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当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且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叫作行星合日。2021年10月9日16时19分,天空中可见水星合日景观。下图为水星合日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行星中,能出现合日景观的是
A.火星 B.金星 C.木星 D.天王星
2.水星合日证明了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具有
A.近圆性 B.同向性 C.共面性 D.随机性
距离地球4.2光年的恒星比邻星的宜居带内有颗行星(比邻星b),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 3~4 题。
质量 与恒星距离 温度、光照 空气、水 公转周期 中心恒星温度
地球 1 1.5亿千米 适宜 可观 365天 6 000 K
比邻星b 1.3 700万千米 适宜 可观 11.2天 小于3 000 K
3.比邻星属于
A.太阳系 B.地月系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4.下列关于比邻星b可能存在生命的推测,最全面的是
A.适当的质量,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
B.适中的公转周期,中心恒星适当的表面温度
C.适宜的温度,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D.适当的质量,适中的公转周期
右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如果你把头向左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可能是太阳活动活跃的区域。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黑色的“嘴”应该是太阳活动中的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C.核聚变 D.太阳抛射的高能粒子流
6.“两只眼睛”位于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地球内部
某地理实践小组在研学过程中发现一处化石(如图),经专家确认是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化石,距今2.5亿至3.5亿年。据此完成7~8题。
7.轮叶羊齿属类植物,繁盛于
A.被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蕨类植物时代
8.下列事件中,与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处于同时期的有
①空中出现鸟类 ②地球生物经历一次最大灭绝事件 ③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④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向陆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局部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9~10题。
9.能正确表示该高度气温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高度所在大气层大气
A.全部处于电离状态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显著
D.会产生极光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绿洲与附近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日,绿洲
A.下午地面辐射强于沙漠
B.气温变化幅度小于沙漠
C.傍晚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D.日出前和沙漠温差最大
12.该日图示时段(北京时间)中,绿洲与附近沙漠之间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5:00—7:00 B.9:00—11:00C.12:00—14:00 D.16:00—18:00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计划在轨生活工作3个月。据此完成13~14题。
13.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大气
A.密度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C.气压越来越低 D.臭氧越来越少
14.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期间可能
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
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效应
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
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
经研究发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会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统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下图示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设定来自太阳的辐射是100%。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
A.地面吸收
B.大气吸收
C.大气反射
D.地面反射
16.受大气削弱作用影响,阴雨天与晴天相比白天
①地面温度低 ②地面温度高
③近地面大气温度低 ④近地面大气温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水循环包括六大环节,分别是①海面蒸发、②海面降水、③陆地蒸发、④陆地降水、⑤水汽输送、⑥径流。下图是水循环环节与水循环类型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17~19题。
17.六大环节中,与图中甲对应的是
A.③ B.④ C.⑤ D.⑥
18.修建水库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节依次是材料中的
A.③④ B.④③ C.③⑥ D.⑥③
19.受暖流影响导致局部地区水循环变化的因果关系是
A.①增强→⑤增强→⑥增强→④增强
B.①增强→⑤增强→④增强→⑥增强
C.②减弱→③减弱→⑥增强→④增强
D.②减弱→③减弱→④增强→⑥增强
下图是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甲、乙、丙、丁海区中,乙海区表层海水
A.盐度最低 B.盐度最高
C.密度最小 D.密度最大
21.甲、乙、丙、丁各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周主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水资源对于青岛这个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显得尤为珍贵。多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共向青岛供水近50亿立方米,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纬度较高,蒸发旺盛
B.人口众多,水资源浪费严重
C.降水变率大,冬春降水少
D.河流稀少,地下水资源短缺
23.为建设节水型城市,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跨流域调入水资源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D.采用大水漫灌等农业灌溉方式
下图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对图中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B.甲在北半球、乙在南半球
C.甲向西南方向流,乙向东北方向流
D.甲在高纬度、乙在低纬度
25.下列对甲、乙两洋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洋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②乙洋流能使得所经过的海区盐度增大 ③在甲、乙两洋流之间的丙地常年多雾 ④轮船从甲处驶往乙处会加快航行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6.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温度变化 C. 压力变化 D. 密度变化
27.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28. 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水汽 C. 氮气 D. 臭氧
2014年是太阳第24活动周的高峰年, 北京时间12月17日12时50分,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捕捉到一个M8.7级的太阳耀斑。据此回答29~30题。
29. 耀斑爆发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全球各地大幅度降水 B. 扰乱软流层,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
C. 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D. 使地球磁场紊乱,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0. 耀斑产生在太阳外部圈层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软流层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乙地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试说明判断理由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该地建立的企业是____。
A.造纸厂B.火力发电厂C.家具厂D.电子厂
(5)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白天或黑夜)。
32.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表示横波的是______(填字母),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表示______界面,界面C以上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推测该界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4)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_____(选填C、E、G、H),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为______(填名称)
PAGE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C A B D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B C B A D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C D A B D D 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乙、甲、丁、丙
(2)甲
(3)阴雨天气晴朗天气甲白天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而夜晚有云,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
(4)乙B
(5)白天
32、(1)AA波是横波速度慢,B波是纵波速度快。
(2)古登堡 地壳
(3)消失突然下降液(熔融状)
(4)E地核
PAGE
K55u,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