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无忧】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9 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疾病属于“现代文明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新冠肺炎 C.夜盲症 D.血友病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对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女孩来月经时可剧烈运动以缓解不适感
B.男孩出现遗精不必紧张,注意保持清洁
C.变声期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护声带
D.学会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保持乐观开朗
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显示,100%健康=60%生活方式+17%环境因素+15%遗传因素+8%卫生服务。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项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有的同学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膨化食品,喜欢喝碳酸饮料
B.放假期间,有的同学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以此作为休息放松的方式
C.“是药三分毒”,当服药至症状减轻后,应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
D.拥有不良情绪时,利用合理宣泄、适当倾诉或体育娱乐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4.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B.多吃高油高盐食品
C.合理安排时间,按时作息
D.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5.如图是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B.女孩性器官开始明显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的早
C.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D.10岁之前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6.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
7.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患者用过的注射器,易使人感染艾滋病,并最终导致死亡。下列对艾滋病感染及死亡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HIV
B.未消毒的注射器成为HIV的传播媒介
C.HIV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D.HIV毒性强直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
8.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 )
A.抵抗抗原的侵入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以上三项都是
9.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可通过注射水痘疫苗进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
B.水痘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
C.水痘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0.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有序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接种疫苗后人体形成第三道防线
D.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11.蛔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目前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水果蔬菜洗净再吃
C.饭前便后洗手 D.接种疫苗
12.在研究小鼠体内某种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时,科研人员给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在60天内每两天统计一次1mm2内的细胞数量。下列曲线与测得的数据相符的是( )
A. B.
C. D.
13.吸烟有害健康。对青少年来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千万不要染上吸烟恶习
B.委婉请求吸烟的家长戒烟
C.不买烟也不接别人递过来的烟
D.好奇并模仿成年人吸烟
14.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B.吸毒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C.冰毒、可卡因、酒精都是毒品
D.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
15.肺癌是我国癌症得病率和死亡率前三的病症,如图表示某地区男性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吸过滤嘴烟比吸非过滤嘴烟肺癌发病率高
B.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
C.青少年吸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D.每天吸烟的支数越多,肺癌发病率越高
1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针对吸烟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实验小组设计了“烟雾回收液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水蚤活动状态 蒸馏水 烟雾回收液
25% 50% 75% 100%
正常 20 16 12 8 3
运动受限 0 4 6 7 8
死亡 0 0 2 5 9
A.烟雾能对水蚤的心血管造成损害
B.烟雾能对水蚤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
C.烟雾能对水蚤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
D.烟雾回收液浓度越高水蚤的死亡率越大
17.如下表是某人的尿常规化验单,“﹣”代表阴性,“+”代表阳性。在下列四种食物中,他应减少摄入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GLU(葡萄糖) + ﹣
UBG(尿胆原) ﹣ ﹣
LEU(白细胞) ﹣ ﹣
A.菠菜 B.面条 C.牛奶 D.牛肉
18.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9.如图为某人血常规检验单,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8×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1.8×109 (4.0﹣1.0)×109个/L
(Hh)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210×109 (100﹣300)×109个/L
A.②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
B.①数量过多,可能患炎症
C.③数量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D.血红蛋白低,高原反应不会过于强烈
20.小红切水果的时候不小心切破了手指,看到流出了好多鲜红色血,她判断受伤的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1.自2020年初春以来,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截至2022年6月6日,全世界新冠肺炎患者近5亿多,死亡人数达600多万,可谓触目惊心。根据此病的发病特点,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病的病原体是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武器,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原理是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从免疫的类型上看,这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请你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请你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
22.请依据如图图示分析回答:
(1)如图A所示,人体 新冠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 ,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上述过程属于计划免疫,也叫 性免疫。
(2)而图中的B、C、D、E四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 性免疫。其中,图B与D都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图E表示吞噬细胞正在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 。
23.预防新冠肺炎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注射疫苗,目前我国居民接种的主要是灭活病毒疫苗,该疫苗的生产流程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疫苗后,人体的淋巴细胞可以识别灭活的病毒,产生相应的 ,从而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
(2)通过图示流程生产新冠肺炎灭活病毒疫苗时,要先分离病毒,并必须接种在活细胞内,保证病毒可以顺利增殖,进行大量培养。图示④试剂化的病毒是否还具有感染力? 。
(3)曾有研究者发现,外源的遗传物质能在肌肉细胞中控制合成相应蛋白质,这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将改造后的病毒遗传物质接种到体内,使机体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作为 被识别,诱发机体发生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4.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
(1)接种疫苗 A.就地保护
(2)西瓜的果肉 B.迁地保护
(3)建立自然保护区 C.营养组织
(4)建设动物园、植物园 D.输导组织
(5)室内通风、定期消毒 E.保护易感人群
(6)叶脉里的导管、筛管 F.切断传播途径
2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止2022年6月1日,全球30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已报告超过550例猴痘确诊病例。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效率达85%。现在人们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采取全面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确诊和疑似病例,以限制其进一步传播。
资料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
(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猴痘病毒属于 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隔离确诊和疑似病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接种天花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
(3)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人胃黏膜表面,使人患病,而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 。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4)除传染病外,还有一些疾病,像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被称为 。
26.戴口罩是有效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方法之一,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
(2)该实验中,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多次检测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条件允许时佩戴 口罩,对病毒的过滤效率高。
