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1 17: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德育目标)树立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民族交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始终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知识与技能
能概述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方式,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情境创设和研读史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与作用,利用图说历史理解民族大交融的方式,做到论从史出,形成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教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推广学法论从史出研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滚动地图),
师:同学们大家看到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
(生答)
师:是啊,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流。之前学过的三国,十六国与东晋的对峙就是政权分立的表现,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族交融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 19课的学习。
三大板块
一、淝水之战现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交融
三、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反思及备注
【一、淝水之战现交融】 1、师出示三本连环画图片: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师问:同学们读过这三个成语故事吗?这三则成语故事都与哪个人物和哪次战争有关?2、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苻坚。出示人物档案。3、苻坚在任用汉人王猛改革后,前秦强大,苻坚有了统一全国的梦想,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兵力、结果、性质、影响来观看视频微课,看完后分享问题的答案。4、师:有人为苻坚打抱不平,说若不后退战争就会打赢,天下就一统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并说明理由。5、谈一下苻坚的失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感悟 1、学生看课件呈现的图片,思考并回答: 了解并读过,这三个成语都是讲的前亲王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的事情。2、生看,对苻坚加深认识。3、学生认真观看微课视频,看完后回答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兵力、结果、性质、影响。4、同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的成果:如:前秦苻坚骄傲自大(投鞭断流)、军心不齐(强征、风声鹤唳)、指挥不当(后退)、东晋团结一致。5、得民心者得天下,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大(德育教育)学生倾听老师的总结,感悟民族交融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学生可能不认识苻字,是要注意指导师根据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及时指导。如结果:秦败晋胜,指导学生全面总结。注意补充学生分析不出的原因如:前秦失败原因民族矛盾尖锐,各民族未消除隔阂这是失败的深层原因。指出民族交融是全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二、孝文帝改革促交融】 (过渡语)前秦的失败,让我们认识到民族不团结,不消除隔阂只靠政治和军事强力维持的北方统一是不稳固的,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各民族杂居相处,民族交融的步伐在前进,这时候我们学习的第二位主人公登场了,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向着统一迈进。他就是----北魏孝文帝。1、师:请同学们看人物档案。注意快速找出他的民族与国别。2、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87页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到北魏政权的建立时间和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并说一下黄河流域统一有何影响。3、继续看孝文帝档案,大家对他的哪些介绍很感兴趣或者有疑问 同学们能相互解疑释惑吗?4、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孝文帝从小受其祖母的影响仰慕汉文化,继位后进行了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请同学们看图分析,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并依据材料分析这样做的原因、目的是什么?孝文帝遇到阻力是如何处理的?谈一下对孝文帝的认识。 5、【情境创设:微课呈现】师:迁都之后,在早朝议事时出现了下面的场景,同学们能为孝文帝出谋划策吗?6、结合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1、学生找到并回答:是鲜卑民族,北魏的帝王。2、学生回答问题: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北方的民族交融成为一种趋势。3、学生各抒己见为什么他的有汉名?为什么他是少数民族反而精通汉文化?为什么他的祖母也是汉姓?4、学生发表观点迁都洛阳,原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北,缺乏资源,不利于对中原的统治。洛阳是中原统治中心,繁华,利于统治。目的是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孝文帝力排各种阻力,甚至不惜大义灭亲,不屈服、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学习。(德育教育)5、学生各抒己见: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通汉婚等 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圈划课本有效信息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相互解答问题,然后再解决同学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学生研读史料,论从史出本课知识重点,先理解后在通过练习巩固。
【三、北方民族大交融】(过渡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带领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北方少数民族在他的带领下一起投入民族交融的大潮中,共同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进入第三块的学习。 1、【火眼金睛—图说历史】师:请同学们带着小任务一起进图说历史:从图片中大家分析一下:各民族都学会了哪些新的东西,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全面。2、通过大家的分析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什么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回扣课题)师得结论: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小组合作,分享智慧】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少数民族学会了汉人的农耕、服饰、政治、文学、艺术等。汉族学会了畜牧、服饰、坐具、蒸馍烙饼等。在经济生产、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政治制度等方面大交融。 学生体会民族交融,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交融的作用。
收获与感悟 【活动】画图或知识网络来总结本课自己的收获与感悟,找学生到黑板上现场展示。(事实上是应用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大交融 隋唐统一
评测练习 1.发生于 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政权是 A. 西汉 B. 东汉 C. 曹魏 D.北魏 3.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 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5.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6.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7.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8.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支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 商君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的内容?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6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资治通鉴》(2)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2分。回答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1.D 2.D 3.C 4.B 5.D 6.C 7.B 8.A9.(1)事件:商鞅变法内容:推行县制;奖励生产。成效: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学习说汉语。作用: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是在参加山东省首届历史德育课例展评时录制的。所以在设计本课时阅读了大量的史料,试讲了多遍。最后一次讲课个人认为也是最满意的一遍。回顾上课过程反思如下:一节优质的、有效课堂必须是建立在充分的研读大纲要求后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型。在不断的磨课中,对本课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如音乐、历史影像资料、自制微课、丰富的史料、地图、图片。利用滚动播放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地图,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增强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对本课设计的三大主题篇章增加了课的整体感。本课内容看似各自独立,尤其是淝水之战,事实上联系密切,不管是战争还是改革都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在突出本科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同时,加入了新的视角,增加了课的厚重。如:利用人物档案和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重要任务:苻坚和孝文帝。分析孝文帝改革遇到的阻碍与困境,升华出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能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一定会获得成功。制做学生微课也将孝文帝实行汉化措施的目的形象的化难为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课内容,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交融史,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主旋律。我们新时代的中国人应学习古人的什么精神为现代文化服务?也就是更多的从欣赏、精神的角度去引领学生要做到学以致用。上完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及学生课上的表现我认识到一堂好课一定是一节老师有精心预设的课,有自己独特视角的课,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课,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做到以上几点,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会有收获。不足之处感觉应再进一步锤炼语言,做到教师语言更加精练,点评学生的回答再到位一些。要进一步加强历史素养,多学习,多锤炼语言,争取做更好的历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