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15: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1 春
散 文
文体知识
定义 特点
类别
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叙事、抒情类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聚”指散文所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
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情感和意愿。包括写景散文、托物言志散文等。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常借助对古今故事、花鸟虫草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
形散神不散
嗡( ) 朗润 酝酿( )
卖弄( ) 喉咙( )
应和( ) 嘹亮( ) 烘托( )
静默 风筝 抖擞( )
健壮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嫩( ) 捉迷藏( ) 窠巢( )
黄晕( ) 蓑( ) 笠( ) 稀疏
筋骨( ) 胳膊( )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wēnɡ
拟声词,多叠用
yùn niànɡ
mài nonɡ
hóu lónɡ

liáo
hōnɡ
sǒu
nèn
cánɡ

yùn
suō

jīn
ɡē bo
欣欣
卖弄
烘托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陪衬,使明显突出。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形容高兴。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振作。使精神旺盛,情绪高涨。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词语集注
比喻凡事都要早做安排,抓紧进行。
本义含贬义,文中贬词褒用。
近义词:衬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意使用对象,用于人时只能形容女子。
还可以形容茂盛,如“欣欣向荣”。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
重音和停连技巧
(1)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
·
··
·
···
(2)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课文精讲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的?
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喜春的感情。
反复
拟人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轻声诵读第1段,思考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突出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并为
全文奠定欢快愉悦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每幅图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习任务单
春日图景 名称 个性 共性
春草图 嫩、绿、多、软 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富有美感
3.似有灵性和情感
①_________ 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 ②_________ 暖、柔、香、悦耳 ③_________ 连绵、细密、轻柔 迎春图 充满希望、富有生气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偷偷地”
“钻”
“嫩嫩的”
“绿绿的”
“满是的”
——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
——小草顽强的挤劲和生命力
——小草的质地
——小草的色泽
——小草长势旺盛
春草图
正面描写
(草)
钻、嫩、绿、满
侧面描写
(人)
坐、躺、打、踢、赛、捉
草报春
正侧面结合
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情态,既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又表现出花儿的活泼与情趣。
拟人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把花比作“火”“霞”“雪”,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构成一一照应的关系,写出花的不同色彩,突出了春花的绚丽多彩。
比喻、排比
春花图
树上
赶趟儿;像火、像霞、像雪;甜味儿
花争春
由上到下
花下
蜜蜂闹,蝴蝶飞
遍地
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先实写花之味,后虚写果实挂满枝头。由花联想到果实,虚实结合,突出花开之盛,花味之香甜。
虚实结合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含比喻的句子)。
考点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法: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表达了……的感情。
返回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拟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并用“眨呀眨的”赋予其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细小明艳、在阳光下忽隐忽现的样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考点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辨别词性,分析手法;
找准对象,弄清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抓特征,体会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所表现的特点;
悟情感,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等。
参考答案:
用得好。“闹”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表现了果树开花的繁盛,突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春风图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应和着。
说说“卖弄”一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卖弄”一词是“炫耀”之意,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的欢快。
春风图
诵读课文第5段,说说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将无形、无色、无味的风描绘得如此细腻优美、有情有感的?
触觉
嗅觉
听觉
贬词褒用
“贬词褒用”是指用贬义词表示褒义的用法。它是反语的一种,又叫正话反说。贬词褒用运用恰当,会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卖弄”
试着读出节奏,并给整个第5自然段标出重音停连。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引用和比喻。引用诗句,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再加以“抚摸”一词,从触觉角度巧妙地写出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标注重音和停连的方法
①所陈述的对象需明确,其后稍作停顿。
②所陈述的对象特征需突出,关键词需重读。
③所陈述的对象如有变化或动作要突显,朗读时往往重读。
④根据作者情感标注重音与停连。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
····
·
··
··
····
··
··
··
··
··
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第5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特点的?
春风图
触觉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唱春
多感官描写
嗅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
听觉
鸟声清脆、婉转,笛声嘹亮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感官描写景物,能够更加丰富细腻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呈现出立体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
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排比
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三个比喻又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
春雨图
动景
密密斜织的雨,慢慢走着的人
静景
小草、灯光、静默的草屋
雨润春
动静结合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这里的“也”有什么作用?
“也”字,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
迎春图

风筝、城乡、老少、赶趟儿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迎春
情景交融
突出春天艳丽的容颜
小姑娘
春天
比喻
拟人
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刚落地的娃娃
突出春天健壮的身姿
健壮的青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试简要分析结尾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照 应
照应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照应能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
试简要分析结尾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
这三段分别以“娃娃”“小姑娘”“青年”为喻,按照人类成长顺序来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三段分段排列,力量方面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
结构上:
这三段是对上文的概括,与开头“春天的脚步近了”相照应,一来一去,首尾照应,结构圆合。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深入探究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文章在描绘春天的美好景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繁茂的特点。
调动多种感官。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酝酿”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两句从正面描写春草充满生机、嫩绿的特点。“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通过描写人的活动从侧面烘托出春草勃发的特点。
2.这篇散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景,遍布全文;情,细分为欣喜之情、热爱之情、向往之情;理,表明大自然生生不息,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世间万物萌生、繁盛。作者通过写景来抒情,各处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哲理则贯穿全文始终,尤其是最后三段更加明显。

盼春(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绘春
赞春
春草图(报春)
春花图(争春)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迎春)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比喻、拟人
生机
活力
希望
结构梳理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二)绘春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春草图(草报春)
钻、嫩、绿、满——草
坐、躺、滚、踢、跑、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
态:赶趟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野花遍地,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
触:抚摸
味:
泥土气息
草味
花香
声:
鸟声
清脆、宛转
笛声
嘹亮
春雨图(雨润图)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小青草、灯、人、房屋
(二)(绘春)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新”
“美”
“力”
(二)绘春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了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主旨归纳
春天的节气文化
拓展延伸
春天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雨水 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多雨的季节逐渐开始。
惊蛰 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春种时节。
春分 春季的一半,此时昼夜等长。
清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常有祭祖、扫墓、踏青等纪念和娱乐活动。
谷雨 气温回升加快,雨水较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生长,故古人有“雨生百谷”之说。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精彩语段
成语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草长莺飞、鸟语花香、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色撩人、莺歌燕舞、
花红柳绿、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春和景明、姹紫嫣红、绿肥红瘦、春意阑珊
精彩语段 春天像是一位童话里面美丽的仙女,它从海洋上跃登海南岛,又从海南岛跃登大陆南端,一路向北传递春天的消息。她所到之处,冰雪融了,树木抽芽了,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忪睡眼醒过来了。
——秦牧《春天的色彩和声音》
精彩语段 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阳光照着,蜜蜂儿蝴蝶儿,绕着花枝上下飞舞,一片绚烂的花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赞赏生命的浓艳。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
——宗璞《花的话》
写作指导:
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
②从轮廓、颜色、声音、动态等方面选择与本体相似的喻体;
③注意展开想象与联想,使比喻在通俗易懂的情况下,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1.仿写最后三段。
2.模仿本文的手法,以《我看见的夏天》或《秋天来了》写一篇文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