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19: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导入
公元1103年,北宋王朝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一代文豪苏轼在这一年去世,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举国哀悼;第二件事是张择端捧着5米长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诚惶诚恐的觐见浑身充满着艺术细菌的宋徽宗,没想到大受到称赞,这幅高清无码的长图分分钟刷爆了当时的朋友圈;第三件事情是一个喜事儿,18岁的大才女和高干子弟赵明诚领证结婚了,轰动了全国,这个人是谁呀?
声声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准确把握“愁”之内涵。(重点)
3.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难点)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其词被称为 “易安体”,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自辟途径,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前 闺情离愁 清丽明快
(闲愁离愁)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后 怀旧悼亡 凄凉低沉 (浓愁哀愁)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李清照大事记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没有子嗣,凄然一身,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由亡国到丧夫,再由再嫁到离异,最后由入狱到悲死。这些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女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写作背景
朗读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起涌来,令人痛彻肺腑。忽冷忽热的时候,最难调养生息。几杯薄酒,怎么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一排排大雁掠过,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却原来是旧时相识。
地上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憔悴枯损,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摘啊?守在窗子边上,一个人怎样挨到天黑啊!绵绵细雨洒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时,一点点,一滴滴,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
一、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词眼)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
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叠词
1、直接抒情
意象
2、间接抒情
二、词人是怎样写愁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抒情
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叠词
在这首词里,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
寻寻觅觅(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是什么?)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寄托。
寻觅的结果:冷冷清清
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既明指环境,又暗指心境,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寻的结果
冷冷清清
(环境)
寂静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心境)
凄凉悲苦
由此引发
由外而内层层深入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在这首词里,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叠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采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①形式上:回环往复,加强韵律感,富有音乐美,音韵美
②内容上:强调悲苦愁绝的情感
叠字的好处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全词中,作者选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找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意象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之淡”反衬“愁之浓”
经典诗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叔书云》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意象内涵:酒是愁情的象征
三、理解词作中六个意象的丰富内涵
(提示:可结合以前所学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来分析)

意象之“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急风
风之急、风之凛冽
经典诗句: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意象内涵:秋风渲染肃杀、萧瑟气氛

意象之“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鸿雁传书.信使的代称
经典诗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意象内涵:“雁”表达离愁相思之情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①雁声凄惨
②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③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经典诗句:
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意象内涵: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意象之“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堆积:菊花盛开,千朵万朵压枝低。
憔悴:词人憔悴受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以乐衬哀:菊花繁盛衬托自己憔悴,心境悲凉。

意象之“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经典诗句: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意象内涵:梧桐是牵愁惹恨、悲凉的象征。

经典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清明》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意象内涵:细雨代表哀伤、愁思
意象之“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愁丝不断,愁苦漫长,似雨敲心头。
以声衬情:顿挫凄凉之感。

风急
北雁
黄花
梧桐
淡酒
细雨
借酒消愁
寒风急促
漂泊思乡
容颜憔悴
凄苦悲凉
哀伤愁思
营造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思绪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
了得:
愁多
愁深
(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
直接抒情
五、李清照缘何而愁呢?
靖康之变
第一阶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怀春少女时期!
第二阶段:幸福美满、相依相伴的新婚少妇时期!
第三阶段:离愁别绪、忧忧戚戚的离别丈夫的闺怨时期!
第四阶段:夫死国亡、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晚年时期!
(少经繁华)
(青遇幸福)
(中遭丧乱)
(晚历凄凉)
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流离之苦

(情愁)
(国愁)
(家愁)
本课小结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眼)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借酒消愁
急风---寒风急促
北雁---漂泊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悲凉
细雨---哀伤愁思
(意境:
痛愁哀凉
凄苦悲伤)
(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浅俗易懂。
(2)抒情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艺术特色
课后作业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考:(1)找出本首词的意象
(2)抓意象,悟情感
风格流派 内容 感情 手法 语言
豪放派 江天万里咏史怀古 家国天下壮志难酬 用典 恢弘雄放
婉约派 日常生活闺中景象 相思离别闺愁闺怨 白描 柔婉清丽
豪放派和婉约派比较表格
自由诵读,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学 习 活 动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生平、经历
季节、时间
地点
意象
手法
情感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生平、经历
季节、时间
地点
意象
战乱、漂泊
仕途不顺
家,庭院
秋、晚年
高处
异乡
重阳节

丧夫、亡国
落木、高天、哀猿、清渚、长江
风、鸟、酒
黄花、梧桐、细雨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手法
情感
描写:俯仰、远近、动静、高低、视听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修辞:比喻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语言:叠字
结构: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对偶、夸张
以鸟自比
以黄花自比
反问
结构:情—景—情
悲自然、悲自己、
悲国家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度日如年、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亡国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