴表示离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状元随笔 由题意找到出发时间与离校距离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方法归纳
(1)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需取两点,两点定直线.
(2)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时,先用配方法化成y=a(x-h)2+k的形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对称轴(x=h)和顶点坐标(h,k),在对称轴两侧分别取点,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抛物线.
(3)对于不熟悉的函数,可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图.
跟踪训练3 (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①y=-x+1,x∈Z;
②y=2x2-4x-3,0≤x<3;
状元随笔 ②先求对称轴及顶点,再注意x的取值(部分图象).
(2)某商场新进了10台彩电,每台售价3000元,试求售出台数x(x为正整数)与收款数y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出来.
教材反思
理解函数的表示法应关注三点
(1)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均是函数的表示方法,无论用哪种方式表示函数,都必须满足函数的概念.
(2)判断所给图象、表格、解析式是否表示函数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
(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互相兼容或补充,许多函数是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以解析法为主.
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教材要点]
知识点
数学表达式 图象 表格
[基础自测]
1.解析:题中已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1,2,3,4},故选D.
答案:D
2.解析:结合题图可得f(0)=3,则f(f(0))=f(3)=0.
答案:C
3.解析:方法一 令2x+1=t,则x=.
∴f(t)=6×+5=3t+2.∴f(x)=3x+2.
方法二 ∵f(2x+1)=3(2x+1)+2.∴f(x)=3x+2.
答案:A
4.解析:由于函数关系是用表格形式给出的,知g(1)=3,
∴f(g(1))=f(3)=1.由于g(2)=2,∴f(x)=2,∴x=1.
答案:1 1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例1 【解析】 g(2)=-2,f(-2)=1,f(-1)=-1,
所以f(g(2))-f(-1)=f(-2)-f(-1)=1-(-1)=2.
【答案】 A
跟踪训练1 解析:由表格可知f(3)=1,故f(f(x))>f(3)即为f(f(x))>1.
∴f(x)=1或f(x)=2,∴x=3或1.
答案:3或1
例2 【解析】 (1)设f(x)=ax+b(a≠0),
则2f(x+3)-f(x-2)=2[a(x+3)+b]-[a(x-2)+b]=2ax+6a+2b-ax+2a-b=ax+8a+b=2x+21,
所以a=2,b=5,所以f(x)=2x+5.
(2)因为f(x)为二次函数,设f(x)=ax2+bx+c(a≠0).
由f(0)=1,得c=1.
又因为f(x-1)-f(x)=4x,
所以a(x-1)2+b(x-1)+c-(ax2+bx+c)=4x,整理,得-2ax+a-b=4x,求得a=-2,b=-2,
所以f(x)=-2x2-2x+1.
(3)方法一 (配凑法 )
因为f(+1)=x+2=(+1)2-1(+1≥1),
所以f(x)=x2-1(x≥1).
方法二 (换元法)
令+1=t(t≥1),则x=(t-1)2(t≥1),
所以f(t)=(t-1)2+2=t2-1(t≥1).
所以f(x)=x2-1(x≥1).
【解析】(4)f(x)+2f()=x,令x=,
得f()+2f(x)=.
于是得到关于f(x)与f()的方程组
解得f(x)=(x≠0).
跟踪训练2 解析:(1)因为f(x2+2)=x4+4x2=(x2+2)2-4,
令t=x2+2(t≥2),则f(t)=t2-4(t≥2),所以f(x)=x2-4(x≥2).
(2)因为f(x)是一次函数,设f(x)=ax+b(a≠0),
则f(f(x))=f(ax+b)=a(ax+b)+b=a2x+ab+b.
又因为f(f(x))=4x-1,所以a2x+ab+b=4x-1.
所以解得或
所以f(x)=2x-或f(x)=-2x+1.
(3)设f(x)=ax2+bx+c(a≠0).
因为f(2)=-3,f(-2)=-7,f(0)=-3.
所以解得
所以f(x)=-x2+x-3.
解析:(4)由题意知函数y=f(x)满足f(x)=2f()+3x,即f(x)-2f()=3x,用代换上式中的x,
可得f()-2f(x)=,
联立得
解得f(x)=-x-(x≠0).
