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 第1课 芬芳茉莉 东边升起月亮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音乐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 第1课 芬芳茉莉 东边升起月亮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9-21 22: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名称: 《芬芳茉莉》
第 1 、2课时
课 题 《茉莉花》 课型 《唱歌课》《欣赏课》
教学内容 演唱《茉莉花》这首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以自己生为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盘,钢琴 学生准备:课本、笔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或备注
引入 播放“茉莉花”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介绍茉莉花 一.学生回答 “茉莉花” 二.学生聆听
探究新知 播放《茉莉花》童声版视频设问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也叫《茉莉花》,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歌词写的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总结:歌词写得非常细腻。 二.播放《茉莉花》》视频 设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歌曲的节奏大多用十六分音符组成,节奏非常紧凑。音与音之间距离很近,旋律走向层层递进,起伏不大,给人以婉转流畅、柔美之感。 三.介绍江苏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有江南水乡之称,江苏民歌的音调清丽、婉转,体现了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这与她们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四.节奏训练 1.请同学们把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写出来:四十六、前八后十六、二八等。 2.用斜线把节奏标记出来教学生打节奏。 五.唱歌 1.教师教唱旋律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歌词,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3.请同学们跟着音频再轻声跟唱一遍。 4.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完整演唱歌曲《茉莉花》 六、对比欣赏东北《茉莉花》视频 1设问:东北茉莉花的节奏怎样?旋律怎样?体现了怎样的风格? 师补充:音与音之间距离先是平行,然后来一个大跳,再平稳,再大跳,大跳的地方还加入了下滑音,所以使得旋律非常的夸张于风趣。体现了东北人那种好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对比欣赏河北《茉莉花》视频 设问:河北《茉莉花》的节奏怎样?旋律怎样?体现了怎样的风格? 师补充:节奏采用八分音符组成,节奏明快,旋律音调明快,具有叙述性,体现了河北人刚直爽朗的风格。 总结 我们学习了三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接下来让我们总结归纳一下。 《东边升起月亮》 简介《茉莉花》飘扬海外的过程。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2.歌剧《图兰朵》故事简介 《图兰朵》剧照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3.聆听《东边升起月亮》 设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选自歌剧《图兰朵》,名字叫《东边升起月亮》,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们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4.与江苏民歌相比两首歌曲在旋律、节奏、情绪上有什么区别 作曲家简介 一.学生聆听 1.歌词写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把人的心理想法写得很细腻。 二.学生聆听 听完回答问题 三.学生聆听 四.1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节奏型写在书上。 2.学生跟老师打节奏。 五.1.学生跟老师学唱旋律。 2.学生跟着老师唱歌词。 3.学生跟音频轻唱旋律。 4.学生带表情演唱歌曲《茉莉花》 学生聆听 节奏采用八分音符组成。。。。。 学生聆听并回答 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 学生总结连线。 学生聆听 3.仔细聆听并回答问题,有听到一样的旋律,跟江苏《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4.老师提醒学生总结 5.学生聆听
归纳总结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歌剧形式向人们展现了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他将《茉莉花》写进了《图兰朵》中,成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