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 地球的演化(共9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 地球的演化(共9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1 21: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4张PPT)
Earth in Space
GEO PPT
地球的演化
Evolution of the earth
第1章 第4节
Chapter1 section 4
课程标准
criterion for curriculum.
据图说明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其古生物特点。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通过描述、填绘活动,体会地球的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重难点:说明编制地质年代表的依据;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准确地指出化石来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65-约公元前473)
他对岩石中的图案进行了描述,并推测出这些图案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之后留下来的生物遗迹
色诺芬尼与化石
Xenophanes and fossils
# 探究-三叶虫化石
色诺芬尼的观点在古典时代的欧洲是离经叛道的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图案与生物体没有任何关系,是自然形成的石头图像,是大自然赐予的艺术品
# 探究-大羽羊齿化石
你认为三叶虫化石、大羽羊齿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化石?
化石研究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缓慢的演化,也遭遇过剧烈的突变
地球年龄
Earth age
CONTENTS
01
Strata and fossils.
… …
地层和化石
02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earth.
… …
地球的演化史
01
Strata and fossils.
地层和化石
01-地层的概念与特征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地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在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图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层
02-化石的特征
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如贝壳、骨骼等;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02-化石的特征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 阅读-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首先,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
只有在特殊条件下,硬体和软体才能一齐被保存下来
A
图示-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
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发现的保存在冻土中的猛犸,皮毛血肉俱存
图示-猛犸象复原影像
B
# 阅读-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其次,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C
# 阅读-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最后,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 阅读-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 活动-植物孢粉与古环境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
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
# 活动-植物孢粉与古环境
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
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 活动-植物孢粉与古环境
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孢粉化石
02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earth
地球的演化史
01-地球历史与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
冥古宙→太古宙
→元古宙→显生宙
01-地球历史与地质年代表
在宙之下,又分出代
在代之下,再分出纪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大陆漂移学说
Continental drift theory
单位:百万年
——前寒武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46-40亿年 40-25亿年 25-5.41亿年
… …
… …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01
前寒武纪
Precambrian period
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增多密不可分;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
没有生命的迹象
冥古宙时期地球环境
——The E. of the earth in the Hadean perio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in the Hadean period
A
01
太(元)古宙时期地球环境
——The EE. in Archean (Proterozoic)
——The earth environment in Archean (Proterozoic)
B
01
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蓝藻爆发与叠层石的形成
——C. and stromatolite formation
——Cyanobacteria and stromatolite formation)
C
01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
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
图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图示-图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前寒武纪成矿时期
——Precambrian metalorganic period
——Precambrian metalorganic period
D
01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中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古生代——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5.41-4.85亿年 4.85-4.44亿年 4.44-4.19亿年 4.19-3.59亿年 3.59-2.99亿年 2.99-2.52亿年
… …
… …
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 )
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02
古生代
the Paleozoic era
寒武纪
Cambrian Period
5.41-4.85亿年
A
寒武纪(5.41-4.85亿年)
——Cambrian (541-485 MA)
——Cambrian (541-485 MA)
A
02
寒武纪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又称为“三叶虫时代”, 寒武纪生物形态奇特,和现在地球上所能看见的生物极不相同
寒武纪海洋复原景观
在寒武纪早期,地球海洋中的生物快速发展,进化出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
古生物学家称这个事件为“ 寒武纪大爆发”
论证依据主要是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化石
#阅读-寒武纪大爆发
在此之前的元古宙末期各类动物中
极少见到与澄江生物群中这些动物有直接亲缘关系的生物
这使得澄江生物群的突然出现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阅读-寒武纪大爆发
怪诞虫(寒武纪古生物)
寒武纪的不可思议怪虫——怪诞虫
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Habelia optata (寒武纪古生物)
奥陶纪
Ordovician period
4.85-4.44亿年
B
奥陶纪(4.85-4.44亿年)
——Ordovician (485-444 MA)
——Ordovician (485-444 MA)
B
02
奥陶纪三叶虫数量仍居首位;此时其它无脊椎动物数量和种类都超过了寒武纪;常见有珊瑚、腕足类、腹足类等
地球陆地变化不大,由于水生植物不断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进一步增加,广阔的海域,繁育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奥陶纪海洋复原景观
奇虾
图示-奥陶纪古生物奇虾复原图
志留纪
Silurian Period
4.44-4.19亿年
C
志留纪(4.44-4.19亿年)
——Silurian (444-419 MA)
——Silurian (444-419 MA)
C
02
古生代第三个纪,被称为笔石的时代
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志留纪时仍占重要地位,鱼类开始征服水域,为泥盆纪鱼类大发展创造了条件,陆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现,植物终于从水中开始向陆地发展,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笔石
泥盆纪
Devonian Period
4.19-3.59亿年
D
泥盆纪(4.19-3.59亿年)
——Devonian (419-359 MA)
——Devonian (419-359 MA)
D
02
裸蕨类繁荣,原始菊石、昆虫出现,原始两栖类,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地球复原景观
邓氏鱼活于泥盆纪时代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Period
3.59-2.99亿年
E
石炭纪(3.59-2.99亿年)
——Carboniferous (359-299 MA)
——Carboniferous (359-299 MA)
E
02
石炭纪时期,气候潮湿,出现了新的奇特的森林(陆地上最早森林)由木贼、厚层的蕨类植物和又高又细的树木组成
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两栖类动物在湿润的环境中繁盛起来,体形巨大的昆虫也是如此
石炭纪植物复原景观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Period
3.59-2.99亿年
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
