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酸碱盐与金属-表格型计算
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表格型计算通常会涉及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找到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找出每一组数据中两种反应物是否有一种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只有完全反应的物质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典例1:(2022·浙江湖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答案】(1)丙丁
(2)解:由表格可知,实验后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为杂质的质量,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10.0g 2.0g=8.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解: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x=14.6%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由图可知,实验甲中加入2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0g,实验乙中加入3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即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实验丙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反应碳酸钙为8g,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40.0g,由图可知,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丙丁,故填丙丁。
变式1:(2022·浙江瑞安市二模)皮蛋是中国特色美食,平平决定在家中自制皮蛋,于是他购买了制做皮蛋的皮蛋粉,并查阅相关资料:皮蛋粉成分包括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皮蛋粉溶于水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CaO+H2O=Ca(OH)2
反应二:Ca(OH)2+Na2CO3=CaCO3↓+2NaOH
为了确定反应一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质量,平平进行了下列实验:称取皮蛋粉25g,加入足量清水溶解,并过滤,得到滤渣l0g和滤液A,测得滤液A的pH=l2,继续向滤液A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⑤
碳酸钠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沉淀质量/g 2 4 m 5
(1)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中m=____。
(3)计算25g皮蛋粉溶于水发生反应一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答案】Ca(OH)2 5
设25g皮蛋粉溶于水发生反应一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3.7g
【解析】(1)测得滤液A的pH=l2,显碱性,所以滤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根据表中数据:加入1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2克沉淀,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4克沉淀,加入4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5克沉淀,所以当加入3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5克沉淀,故m=5;
变式2:(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答案】CO2 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故表格中m的值为84.0 MgCO3和Mg(OH)2
【解析】(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可知“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3)解析见答案。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解得m=3.57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解得n=84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变式3:(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3 m 8 8
(1)m=________。
(2)实验一结束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计算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及加入的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6 CO32-、Cl-
设10g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x=8.48g,
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设实验一中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为y,
y=3.33g,
加入的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加入的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65%
【解析】(1)由实验一、实验三可知,每加入20克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3克沉淀,则m=6;
(2)实验一中碳酸钠过量,滤液中成分为碳酸钠和氯化钠,阴离子为、Cl-;
1.(2021·浙江衢州·九年级期中)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答案】8.7 44% 19.6%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加入10g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是7.4g,第3次加入10g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是6.1g,第4次加入10g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是5.6g,故每加入10g稀硫酸,消耗锌的质量是1.3g,故m=10g-1.3g=8.7g;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铜的质量,故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设10g稀硫酸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 +H2↑
65 98
1.3g x
x=1.96g
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2.(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铁片至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加入的铁片质量 反应后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剩余烧杯质量 析出铜质量
40克 50克 10克 99.9克 1.6克 6.4克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0.1 32%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0克+50克+10克 99.9克=0.1克,故填0.1。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160:64=x:6.4克 x=16克
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2%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克,(2)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32%。
3.(2022·浙江衢州市三模)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宇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_______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答案】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氯化铜和氯化钠 13.5g A
【解析】(1)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开始无沉淀,故填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2)由图可知,加入160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完全反应,所以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氯化铜和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铜和氯化钠。
(3)解:设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135:98=x:9.8g
x=13.5g
答: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导致沉淀质量偏大,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偏高,故填A。
【点睛】在一种溶液中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分解反应时,中和反应优先发生。
4.(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称得质量为20.0克,放入烧杯中;另取100克稀硫酸,分五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7.4 14.8 12.2 12.0 12.0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5次实验结束后,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那么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___;
(3)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分数为多少________?
【答案】红色 性能优良 19.6%
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每20g稀硫酸可反应掉20g-17.4g=2.6g的锌。设20g稀硫酸中硫酸的的质量为x。
,x=3.92g
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分数为:=19.6%
【解析】黄铜中的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铜中加入稀硫酸,固体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加入稀硫酸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则剩余的12.0g是不与稀硫酸反应的铜。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5次实验结束后,稀硫酸有剩余,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那么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
(2)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0%,59%<60%<65%,所以该黄铜性能优良。
5.(2022·浙江仙居县九年级开学考试)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 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 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测得溶液的 pH 必须______ 7(选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 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___________ 秒时开始,溶液NaCl 的质量不会增加。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 pH 的变化数据,请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 1.0 克/毫升)
【答案】小于或等于 125
解:由图可知,当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为20毫升时,溶液的pH为7,表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20毫升×1.0 克/毫升×0.73%=0.146g
设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x=0.16g
答: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6g。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也能够稀释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减小,当测定溶液的pH小于或等于7后,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才能够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故填小于或等于。
(2)由图可知,当反应时间为125秒后,溶液的pH为7,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后不再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填125。