(4)为遏制病毒传播,除在一定场合佩戴合适的口罩外,还需采取 检测等措施发现和隔离病人,控制病毒传播。
专题9 健康地生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疾病属于“现代文明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新冠肺炎 C.夜盲症 D.血友病
【分析】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分化异常、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长时间处于含有化学元素的环境中,先天免疫力缺乏都有可能会诱发恶性肿瘤;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传染性的疾病;夜盲症是指在暗处或者在夜晚的时候,视力明显下降或者视物不见的情况;血友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
【解答】解:A.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分化异常、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能够危及生命的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长时间处于含有化学元素的环境中,先天免疫力缺乏都有可能会诱发恶性肿瘤,属于“现代文明病”;
B.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播方式,感染人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传染性的疾病,不属于“现代文明病”;
C.夜盲症是指在暗处或者在夜晚的时候,视力明显下降或者视物不见的情况,夜盲症主要是营养不良导致,因维生素A缺乏,影响视网膜杆细胞代谢,不属于“现代文明病”;
D.血友病是一组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不属于“现代文明病”;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恶性肿瘤、新冠肺炎、夜盲症、血友病的特点和区别,关注人体健康是一个热点问题。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对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女孩来月经时可剧烈运动以缓解不适感
B.男孩出现遗精不必紧张,注意保持清洁
C.变声期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护声带
D.学会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保持乐观开朗
【分析】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都是正常现象。
【解答】解:A、女生来月经时多伴有轻微的疼痛和不适感,此时要避免剧烈运动,A错误。
B、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注意保持清洁,B正确。
C、变声期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因为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加重声带的肿胀和充血,C正确。
D、青春期要正常开展人际交往,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显示,100%健康=60%生活方式+17%环境因素+15%遗传因素+8%卫生服务。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项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有的同学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膨化食品,喜欢喝碳酸饮料
B.放假期间,有的同学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以此作为休息放松的方式
C.“是药三分毒”,当服药至症状减轻后,应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
D.拥有不良情绪时,利用合理宣泄、适当倾诉或体育娱乐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经常不吃早餐,由于上午课程较多,消耗的能量较多,容易导致心慌、头晕、精力不集中等,影响健康成长;油炸、膨化食品含脂肪较多,碳酸饮料含糖较高,偏爱吃此类食品易造成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做法错误。
B、玩手机、熬夜上网,对身体健康不利,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做法错误。
C、当服药至症状减轻后,也不能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如果治疗不彻底,病情容易反复,C做法错误。
D、当遇到伤心、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不要惊慌,要学会合理宣泄、通过适当倾诉或体育运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节,D做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不良健康生活方式及危害,即可解答本题。
4.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B.多吃高油高盐食品
C.合理安排时间,按时作息
D.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解:A、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按时作息,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正确;
B、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会造成心脑血管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B错误。
C、要按时作息,长期坚持熬夜做练习题会使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健康,C正确;
D、健康的生活是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5.如图是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B.女孩性器官开始明显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的早
C.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D.10岁之前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从10~20岁左右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从图中不能得出该结论。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女孩性器官开始明显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的早。B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从图中看出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1﹣10岁之间性器官的发育都比较缓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男女在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并会结合图形分析和解答。
6.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答】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正确;
B、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B错误;
C、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关,C错误;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胎盘,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青春期的特点及心理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7.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患者用过的注射器,易使人感染艾滋病,并最终导致死亡。下列对艾滋病感染及死亡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HIV
B.未消毒的注射器成为HIV的传播媒介
C.HIV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D.HIV毒性强直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解答】解:A、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HIV,HIV能够引起传染病,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正确。
B、未消毒的注射器成为HIV的传播媒介,正确。
C、HIV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正确。
D、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8.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 )
A.抵抗抗原的侵入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以上三项都是
【分析】免疫的功能是指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保持自我稳定,防治疾病的产生。
【解答】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免疫的功能。
9.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可通过注射水痘疫苗进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
B.水痘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
C.水痘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A正确。
BC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注射水痘疫苗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抵抗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水痘的带状疱疹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0.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有序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接种疫苗后人体形成第三道防线
D.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分析】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解答】解:A、疫苗是抗原,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后,该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抗原(新冠病毒)的抗体,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A正确。
B、特异性免疫一般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新冠病毒,具有特异性,因此给人体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给一些人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建立起来的免疫,C正确。
D、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是抗原,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传染病以及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可正确解答。
11.蛔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目前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水果蔬菜洗净再吃
C.饭前便后洗手 D.接种疫苗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只能通过搞好饮食卫生来切断其传播途径的方法进行预防。
【解答】解:蛔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只能通过搞好饮食卫生来切断其传播途径的方法进行预防。如不喝不清洁的生水、水果蔬菜洗净再吃、饭前便后洗手,制熟食和凉菜的案板分开、消灭苍蝇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的寄生虫病和细菌性传染病。
12.在研究小鼠体内某种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时,科研人员给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在60天内每两天统计一次1mm2内的细胞数量。下列曲线与测得的数据相符的是( )
