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学行为的方向、目标、效益准则,所以每位教师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首先,对每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说明等”、“行为条件──运用等”、“认知内容──降水类型,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等”;然后,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技能目标的水平要求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接下来,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上好每一堂课。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材分析:
台湾省是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最后一部分,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西北地区提供学习的方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典型的案例体现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强化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为高中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几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而对区域地理特征,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另外,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利用图形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中国地图等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注明主要地理事物。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学生能说出气候、地形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资源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中国地图等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能说出气候、地形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资源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2.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视频简单认识台湾三步走第一步认识台湾的位置范围1.台湾的位置范围:投影“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完成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范围。范围:包括台湾岛及钓鱼岛和澎湖列岛等岛屿。
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地跨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北濒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相对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第二步认识美丽宝岛通过打卡阿里山的小火车认识台湾
地形1、台湾省的地形投影“台湾岛地形分布图”与“台湾铁路分布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掌握下列问题
(1)台湾铁路如何分布,影响因素是什么?
(2)台湾岛主要地形?
(3)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地形分布格局
(4)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全岛2/3为山地,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地势一般认为是东高西低也可以总结为中部高四周低。通过打卡日月潭引出台湾河流湖泊
2、台湾省的河湖投影“台湾岛河流分布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台湾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河流?
(2)台湾地势特征对河流有何影响?
(3)判断台湾河流水文特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台湾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大的河流浊水溪,河流受地势影响从中部向四周流,具有短小流急,水量丰富,水能丰富,无结冰期,含沙量小等水文特征。通过打卡火烧寮认识台湾气候
3、台湾省的气候
(1)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冬暖夏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另外设计了一个问题,观察台湾降水特点为什么东多西少?与初一迎风坡降水多相结合。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学总结其气候类型和特点,来达到教学目的,解决带什么样的行李的问题。买啥?淘点啥?
(要确定淘点啥就要了解台湾的物产跟经济)
1、台湾省的物产投影“台湾农矿产品分布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了解台湾农产品及森林大致分布
森林:
中东部山地农产品:西部平原矿
产品:北部通过一组图片介绍台湾因物产丰富而得到许多美称。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地图自学掌握台湾农矿产品分布情况.找台湾美称并说明原因第三步认识到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通过播放大陆与台湾的地缘关系,历史关系,血缘关系的资料。让同学们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板书: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 3.58万平方千米,全岛河流共 151条,短小湍急,富水力资源,不易通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上的河流短小湍急,富水力资源,主要是因为( )
A.岛屿面积小B.降水较丰富C.地势落差大D.河流含沙量小
2.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畜牧业发达B.交通以河流运输为主
C.博彩业是主要经济支柱D.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加深。读“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全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河流水量大,汛期短.
C.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D.台湾的经济特点与日本类似
4.两岸经贸往来中,距离台湾省最近的省区是( )
A.浙江B.福建C.广东D.江西
5.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高山族B.土家族C.侗族D.傣族
6.与港、澳相比,台湾省发展工业具有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 )
A.位置优越 B.资源丰富
C.交通发达 D.国际金融中心
台湾省森林资源丰富,热带林占 56% ,亚热带林占 31% ,温带林占 11% ,寒带林占 2%左右。读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台湾岛森林资源多分布在( )
A.西部平原B.西北山地C.东部山地D.南部山地
8.台湾岛被北回归线穿过,岛上却出现了温带林和寒带林,主要原因是( )
A.面积广阔,跨纬度广B.四面环海,海陆差异大
C.山地面积广,海拔高D.临近太平洋,降水丰富
9.台湾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太平洋上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受海浪侵蚀严重D.地壳比较薄
10.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关我“这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从中部穿过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C.北回归线穿过D.地形以平原为主
二、解答题
11.读台湾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省隔台湾海峡与甲________省相望,中南部有重要的纬线_______穿过。(2)台湾水能资源丰富,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台湾岛的城市、人口、工农业等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对两岸贸易、文化交流提供的便利条件是______。(4)台湾岛物产丰富,因盛产______而被称为“东方甜岛”。
【参考答案】【答案】1.C 2.D
【分析】
1.台湾岛为我国第一大岛,岛屿面积与水能也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降水丰富水能不一定丰富,水能关键看落差,B错误。台湾岛多山,台湾山脉纵贯南北,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C正确。台湾岛多山,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D错误。故选C。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错误。台湾岛河流短小湍急,航运价值不高,B错误。博彩业是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C错误。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和工业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D正确。故选D。
【答案】3.D 4.B【分析】
3.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南部,台湾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地处东南海域上,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汛期长,故B错误。东部多山地,平原分布在西部,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故C错误。台湾的经济特点与日本相似,故D正确。故选D。
4.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贸易往来中,距离台湾省最近的省区是福建省,福建省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故选B。【答案】5.A
【详解】台湾省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省区,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该民族世代生活在台湾,主要居住在台湾中部山区,故选A。【答案】6.B【分析】台湾和港澳地区经济发展共同点是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台湾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港澳地区地狭人稠、资源较缺乏,所以与港、澳相比,台湾省发展工业具有的明显优势条件是面积大,资源丰富, A、C、D错误,B正确。故选 B。【答案】7.C 8.C 9.B【分析】7.由图可知,台湾西部以平原为主,主要种植稻米、甘蔗等农作物,同时也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台湾东部分布着许多高大的山脉,以山地为主,这里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台湾岛森林资源多分布在东部山地,C正确,故选C。8.由图示信息可知,台湾岛中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充足,但由于台湾岛多山,台湾山脉海拔高,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因此岛上出现了温带林和寒带林,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故选C。9.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和地震,B正确,故选B。【答案】10.C【详解】题目中“这头”是指台湾省,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台湾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地形以山地为主。故选C。11.【答案】(1)福建省北回归线(2)台湾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3)西部与大陆距离近,交通运输便利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上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后,针对课堂中的一些情况,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成功之处: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在学习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时,利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智慧白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体现了我市提出的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二、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三、相应措施: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课改以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课改以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