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2.7 灭绝的远古动物(课件2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2.7 灭绝的远古动物(课件2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20: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灭绝的远古动物
一、聚焦
同学们,你看到过哪些有关恐龙的电影或动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聚焦
你还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了恐龙呢?
书籍
博物馆
一、聚焦
你能说一说你了解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吗?
一、聚焦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
一、聚焦
恐龙有很多种。
生活在侏罗纪的南非,体长只有0.9~1米,杂食动物。
异齿龙
看起来像一只大鸵鸟,以植物为食,但也吃小昆虫,甚至还能捕食蜥蜴。
似鸡龙
是角龙的一种,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有两只角,又像牛。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
三角龙
一、聚焦
  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的化石。
雷 龙
霸王龙
  霸王龙是白垩纪晚期统治北美洲大陆的最强的恐龙,被称为“恐龙世界的暴君”。它身长12米,高5.5米,重约6吨,专门捕食其它恐龙。
一、聚焦
1.恐龙早已灭绝,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2.科学家是怎样认识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1)搜集资料,了解科学是怎样研究恐龙的
资料来源 研究方法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1)搜集资料,了解科学是怎样研究恐龙的
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化石被还原成一副完整的恐龙骨架。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二、科学实践
挖掘记录化石、修复骨骼、装配骨骼是科学家研究已灭绝动物的基本方法。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这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
二、科学实践
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化石或者遗迹化石。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2)通过观察恐龙化石和地层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哪些生活习性?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等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生活环境。
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食性。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此图为视频截图,如需要请下载:【科学博览】恐龙的牙齿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3)模拟挖掘恐龙化石,并将挖掘到的化石装配起来。
二、科学实践
科学家怎样研究恐龙
(4)根据恐龙化石的特点,尝试像科学家那样“复原”一种恐龙的样子。
二、科学实践
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化石?
猛犸象
二、科学实践
比较猛犸象和亚洲象
观察猛犸象的骨骼化石,说一说猛犸象有哪些特点?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曾经生活中一种比亚洲象和非洲象更大的象——猛犸象。猛犸象是一种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
二、科学实践
比较猛犸象和亚洲象
观察从冰川中得到的猛犸象标本。说一说猛犸象为什么能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所以,它们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二、科学实践
比较猛犸象和亚洲象
猛犸象和现在的哪种动物很像呢?
猛犸象和亚洲象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它们是在480万年前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4000年灭绝。
二、科学实践
科学研究发现,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当今存活的有些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比较猛犸象和亚洲象
二、科学实践
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
观察现生长颈鹿,说一说它的性状特征。
二、科学实践
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
猜一猜长颈鹿的祖先长什么样?
为什么现生长颈鹿与它们的祖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二、科学实践
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下面是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解释,你认为哪种更合理一些?
二、科学实践
第一种解释: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而且它的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后代。
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
二、科学实践
第二种解释: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则更少;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存活下来,并且一代代地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