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19: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课前准备
物质准备:课本、三色笔。
精神准备:坐姿端正,精神饱满。
快速默读《我的叔叔于勒》。




情境导入:
人钻到钱眼里
六亲不认只认钱
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巴尔扎克《高老头》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
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
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
情的金钱交易,就在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恩格斯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
2.复述故事梗概,梳理人物关系。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自主学习:
法国 莫泊桑
美国 欧亨利
俄国 契诃夫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巳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自查字词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牡蛎( )
别墅( ) 阔绰( )
褴褛( )
zhàn
shà
qiào
jié jū
chà
mǔ lì
shù
lán lǚ
chuò
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4.初识人物,复述故事梗概

1 于勒
2 于勒
于勒
3 于勒
梳理情节

插叙
4 于勒
合作学习:请同学们精读全文,思考:
于勒是一个有怎样经历的人?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
菲利普一家为何要盼望于勒回来?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为什么?
(先自主思考,再同桌合作交流,解疑释难)
1.年轻时,于勒是个浪子,被家人看不起,成为全家人的“恐怖”。
被赶去美洲后,做生意赚到钱,被视为“希望”和“福音”。
重又潦倒落魄,成为一个穷光蛋,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
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直接原因:
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
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制度。
探究学习:
假设游船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是于勒,请展开你的合理想象续说小说的结局。
(畅所欲言,小组交流,组织好语言)
课堂练笔:
把小组的合理想象用语言组织出来,续写小说结局,形成小组想象贴,整理到我们的展墙上。
作业:
把课后读读写写写到作业本上,力争记住字音字形。
细读小说,标画、品读小说语言,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课前准备
物质准备:课本、三色笔。
精神准备:坐姿端正,精神饱满。
快速默读《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第二课时
法国 莫泊桑
美国 欧亨利
俄国 契诃夫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复习导入:

1 于勒
2 于勒
于勒
3 于勒
回顾情节

插叙
4 于勒
第一步,请同学们品读课文20-47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
第二步,画。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菲
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揣摩人物心理。
时间:4分钟
精读文段,人物告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用准确的词语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旁批+小组交流+展示)
时间:5分钟。
合作学习:
贪婪势利 冷酷无情
唯利是图 自私虚荣
菲利普夫妇
刻画方法:语言 神态 动作
探究学习:
19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结合背景,分析于勒形象
于勒的形象
文字材料
(1)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
(2)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
(3)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
(4)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本质坏吗
正直、诚实
有良心、重亲情
饱经风霜
吃苦耐劳
身世变化:
态度变化:
穷 富 穷
撵 盼 躲
不变的本质—————虚伪、自私、冷酷
一些人金钱至上,失去人性。
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兰(法国作家)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台湾作家)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了菲利普一家的门口,又将是一番增杨的情景?
拓展写作:续写小说结局
1.假如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是于勒,在他身边还有一位高贵的夫人,菲利普一家会怎样?
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创造性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