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信息大单元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巩固练习
班级 姓名
1.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数据就是数字,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全部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B. 数据和关于数据的解释是密不可分的
C. 数据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条形码、手语等
D.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借助数据表达技术可以更好的表达
2.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古代没有信息,也没有信息技术
B.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C. 不同的人对信息的理解相同,信息对不同人的价值也相同
D. 信息就是数据,信息可以脱离载体,也可以脱离所反应的事物而存在
3. 下列对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知识是信息,知识不可继承
B. 知识是对经验的总结,可以继承
C. 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取
D. 知识就是智慧
4. 下列有关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书本是载体,书本上的文字就是信息
B.典故“盲人摸象”主要说明了信息的价值性特征
C.计算机处理信息时需要将信息先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D.用计算机录制声音是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的过程
5. 下列有关数据演变的描述,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得以将声音记录下来
②“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来记录各种不同的事件和数量的情形
③公元前 3000 多年的泥板上利用楔形文字记载内容
④电子计算机成为数据处理的主要工具
⑤随着移动网络与传感器的普及,大数据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 ②③①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③②①⑤④
6. 2022年3月23日,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再次为孩子们进行太空授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天宫课堂”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看到直播,可见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载体
B.“天宫课堂”中通过实验来传授知识,体现了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C.“天宫课堂”航天员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信息没有经过数字化处理
D.“天宫课堂”全程是一个数据不断生成和加工的过程
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B )
A.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总和
B.电子机械时期的代表性发明有电报、电话以及世界上首台运用电子管的通用计算机
C.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包括了电视、电话等相关通信技术
D.在电子化时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存储计算机、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8.下列有关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计算机可以处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数据量大时,只能使用计算机来处理
B. 用百度搜索信息,排在最前面的信息可靠性一定比排在后面的高
C. 5G是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D. 知识的获得仅仅是信息的积累,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是智慧
9. 李明踢完球赛后回家,妈妈用额温枪测量其体温为37.5℃。结合上述示例,下列对于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数据的表现形式只有数字
B. 信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所以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
C. 等李明在室内休息以后测得的额温为36.5℃,这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D. 妈妈知道运动后体温会升高,并没有将李明送医,说明她具备相关知识
10. 关于数据、信息与智慧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C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B.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C.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无线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就是一种信息
D.智慧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
11.下列有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B.牛顿的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C.“结绳记事”方法中那些大小不一、数量不同的绳结是信息
D.当人们用 3.14 乘以半径的平方来计算圆的面积时,这就是知识
12. 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
B.数据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一定有载体
C.通过归纳、演绎、比较等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知识
D.信息古代就有,但数据是计算机出现以后才有
13. 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手机音乐播放器中的音乐是数据
B.古人“结绳记事”中的绳结数量是数据
C.远古时代刻在石器或甲骨上的图案是数据
D.在网上预定车票时,余票的数量不是数据而是数字
14. 从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角度分析我们通过电视、网络观看北京冬季奥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电视通过电磁波传递冬季奥会赛事节目,说明信息不能脱离载体
B.奥运健儿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被很多网友在微博、微信中转发,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C.奥运健儿在网络直播间中与网友互动交流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D.奥运赛事视频可以重复播放,说明信息可以脱离其所反映的事物
15. 关于数据、信息与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的储存和传播不一定要依附于某种载体
B.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消失
C.人们通过搜索引擎的搜索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
D.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16.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B.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C.信息是数据经过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D.云存储技术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脱离载体
17. 2021年6月17日,长征二号F/G遥十二运载火箭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经过6个多小时姿态调整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项目第三阶段圆满成功。空间站在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数据。下列关于数据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科学研究离不开数据
B.为了获取相关数据,各国都重视高精尖实验室的建设
C.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可以有新的发现
D.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18.下列有关数据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数据可作为信息的载体
C.数据经过解释后产生的意义就是信息
D.数据的表现形式只能是数字
19.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结合此事例,下列对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若在纸上单独书写“3.14”,它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B.计算圆面积时使用了“3.14”,此时“3.14”仅仅是数据,不包含任何信息
C.看到“3.14”就联想到圆面积的近似值可用3.14乘以半径的平方计算,这是智慧的体现
D.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智慧的体现
20.英国人布雷斯特于1831年在《牛顿的生平》一书中记载了牛顿因为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启发万有引力观念,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很多人质疑苹果落地的故事虚构的,牛顿的万有引力观念可能来自前人惠更斯。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2×10^-11.综合上述事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对“苹果落地故事”的质疑体现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B.在计算两个物体的万有引力时,使用的数据ml、m2和r承载了物体的信息