答案:(1)f(x)=x2-4(x≥2) (2)2x-或-2x+1 (3)-x2+x-3 (4)f(x)=-x-(x≠0)
例3 【解析】 (1)①列表:
x 0 1 2
y 1 2 3 4 5
当x∈[0,2]时,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1,5].
②列表:
x 2 3 4 5 …
y 1 …
当x∈[2,+∞)时,图象是反比例函数y=的一部分,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0,1].
③列表:
x -2 -1 0 1 2
y 0 -1 0 3 8
画图象,图象是抛物线y=x2+2x在-2≤x≤2之间的部分,由图可知函数的值域是[-1,8].
(2)由题意可知,一开始速度较快,后来速度变慢,所以开始曲线比较陡峭,后来曲线比较平缓,又纵轴表示离校的距离,所以开始时距离最大,最后距离为0.
【答案】 (1)见解析 (2)D
跟踪训练3 解析:(1)①函数y=-x+1,x∈Z的图象是直线y=-x+1上所有横坐标为整数的点,如图(a)所示.
②由于0≤x<3,故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y=2x2-4x-3介于0≤x<3之间的部分,如图(b).
【解析】(2)列表法:
x/台 1 2 3 4 5 6 7 8 9 10
y/元 3 000 6 000 9 000 12 000 15 000 18 000 21 000 24 000 27 000 30 000
图象法:如图所示.
解析法:y=3 000x,x∈{1,2,3,…,10}.
1第3课时 分段函数
课程标准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
教材要点
知识点一 分段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区间,有________________,则称其为分段函数.
知识点二 分段函数的图象
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
状元随笔 (1)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构成,但它仍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2)分段函数的“段”可以是等长的,也可以是不等长的.如y=其“段”是不等长的.
知识点三 常数函数
值域________元素的函数,通常称为常数函数.
基础自测
1.函数y=x+的图象是(  )
2.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两条线段(如图所示,不含端点),则f(f())等于(  )
A.-   B.C.-   D.
3.函数f(x)=[x]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a=f(-1.01),b=f(-1),c=f(1.5),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C.a=b4.已知f(x)=则f()的值为(  )
A.2   B.4C.6   D.8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
 
题型1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例1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
(2)已知函数f(x)=试求f(-5),f(-),f(f(-))的值;
(3)求函数y=|x+1|+|x-1|的最小值.
状元随笔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写定义域时,区间的端点需不重不漏.
(2)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自变量的取值属于哪一段,就用哪一段的解析式.
(3)研究分段函数时,应根据“先分后合”的原则,尤其是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可先将各段的图象分别画出来,从而得到整个函数的图象.
方法归纳
(1)分段函数求值,一定要注意所给自变量的值所在的范围,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求得.
(2)像本题中含有多层“f”的问题,要按照“由里到外”的顺序,层层处理.
(3)已知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值时,应在各段中分别求解.
跟踪训练1 (1)已知f(x)=
求f(-1),f(f(-1)),f(f(f(-1)));
(2)已知函数f(x)=则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
状元随笔 根据不同的取值代入不同的解析式.
题型2 分段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例2 分别作出下列分段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定义域及值域.
(1)y=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
(2)y=
(3)高斯取整函数y=[x]又称“下取整函数”,其中[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称函数y=〈x〉为“上取整函数”,其中〈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根据定义可得:[1.3]=1,[-1.3]=-2,〈-2.3〉=-2,〈2.3〉=3.
①函数f(x)=〈x·[x]〉,x∈[-2,2],
求f(-)和f();
②试作出函数y=[x]+〈x〉的图象,其中-1≤x≤1.
分段函数图象的应用.
跟踪训练2 已知函数f(x)=+1(-2(1)利用绝对值及分段函数知识,将函数解析式写成分段函数;
(2)在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值域.
题型3 分段函数的综合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
例3 (1)函数f(x)=若f(a)<-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函数f(x)=若f(x)=3,则x的值是(  )
A.B.9
C.-1或1D.-或
方法归纳
已知函数值求字母取值范围的步骤
(1)先对字母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
(2)然后代入不同的解析式中.
