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2)【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2)【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9: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 )
A. 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 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3.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从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实验发现,酒精在挥发时,要从原来的酒精液体中带走很多热量,而使剩余的酒精温度降低。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再不变
4.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
C.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
D. 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 大于15毫升 B. 等于15毫升 C. 小于15毫升 D. 无法确定
6.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厘米 B. 2.23厘米 C. 2.227厘米 D. 2.2267厘米
7.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水温度高 B.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二者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8.一次国王故意刁难阿凡提,让他在众臣面前说出眼前的池塘里有多少桶水,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 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 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C. 测量的工具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 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9.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B. 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C. 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
10.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1.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在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D. 分析与论证
12.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 一样大 B. 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 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 无法判定
13.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 把试管夹从试管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 把试管夹从试管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 把试管夹从试管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 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14.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 )
A. 大于1/2h B. 小于1/2h C. 等于1/2h D. 无法确定
15.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A.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 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 他的体温在37.5至39.5℃ D. 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16.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
A. 60℃ B. 65℃ C. 50℃ D. 40℃
17.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分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18.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厘米 B. 2.23厘米 C. 2.227厘米 D. 2.2267厘米
19.为测定某漆包线的直径,把它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得线圈总长度为5厘米,圈数为50圈,则该漆包线的半径为( )
A. 0.2毫米 B. 0.5毫米 C. 0.5厘米 D. 1厘米
20.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水温度高 B.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二者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2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22.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A.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 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 他的体温在37.5至39.5℃
D. 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23.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
A. 60℃ B. 65℃ C. 50℃ D. 40℃
2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分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25.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50厘米,这本书共有30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 0.05毫米 B. 0.005厘米 C. 0.01厘米 D. 0.1毫米
26.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50厘米,这本书共有30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 0.05毫米 B. 0.005厘米 C. 0.01厘米 D. 0.1毫米
27.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用刻度尺测出1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公式求得
B. 将15枚一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一元硬币的总体积,然后除以15,得出1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C. 将1枚一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D. 以上方法都不行
28.下表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文字描述法 B. 表格记录法 C. 图形记录法 D. 以上都不对
2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20米=120米×(1/1000)=0.12厘米
B. 250米=250米×100厘米=250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1/100)米=40米
D. 355微米=355×(1/1000)米=0.355米
30.如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
(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
(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
(3)再加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 )
A. 20mL以上,30mL以下 B. 30mL以上,40mL以下
C. 40mL以上,50mL以下 D. 50mL以上,60mL以下
31.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
A. 20℃ B. 30℃ C. 40℃ D. 60℃
3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20℃ ,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80℃,若用这支温度计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41℃,则这杯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
A. 41℃ B. 21℃ C. 35℃ D. 36℃
33.小磊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2.23cm、2.22cm、2.83cm、2.23cm,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cm B. 2.3775cm C. 2.227cm D. 2.23cm
34.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35.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韩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结果为30mL,站在他身后的小李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读数为3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 29mL B. 30mL C. 31mL D. 32mL
3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读数准确 B.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D.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37.下雪天,当路面出现积雪是,环卫工人会往雪上撒盐或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增大汽车与地面的摩擦;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冰雪的熔化。就上面这些同学的观点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或猜想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检验与评价
38.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 )
A. 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 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C. 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 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39.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40.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圆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41.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玻璃棒 B. 温度计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42.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想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得事实与证据
43.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100mL的烧杯 B. 10mL的量筒 C. 50mL的烧杯和滴管 D. 50mL的量筒和滴管
44.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②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他人
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 ①②④⑤ B. 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④⑤⑥
46.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某种细菌(记作T)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把T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除去T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在T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是( )
A. T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B. T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 T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D. T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4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是50dm3
B. 一张课桌的高度1.6m
C. 中学生的靯印面积约1000cm2
D. 洗澡水的温度是60℃
48.小明用一支示数为38.6℃的体温计直接去测量他身旁的两位同学的体温,得出甲的体温为38.6℃,乙的体温为39.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同学都发烧了
B. 甲没有发烧,乙发烧
C. 甲发烧,乙没有发烧
D. 甲可能发烧了,乙一定发烧了
49.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观察得到下表所示数据。从数据可知:该同学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水分
50.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小李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A 6.B 7.C 8.D 9.C 10.D
11.B 12.C 13.C 14.A 15.D 16.D 17.D 18.B 19.B 20.C
21.C 22.D 23.D 24.D 25.D 26.D 27.B 28.B 29.C 30.C
31.D 32.C 33.D 34.A 35.B 36.A 37.B 38.C 39.D 40.D
41.B 42.B 43.D 44.B 45.C 46.C 47.A 48.D 49.D 50.C
《科学入门》选择训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