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七上名著导读《西游记》
1.了解部分故事情节,感受部分人物形象。
2.学习精读与跳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
《西游记》有多火?
根据《西游记》衍生出来的京剧有30多部;
衍生出的电影大约有16部(最早一部在1924年);
衍生出的电视剧大约9部;
衍生出的动画大约13部;
《西游记》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从三个部分一起探究。
一、奇妙的宗教氛围 二、奇幻的跨国之旅
三、奇趣的动物世界
小说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自幼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写成了《西游记》。
吴承恩
一.奇妙的宗教氛围
1.以宗教故事为故事原型
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赴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2.融合了复杂的宗教思想
不知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疑问:玉皇大帝和佛祖谁的法力比较强?
玉帝是道家的,佛祖是佛教的,两者无法比较,而在书中同时出现。此外,书中佛道两家神仙并举,比如共赏蟠桃,同朝共事。
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都有所涉及。
后世对它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宗教的外衣,对我们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是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达胜利的终点。
就让我们和唐僧一起开起奇幻的跨国之旅吧!
二.奇幻的跨国之旅
唐僧收徒—五行山收孙悟空
你是否记得孙悟空为何被压到五行山?
孙悟空大闹天宫,战败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
提示:
①美猴王
②弼马温
③齐天大圣
孙悟空得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 。
鹰愁涧收白龙马
云栈洞收猪八戒
流沙河收沙悟净
请同学们翻看《西游记》的目录,找一找唐僧收徒的路径吧!
小说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
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体部分。
他们师徒在取经路上战胜了无数妖魔,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内容呢?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
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第一站:车迟国斗法
情节:师徒四人路经车迟国,车迟国国王封三位道士为国师,但凭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眼看出,那些道士是妖怪,为了辨别真伪,于是国王让道士与唐僧师徒斗法。孙悟空凭借智慧,让道士们露出真面目。
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那在“车迟国斗法”这个奇幻之旅中蕴涵了什么“极真之理”?
人一定要能明辨是非真假,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随意的轻信他人的话,多观察,多思考,做个明事理的人。
第二站:女儿国遇难
情节: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八戒误食子母河的水而怀孕,为救师弟,悟空与掌握去胎井水的蝎子精展开斗争。而西梁女王又看中了唐僧,要以身相许,让出王位,悟空设计逃出西梁,琵琶洞的女妖,乘机抢去唐僧,女王为救唐僧被蝎子精毁容。最终,救出唐僧,使女王恢复青春的容貌。
要我们坚持着一个目标,百折不挠,敢于与一切困难斗争,决不退却低头,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
两图分别为悟彻菩提真妙理和尸魔三戏唐三藏,你能概述一下这两回的情节吗?并说说这两回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极幻之事 极真之理
悟彻菩提真妙理 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 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
尸魔三戏唐三藏 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化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 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
林庚说“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在这本“神魔小说”里,你曾遇到过哪些“非逻辑”的现象?(答案不唯一)
比如: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孙悟空才得以那么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充分自由地发展他传奇性的英雄性格与特征,并且将他性格形象的精神内涵推向最完美的程度。
——林庚
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阅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做一步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大悟、大触动。
——贾植芳
不知如今的你再读西游,有何感悟?是否有什么新的看法和观点呢?不妨课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三.奇趣的动物世界
—神魔皆通人性,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你来谈一谈书中的哪一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呢?
大众英雄—孙悟空
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贰,立下汗马功劳。请你仔细阅读课本P135一调芭蕉扇片段分析:孙悟空罗刹女语言有何特点?体会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的语言机制善变,罗刹女的话泼辣犀利。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不畏艰难、桀骜不驯、爱憎分明、对唐僧忠诚不二,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喜剧担当—猪八戒
若说起整本书的“喜剧担当”,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猪八戒了,作者是从哪些地方塑造他的喜剧效果的?
“喜剧”出场:出场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喜剧”长相:长嘴大耳、呆头呆脑
“喜剧”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散伙。但猪八戒也不失善良和忠勇,在与妖魔斗争时,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憨厚淳朴,知错就改。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整本书,再细细体会吧。
四.精读与跳读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的目的的不同,可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细读、精思、鉴赏(例如“三调芭蕉扇”,详见课本P133)
跳读 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慎精彩的章节。(例如小说内抄录的佛经,或者情节类似的故事)
作业:共同阅读《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探究。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
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
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