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1 22: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C.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2.(2022·陕西省汉阴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诗句中,赞誉张謇的是( )
A.天地中华一英才,抚今追昔有恩来 B.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
3.(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金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这体现出张謇主张(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4.(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B.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D.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下图为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对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我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进入了“黄金时代”
C.签订条约,外国的企业都撤出中国
D.在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6.(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 )
时间 注册工厂数(家)
1913--1915 124
1916--1919 375
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7.(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有学者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中北京及天津地区占比达58%,江苏(含上海)和浙江地区占比为25.全面%,据此可判断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B.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C.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8.(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据统计,1865 -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内蒙古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这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总体水平落后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规模小、技术差
9.(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0.(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政府倡导的社会生活习俗新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1.(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12.(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1927,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时时的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杂糅
13.(2022·陕西延安·八年级期末)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以下两幅照片共同反映出近代中国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休闲方式的多样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4.(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坐轮船、火车上新式学堂 ②使用数码相机照相
③看电影和报纸 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______(人物)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状元实业家______(人物)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
16.(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状元实业家(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7.(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领袖是____________。
18.(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19.(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20.(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21.(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革命政党的建立?该政党的建立有什么意义?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制度的变革有什么影响?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2.(2022·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走向世界强国行列。
23.(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每个阶段时期都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对此,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进行了近代史阶段时期的探究,请你参与。
【党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生死攸关”、“中流砥柱”、“人民解放”……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
(1)材料一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生死攸关”反映了哪一重大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什么?肯定了什么?
(3)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提出了什么样的著名论断?古田会议确立了什么样的原则?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艰难的成长,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日益萎缩”的阶段。……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材料二中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运动?甲午战败后,谁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5)材料二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于什么期间?(不能抄曲线图的时间)为什么会在此期间出现?
(6)上面曲线图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艰难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24.(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过程艰难,但最终我们都迎来了光明。某校八年级(1)班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民族工业发展】
材料一
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他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行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创办地点
面粉业 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海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江苏苏州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 山东烟台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之路?依据如表,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一部门?并指出这些企业在分布上的特点。【思想文化进步】
材料二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2)列举出材料二中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民族团结御侮】
材料三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关键在于,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同时,还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并取得显著效果。
——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3)材料三如图中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什么?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
【百万雄狮取胜】
材料四 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4)材料四的“战役”中使东北全境解放的是哪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参考答案:
1.D
【解析】近代以来,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的冲击下不断瓦解,故④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都压制民族企业,故①是民族企业;民族企业是受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企业诱导而产生的,并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③是外资企业,②对应的是洋务企业。故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实业家,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恩来”指的是周恩来;B项是鲁迅的《自嘲》中对自己的写照;
C项中与海军有关的将领指的是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熏过的额致远舰管带邓世昌;ABC三项中指的人物均不是张謇,故选D。
点睛:解题时抓住各选项中的关键词、句,如A项中的“恩来”,B项全句出处,C项“海军”,D项中的实业救国、大生等。分析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对比题干排除即可。
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近代的各种救国主张中,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为此,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金厂等产业,C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革命派主张 民主共和,激进派主张 民主科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所以D项符合题意;清末状元张謇等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5.C
【解析】根据“1912”、“1921”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阶段欧洲爆发一战,战争的爆发使各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并没有都撤出中国,C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此时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我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进入了“黄金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ABD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6.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观察题干图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注册工厂数迅速增加,这说明了在此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D符合题意;选项ABC均在图表中无法体现;故选D。
7.C
【解析】根据题干“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中北京及天津地区占比达58%,江苏(含上海)和浙江地区占比为25.19%”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轻重工业比例、取得长足发展、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解析】根据材料“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内蒙古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可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总体水平落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受封建压迫严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规模小、技术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兴起,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材料中这一新国民形象正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变化。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10.C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11.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15年属于辛亥革命后,处于民国时期,旗袍、中山装等服装受人青睐;轮船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申报》创办于1982年的上海,报纸上报道的身穿中山装的男士照片在1915年的上海也是可以看到的;男人的辫子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所以在1915年的上海是看不到的。故选D。
12.D
【解析】依据材料“場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察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躜(向前冲)”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方面呈现出新旧杂锋的局面,故D正确;通过题干所列现象无法断定传统习俗仍处于主流,故A:错误;B片面解释材料,脱离了材料主旨,故B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社会习俗新旧杂糅,并没有全盘西化,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3.D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出现了西式婚礼,上海的街头出现了汽车,说明当时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故选D;图示内容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非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休闲方式无关,排除AC;交通方式的变革仅体现了图示的部分内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B。
1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末年,西方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西方的电影和报纸、西式学堂也传入中国,丰富并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文化生活;国民初年,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数码相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 左宗棠 张謇
【解析】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他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故答案为:左宗棠;张謇。
16.张謇;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第一空填张謇;第二空填第一次世界大战。
17. 张学良 张謇
【解析】依据“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可知涉及到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后期,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张作霖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促使南京政府名义统一了全国;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被称为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18. 实业救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是在甲午战后,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 沿海沿江 多元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0.发展历程: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受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点:发展时间落后世界;发展状况缓慢;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即发展时间落后世界;发展状况缓慢;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1.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起步于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有剪辨、易服和劝禁缠足等,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2.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此时民族工业是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而不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走向世界强国行列,故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23.(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遵义会议;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4)洋务运动;张謇。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解析】(1)
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
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
根据所学,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
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
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24.(1)人物:张謇。道路:实业救国。部门: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推动了教育近代化。
(3)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原因: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中共抗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4)战役:辽沈战役。原因: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他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可知“他”指的是张謇,他走了一条实业救国的救国之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在轻工业部门;这些企业在分布上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可知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卢沟桥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可知图中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由“关键在于,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同时,还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并取得显著效果”,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中共抗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主力决战,即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可知“战役”中使东北全境解放的是辽沈战役。毛泽东说“值得”,是因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