C.人们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讨论天体运动,这是知识的体现
D.理解“万有引力大小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智慧的体现
21.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单个数字没有意义
B.信息经过人为的解读和经验充实可以转化为知识
C.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后的信息
D.不同的人接受同样的信息后,所构建的知识是相同的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模拟信号只有经过数字化后才能用计算机处理
B.手机备份是保护手机中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
C.视频数据和文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可能是一样的
D. 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对智慧的形容
23. 水的英文学名为Water,它的常见分子式是H2O,常见沸点为100。C,小明在高原将水烧到沸腾状态时用温度计测量出其温度为98。C。结合上述内容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温度计上显示的98。C是一种信息
B.水的沸点为100。C,但在高原上水的沸点是98。C,没有体现信息的时效性
C.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知识的体现
D.由此判断,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地方,水的沸点就会越低,是智慧的体现
24.下列有关数据、信息、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B.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我们答题所看的文字就是信息
C.与物质、能源不同,信息不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D.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它可以继承和传递
25.下列有关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单纯的数据没有意义,经过解析赋予意义后变成信息,它是信息的载体
B.信息具有时效性,超出时效的信息不再具有价值
C.通过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挖掘,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
D.对于不同的人群,同一种信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26.下列有关数据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虚假的数据不能承载任何信息
B.信息超出有效期后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C.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D.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
27.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B.“老黄历看不得”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C.“以讹传讹”说明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会发生损耗
D.“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
28. 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书本不是信息,但文字属于信息
B. 信息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
C.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D. 网上的信息可以随意转发
29.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可以重复使用,但在传递和共享过程中会产生损耗
B.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和传输效率,一般对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处理
C.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自古就有,如今信息社会,信息不再是人类的重要资源
D.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所以信息在某些时候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30. 小强从楼下玩耍回来,小脸特别红,妈妈用额温枪测量其体温为 37.5。结合上述事例,
下列对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额温枪显示的数字“37.5”仅仅是一个数据,并不包含任何信息
B.小强的真实体温应低于 37.5 度,这是知识的体现
C.可以确定小强已经发烧,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这是智慧的体现
D.等小强在室内休息片刻后测得的体温为 36.5,这是因为信息具有真伪性数据与信息大单元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巩固练习
班级 姓名
1.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据就是数字,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全部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B. 数据和关于数据的解释是密不可分的
C. 数据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条形码、手语等
D.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借助数据表达技术可以更好的表达
2.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代没有信息,也没有信息技术
B.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C. 不同的人对信息的理解相同,信息对不同人的价值也相同
D. 信息就是数据,信息可以脱离载体,也可以脱离所反应的事物而存在
3. 下列对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知识是信息,知识不可继承
B. 知识是对经验的总结,可以继承
C. 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取
D. 知识就是智慧
4. 下列有关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书本是载体,书本上的文字就是信息
B.典故“盲人摸象”主要说明了信息的价值性特征
C.计算机处理信息时需要将信息先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D.用计算机录制声音是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的过程
5. 下列有关数据演变的描述,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得以将声音记录下来
②“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来记录各种不同的事件和数量的情形
③公元前 3000 多年的泥板上利用楔形文字记载内容
④电子计算机成为数据处理的主要工具
⑤随着移动网络与传感器的普及,大数据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 ②③①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③②①⑤④
6. 2022年3月23日,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再次为孩子们进行太空授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天宫课堂”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看到直播,可见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载体
B.“天宫课堂”中通过实验来传授知识,体现了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C.“天宫课堂”航天员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信息没有经过数字化处理
D.“天宫课堂”全程是一个数据不断生成和加工的过程
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总和
B.电子机械时期的代表性发明有电报、电话以及世界上首台运用电子管的通用计算机
C.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包括了电视、电话等相关通信技术
D.在电子化时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存储计算机、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8.下列有关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计算机可以处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数据量大时,只能使用计算机来处理
B. 用百度搜索信息,排在最前面的信息可靠性一定比排在后面的高
C. 5G是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D. 知识的获得仅仅是信息的积累,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是智慧
9. 李明踢完球赛后回家,妈妈用额温枪测量其体温为37.5℃。结合上述示例,下列对于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数据的表现形式只有数字
B. 信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所以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
C. 等李明在室内休息以后测得的额温为36.5℃,这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D. 妈妈知道运动后体温会升高,并没有将李明送医,说明她具备相关知识