(3)通过解方程求出字母的值.
(4)检验所求的值是否在所讨论的区间内.
跟踪训练3 (1)已知f(x)=则不等式xf(x)+x≤2的解集是(  )
A.{x|x≤1}B.{x|x≤2}
C.{x|0≤x≤1}D.{x|x<0}
(2)已知函数f(x)=若f(f(x))=2,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第3课时 分段函数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教材要点]
知识点一
不同的对应方式
知识点三
只有一个
[基础自测]
1.解析:对于y=x+,当x>0时,y=x+1;当x<0时,y=x-1.即y=故其图象应为C.
答案:C
2.解析:由题图可知,函数f(x)的解析式为
f(x)=所以f()=-1=-,
所以f(f())=f(-)=-+1=.
答案:B
3.解析:a=[-1.01]=-2,b=[-1]=-1,c=[1.5]=1,
所以a答案:A
4.解析:由已知,得f()=f(-1)+1=f()+1=f(-1)+2=f(-)+2=3×(-)+2+2=2.
答案:A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例1  (1)由已知得,f(x)的定义域为{x|0 (2)由-5∈(-∞,-2],-∈(-2,2),-∈(-∞,-2],知f(-5)=-5+1=-4,
f(-)=(-)2+2(-)
=3-2.
因为f(-)=-+1=-,
-2<-<2,
所以f(f(-))=f(-)
=(-)2+2×(-)
=-3=-.
【解析】(3)y=|x+1|+|x-1|=
作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x∈[-1,1]时,ymin=2.
【答案】 (1)(-1,1) (-1,1) (2)(3)见解析
跟踪训练1 解析:(1)∵-1<0,∴f(-1)=0,∴f(f(-1))=f(0)=π,
∴f(f(f(-1)))=f(π)=π+1.
(2)由已知得,f(x)的定义域为[-1,1]=R,又x∈[-1,1]时,x2∈[0,1],故函数的值域为[0,1].
答案:(1)见解析 (2)R [0,1]
例2 【解析】 (1)各函数对应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1)的定义域是(0,+∞),值域是[1,+∞);
(2)的定义域是(-∞,+∞),值域是(-6,6].
【解析】(3)①函数f(x)=〈x·[x]〉,x∈[-2,2],
因为=-2,所以-·=-×(-2)=3,
则〈-·〉=〈3〉=3,
则f=3;
因为=1,
所以·=×1=,
则〈·〉=〈〉=2,
则f()=2.
【解析】②当x=-1时,[-1]=-1,
〈-1〉=-1,
此时y=[x]+〈x〉=-1-1=-2,
当-1<x<0时,[x]=-1,〈x〉=0,
此时y=[x]+〈x〉=-1+0=-1,
当x=0时,[0]=0,〈0〉=0,
此时y=[x]+〈x〉=0,
当0此时y=[x]+〈x〉=0+1=1,
当x=1时,[1]=1,〈1〉=1,
此时y=[x]+〈x〉=1+1=2,
则y=[x]+〈x〉=
作图:
跟踪训练2 解析:(1)①当0≤x≤2时,f(x)=+1=1.
②当-2故f(x)=
(2)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函数f(x)的值域为[1,3).
例3 【解析】 (1)当a≤-2时,f(a)=a<-3,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3);
当-2当a≥4时,f(a)=3a<-3,此时不等式无解.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3).
(2)依题意,若x≤0,则x+2=3,解得x=1,不合题意,舍去.若0【答案】 (1)(-∞,-3) (2)A
跟踪训练3 解析:(1)当x≥0时,f(x)=1,
xf(x)+x≤2 x≤1,
所以0≤x≤1;
当x<0时,f(x)=0,xf(x)+x≤2 x≤2,
所以x<0.综上,x≤1.
(2)设f(x)=t,∴f(t)=2,当t∈[-1,1]时,满足f(t)=2,此时-1≤f(x)≤1,无解,当t=2时,满足f(t)=2,此时f(x)=2即-1≤x≤1或x=2.
答案:(1)A (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