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
二叠纪
Permian period
2.99-2.52亿年
联合
古陆
F
二叠纪(2.99-2.52亿年)
——Permian (299-252 MA)
——Permian (299-252 MA)
F
02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相对运动加剧,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
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为两栖爬行动物,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种类增多, 故二叠纪也被称为“昆虫时代”
异齿龙
又名异齿兽、长棘龙,它是类似哺乳动物的盘龙类肉食动物,生活在二叠纪;异齿龙与哺乳动物关系较近,但异齿龙其实并不是恐龙
二叠纪末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
气候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有96%的物种灭绝
三叶虫、海蝎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
#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获得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2.52-2.01亿年 2.01-1.45亿年 1.45亿年-6600万年
… …
… …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一6600万年)
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03
中生代
Mesozoic era
三叠纪
Triassic Period
2.52-2.01亿年
A
盘古
古陆
三叠纪(2.52-2.01亿年)
——Triassic (252-201 MA)
——Triassic (252-201 MA)
A
03
爬行动物崛起,由槽齿类、恐龙类组成,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苏铁、银杏及松柏类的植物迅速发展)
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
炎热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古陆,即大冈瓦纳古陆
三叠纪生物复原景观
侏罗纪
Jurassic Period
2.01-1.45亿年
B
侏罗纪(2.01-1.45亿年)
——Jurassic (201-145 MA)
——Jurassic (201-145 MA)
B
03
恐龙的鼎盛时期,除陆上巨大的梁龙外,水中鱼龙和飞行翼龙也大量发展和进化,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重要的成煤时期
侏罗纪恐龙复原景观
图示-侏罗纪 恐龙环境复原景观图
1996年在我国辽宁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
研究表明,中华龙鸟和鸟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它的发现为鸟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白垩纪
Cretaceous period
1.45亿年-6600万年
C
白垩纪(1.45亿年-6600万年)
——Cretaceous (145-66 MA)
——Cretaceous (145-66 MA)
B
03
地球变得温暖、干旱;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
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脊椎动物中爬行类从极盛走向衰落
早期陆地上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仍占统治地位,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白垩纪恐龙复原景观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含量异常
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这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
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
# 阅读-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
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如果一颗足够大的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
那么,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就会散发到大气层中
在地球表面就会覆盖一层富含铱的尘土层,最后形成的地层铱元素含量就会异常高
# 阅读-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
经计算,含铱泥土里存在的铱,需要一颗直径大约10千米的
小行星撞击才能产生;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
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水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
# 阅读-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
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尤卡坦半岛
科学家推测这次撞击事件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
大量烟尘弥漫天空,使得太阳光难以到达地表,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变得极低;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 阅读-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
——新生代——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6600万年-2300万年 2300万年-260万年 260万年-至今
… …
… …
04
新生代
Cenozoic era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古近纪
Paleogene Period
6600万年-2300万年
A
古近纪(6600万年-2300万年)
——Paleogene (66-23 MA)
——Paleogene (66-23 MA)
A
04
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生物多样性增加,被子植物极度繁盛,是哺乳动物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繁衍和进化时期
古近纪生物复原景观
新近纪
Neogene period
2300万年-260万年
B
新近纪(2300万年-260万年)
——Neogene (23-2.6 MA)
——Neogene (23-2.6 MA)
B
04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以形体增大为其特征,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第一个原始人,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洲并扩散到欧亚大陆
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海洋和大陆的植物群和动物群与现代相当
新近纪生物复原景观
第四纪
Quaternary period
260万年-至今
C
第四纪(260万年-至今)
——Quaternary (2.6 MA- Present)
——Quaternary (2.6 MA- Present)
C
04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交换
第四纪生物界已很接近于现代,哺乳动物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第四纪猿人复原景观
图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
活动1-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 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活动1-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
地质冰期
活动2-地球的演化系统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全球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发生、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臭氧空洞扩大等,与地球内部的各种过程密切相关
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关心,迫使科学家不得不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可能的致变因素
活动2-地球的演化系统
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吗?
地球的演化
Evolution of the earth
课时作业
2019版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自然地理
2019 Hunan Education Editi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Volume 1 natural geography
课时作业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1~3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课时作业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4~6题。
甲           乙
4.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课时作业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4~6题。
甲           乙
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6.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时作业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8.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课时作业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0.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课时作业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
A.太古代 B.古生代早期 C.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D.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物能 
光合作用
课时作业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华南虎生存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华南虎因难以生存和繁衍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