10. 关于数据、信息与智慧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B.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C.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无线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就是一种信息
D.智慧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
11.下列有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B.牛顿的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C.“结绳记事”方法中那些大小不一、数量不同的绳结是信息
D.当人们用 3.14 乘以半径的平方来计算圆的面积时,这就是知识
12. 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
B.数据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一定有载体
C.通过归纳、演绎、比较等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知识
D.信息古代就有,但数据是计算机出现以后才有
13. 下列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音乐播放器中的音乐是数据
B.古人“结绳记事”中的绳结数量是数据
C.远古时代刻在石器或甲骨上的图案是数据
D.在网上预定车票时,余票的数量不是数据而是数字
14. 从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角度分析我们通过电视、网络观看北京冬季奥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视通过电磁波传递冬季奥会赛事节目,说明信息不能脱离载体
B.奥运健儿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被很多网友在微博、微信中转发,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C.奥运健儿在网络直播间中与网友互动交流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D.奥运赛事视频可以重复播放,说明信息可以脱离其所反映的事物
15. 关于数据、信息与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的储存和传播不一定要依附于某种载体
B.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消失
C.人们通过搜索引擎的搜索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
D.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16.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B.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C.信息是数据经过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D.云存储技术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脱离载体
17. 2021年6月17日,长征二号F/G遥十二运载火箭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经过6个多小时姿态调整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项目第三阶段圆满成功。空间站在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数据。下列关于数据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离不开数据
B.为了获取相关数据,各国都重视高精尖实验室的建设
C.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可以有新的发现
D.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18.下列有关数据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数据可作为信息的载体
C.数据经过解释后产生的意义就是信息
D.数据的表现形式只能是数字
19.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结合此事例,下列对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纸上单独书写“3.14”,它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B.计算圆面积时使用了“3.14”,此时“3.14”仅仅是数据,不包含任何信息
C.看到“3.14”就联想到圆面积的近似值可用3.14乘以半径的平方计算,这是智慧的体现
D.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智慧的体现
20.英国人布雷斯特于1831年在《牛顿的生平》一书中记载了牛顿因为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启发万有引力观念,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很多人质疑苹果落地的故事虚构的,牛顿的万有引力观念可能来自前人惠更斯。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2×10^-11.综合上述事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苹果落地故事”的质疑体现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B.在计算两个物体的万有引力时,使用的数据ml、m2和r承载了物体的信息
C.人们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讨论天体运动,这是知识的体现
D.理解“万有引力大小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智慧的体现
21.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单个数字没有意义
B.信息经过人为的解读和经验充实可以转化为知识
C.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后的信息
D.不同的人接受同样的信息后,所构建的知识是相同的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拟信号只有经过数字化后才能用计算机处理
B.手机备份是保护手机中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
C.视频数据和文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可能是一样的
D. 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对智慧的形容
23. 水的英文学名为Water,它的常见分子式是H2O,常见沸点为100。C,小明在高原将水烧到沸腾状态时用温度计测量出其温度为98。C。结合上述内容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上显示的98。C是一种信息
B.水的沸点为100。C,但在高原上水的沸点是98。C,没有体现信息的时效性
C.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知识的体现
D.由此判断,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地方,水的沸点就会越低,是智慧的体现
24.下列有关数据、信息、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B.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我们答题所看的文字就是信息
C.与物质、能源不同,信息不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D.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它可以继承和传递
25.下列有关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纯的数据没有意义,经过解析赋予意义后变成信息,它是信息的载体
B.信息具有时效性,超出时效的信息不再具有价值
C.通过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挖掘,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
D.对于不同的人群,同一种信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26.下列有关数据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假的数据不能承载任何信息
B.信息超出有效期后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C.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D.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
27.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B.“老黄历看不得”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C.“以讹传讹”说明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会发生损耗
D.“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
28. 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书本不是信息,但文字属于信息
B. 信息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
C.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D. 网上的信息可以随意转发
29.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可以重复使用,但在传递和共享过程中会产生损耗
B.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和传输效率,一般对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处理
C.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自古就有,如今信息社会,信息不再是人类的重要资源
D.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所以信息在某些时候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30.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B. “老黄历看不得”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C. “以讹传讹”说明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会发生损耗
D.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