A. B.
C. D.
【分析】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
【解答】解: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生命活动异常旺盛。在研究小鼠体内某种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时,科研人员给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所以癌细胞生成迅速,数量逐渐增多,曲线与测得的数据相符的是选项A所示的图示。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题,它既考查了课本的基本知识,致癌剂和癌症产生的原因,又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13.吸烟有害健康。对青少年来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千万不要染上吸烟恶习
B.委婉请求吸烟的家长戒烟
C.不买烟也不接别人递过来的烟
D.好奇并模仿成年人吸烟
【分析】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吸烟有害健康,因此青少年要做到不吸烟、不买烟,劝自己的亲属戒烟,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不能替他人销售香烟,危害人体健康。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吸烟的危害,明确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做到自己禁烟,并宣传禁烟的危害,利己利民。
14.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B.吸毒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C.冰毒、可卡因、酒精都是毒品
D.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解答】解: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正确。
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B正确。
C、冰毒、可卡因是毒品,酒精不是毒品,C错误。
D、毒品吸食过程中容易感染艾滋病、肝炎等各种传染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15.肺癌是我国癌症得病率和死亡率前三的病症,如图表示某地区男性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吸过滤嘴烟比吸非过滤嘴烟肺癌发病率高
B.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
C.青少年吸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D.每天吸烟的支数越多,肺癌发病率越高
【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癌症.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吸过滤嘴烟比吸非过滤嘴烟肺癌发病率低,A错误。
B、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因素之一,不是唯一因素,B错误。
C、青少年吸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但图示中不能体现这一点,C错误。
D、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每天吸烟的支数越多,肺癌发病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点:从图中得出结论,C这句话本身正确,但从图中没有证明这一点。
1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针对吸烟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实验小组设计了“烟雾回收液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水蚤活动状态 蒸馏水 烟雾回收液
25% 50% 75% 100%
正常 20 16 12 8 3
运动受限 0 4 6 7 8
死亡 0 0 2 5 9
A.烟雾能对水蚤的心血管造成损害
B.烟雾能对水蚤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
C.烟雾能对水蚤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
D.烟雾回收液浓度越高水蚤的死亡率越大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烟雾回收液浓度越大,水蚤的运动能力越差,死亡率就越高。说明烟雾回收液会对水蚤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实验并未提到对心血管的影响。可见A错误。
故选:A。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7.如下表是某人的尿常规化验单,“﹣”代表阴性,“+”代表阳性。在下列四种食物中,他应减少摄入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GLU(葡萄糖) + ﹣
UBG(尿胆原) ﹣ ﹣
LEU(白细胞) ﹣ ﹣
A.菠菜 B.面条 C.牛奶 D.牛肉
【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解答】解:分析表中内容可知,该人尿中出现葡萄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含糖(淀粉)高的食物。菠菜含有大量维生素,牛奶和牛肉含有大量蛋白质,面条含有大量淀粉,淀粉是糖的一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六大类营养素、人体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分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解答】解: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①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④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③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为某人血常规检验单,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8×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1.8×109 (4.0﹣1.0)×109个/L
(Hh)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210×109 (100﹣300)×109个/L
A.②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
B.①数量过多,可能患炎症
C.③数量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D.血红蛋白低,高原反应不会过于强烈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据表可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的测定值高于正常值,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
【解答】解:据表可知: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高原反应会过于强烈;②白细胞的测定值高于正常值,可能患炎症;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凝血功能正常,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基础性强。
20.小红切水果的时候不小心切破了手指,看到流出了好多鲜红色血,她判断受伤的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
【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解答】解: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题干小红切水果的时候不小心切破了手指,看到流出了好多鲜红色血,因此判断是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绷带止血,也就是扎捆伤口上方,同时紧急拨打120送医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止血的方法。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1.自2020年初春以来,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截至2022年6月6日,全世界新冠肺炎患者近5亿多,死亡人数达600多万,可谓触目惊心。根据此病的发病特点,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病的病原体是 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武器,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原理是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从免疫的类型上看,这属于 特异性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请你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控制传染源 。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请你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清洁等 。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清洁等。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清洁等。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2.请依据如图图示分析回答:
(1)如图A所示,人体 接种 新冠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 抗体 ,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上述过程属于计划免疫,也叫 特异 性免疫。
(2)而图中的B、C、D、E四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 非特异 性免疫。其中,图B与D都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一 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溶菌酶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C 来形象说明。图E表示吞噬细胞正在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 病原体 。
【分析】图A是接种疫苗。
图B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图C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
图D表示呼吸道黏膜及细胞上的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
图E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
【解答】解:(1)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也叫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结合分析可知:图B与D都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其杀菌机理可用图C来形象说明。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图E表示吞噬细胞正在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故答案为:
(1)接种;抗体;特异。
(2)非特异;一;溶菌酶;C;病原体。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免疫类型。
23.预防新冠肺炎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注射疫苗,目前我国居民接种的主要是灭活病毒疫苗,该疫苗的生产流程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疫苗后,人体的淋巴细胞可以识别灭活的病毒,产生相应的 抗体 ,从而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2)通过图示流程生产新冠肺炎灭活病毒疫苗时,要先分离病毒,并必须接种在活细胞内,保证病毒可以顺利增殖,进行大量培养。图示④试剂化的病毒是否还具有感染力? 不具有感染力 。
(3)曾有研究者发现,外源的遗传物质能在肌肉细胞中控制合成相应蛋白质,这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将改造后的病毒遗传物质接种到体内,使机体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作为 抗原 被识别,诱发机体发生 特异性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
【解答】解:(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通过图示流程生产新冠肺炎灭活病毒疫苗时,要先分离病毒,并必须接种在活细胞内,保证病毒可以顺利增殖,进行大量培养。图示④试剂化的病毒已经没有感染力了。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制备疫苗的新思路:将改造后的病毒遗传物质 接种到实验动物体内,使机体合成特定病毒蛋白质,从而作为抗原被识别,诱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相应免疫力。
故答案为:(1)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2)不具有感染力。
(3)抗原;特异性。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人体免疫的类型可正确解答。
24.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
(1)接种疫苗 A.就地保护
(2)西瓜的果肉 B.迁地保护
(3)建立自然保护区 C.营养组织
(4)建设动物园、植物园 D.输导组织
(5)室内通风、定期消毒 E.保护易感人群
(6)叶脉里的导管、筛管 F.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1)预防传染病有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1)接种疫苗,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E保护易感人群。
(2)西瓜的果肉属于C营养组织。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A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4)建设动物园、植物园是B迁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5)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属于F切断传播途径。
(6)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D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需多加记忆掌握。
2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止2022年6月1日,全球30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已报告超过550例猴痘确诊病例。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效率达85%。现在人们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采取全面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确诊和疑似病例,以限制其进一步传播。
资料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
(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猴痘病毒属于 动物 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2)隔离确诊和疑似病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控制传染源 。接种天花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
(3)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人胃黏膜表面,使人患病,而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 物质循环 。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4)除传染病外,还有一些疾病,像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被称为 现代文明病 。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猴痘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隔离确诊和疑似病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接种天花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人胃黏膜表面,使人患病,而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 物质循环。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除传染病外,还有一些疾病,像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1)动物;遗传物质。
(2)控制传染源;特异性。
(3)物质循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现代文明病。
【点评】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6.戴口罩是有效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方法之一,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研究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的大小 。
(2)该实验中,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多次检测的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条件允许时佩戴 N95 口罩,对病毒的过滤效率高。
(4)为遏制病毒传播,除在一定场合佩戴合适的口罩外,还需采取 核酸 检测等措施发现和隔离病人,控制病毒传播。
【分析】(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从强到弱依次为:N95口罩、KN90口罩、防PM2.5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
(2)重复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求和或取平均值处理的出的数据误差更小,更加科学合理。
【解答】解:(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从强到弱依次为:N95口罩、KN90口罩、防PM2.5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所以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的大小。
(2)重复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求和或取平均值处理的出的数据误差更小,更加科学合理。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从强到弱依次为:N95口罩、KN90口罩、防PM2.5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
(4)为遏制病毒传播,除在一定场合佩戴合适的口罩、接种疫苗外,还需采取核酸检测等措施发现和隔离病人,控制病毒传播。
故答案为:(1)研究各类口罩的防护功能的大小
(2)减少实验误差
(3)N95
(4)核酸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