6.(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铜-锌合金或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称取某合金样品20g放入烧杯中,再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你认为能测出其中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合金。(选填:铜-锌或铜-银)
(2)第三次实验中,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__。
(3)求能测定的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铜-锌; (2)ZnSO4、H2SO4;
(3)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g+80g-99.80g=0.2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解得:x=6.5g;
所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4)由表可知,每20g稀硫酸完全反应最多生成H2质量0.08g,
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
解得:y=19.6%
故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1)铜和银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此无法通过反应生成氢气的方法测出所含某种金属的质量。而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利用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用合金质量减去锌的质量得到铜的质量,最终计算出铜的质量分数,故选铜-锌合金。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20g的稀硫酸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08g,第三次加入20g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59.84g+20g-79.80g=0.04g<0.08g,说明有剩余的稀硫酸,所以第三次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ZnSO4。
7.(2022·浙江义乌市八年级期中)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______。
(2)第 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答案】154.0 四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90g+100g-192.0g=8.0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x,
x=84.8%,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则M=154.0g;
(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8.(2021·浙江省武义县九年级阶段练习)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实验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每等分6克)依次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假定反应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其它气体的挥发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6 6 6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1)第二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连同第一次实验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克;第四次加入纯碱样品时,是否还能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4;不能;(2)设12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
x=10.6g
所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第三次反应中稀盐酸被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60g+18g-171.4g=6.6g,
设100g盐酸溶质质量为y
y=10.95g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60g+12g-167.6g=4.4g,
第四次加入6g固体应该是171.4g+6g=177.4g,最后剩余的质量是177.4g,所以不能发生反应。
9.(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后,用废液缸收集了残留的废液(石灰石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小科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10mL废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测得沉淀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加入Na2CO3溶液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a 0.5 1.5 2
(1)表格中a=______;
(2)残留在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3)小科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大?______
【答案】0 CaCl2、HCl 从第二次测量到第三次测量10g碳酸钠溶液可以生成1g沉淀,设小科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x=1.06g
小科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6%
【解析】(1)由表格可知,第二次测量开始出现沉淀,说明从第二次测量开始,HCl已经完全反应,如果HCl剩余不会有沉淀生成,从第三次到第四次多加入了10g碳酸钠溶液,沉淀增加了0.5g,而且第二次到第三次增加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了1g沉淀,说明第四次测量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从第二次测量到第三次测量10g碳酸钠溶液可以生成1g沉淀,也就是生成0.5g沉淀需要5g碳酸钠溶液,而第二次测量只是生成了0.5g,说明加入15g碳酸钠溶液开始,出现沉淀。所以加入10g碳酸钠溶液时,没有沉淀生成,故a=0;
(2)由题意可知,向废液中加入石蕊试剂,试剂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证明废液中有HCl剩余,且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所以废液中的溶质为:HCl,CaCl2;
(3)见答案。
10.(2021·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加盐酸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Y
每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g 1.8 1.8 X Z
(1)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写出X、Y的值:X________,Y___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如图为小明同学在坐标纸上绘制出了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请你在图中标出P点对应的坐标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生成气体的质量/g
【答案】(1)0.8,253.6;
(2)前二次反应后,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都是1.8g,第四次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可判断第三次反应已完全。故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58g+75g-228.6g=4.4g;
设参与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
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58.0g+25g-181.2g=1.8g;
设生成1.8g二氧化碳需要的氯化氢质量是y
解得:;
所以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碳酸钠完全消耗时所用氯化氢的质量为z
解得:z=7.3g。
碳酸钠完全消耗时所用盐酸的质量为:。
即碳酸钠完全消耗时所用盐酸的质量为61.1g,之后再加盐酸无气体生成。而开始时,盐酸为零,二氧化碳也为零.所以得图:
【解析】(1)在第一次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8.0g+100g÷4-181.2g=1.8g,即每加入25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8g。据此推算,在第三次实验中,应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3=5.4g。而实际上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58g+75g-228.6g-3.6g=0.8g,即X=0.8g<1.8g,此时稀盐酸有剩余,而碳酸钠完全反应。第四次加入25g稀盐酸后,由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物质总质量增加的质量就是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即Y=228.6g+25g=253.6g。
11.(2021·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中)用不纯的锌片(杂质不参加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六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 4 6 8 10 12
稀硫酸的质量(g) 60 60 60 60 60 60
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g) 5 15 16.1 16.1 16.1
(1)上表中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克;
(2)若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10
(2)解:设生成16.1g硫酸锌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
x=6.5g
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10+m)g 6.5g=
(m+3.5)g
答: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3.5)g。
(3)解:设该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
=
y=9.8g
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3%
答:该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6.3%。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前3次实验中,每多加入2克锌完全反应,产生硫酸锌的质量为5克,则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质量为10克,故填10。
12.(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表格中a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__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4)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答案】6 三、四
由(2)分析可知,每20g样品中有8g氧化铜和12g的铜,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8g×+12g=18.4g,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
解:由(2)分析可知,50g稀硫酸与6g氧化铜恰好反应,设5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x=7.35g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解析】(1)样品中的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二、四中,只有酸的质量不同,即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再加入酸,固体也不会溶解,即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15g固体至少需要50g酸才能反应完全,故实验三中的固体也完全反应,由15g固体中有9g铜可知,10g固体中有6g铜,所以表格中a的数值为6。
(2)第一次实验有固体20g,完全反应后应该剩余:20g×=12g固体,即第一次实验氧化铜完全反应,酸少量,且50g酸共反应了6g氧化铜固体,故第二次实验中,酸与样品恰好反应,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13.(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NaHCO3)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药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同学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质量。
(2)该同学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其他同学认为,这样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
(3)为减小实验误差,他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5.0 5.0 5.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0.8 190.6 190.4
反应后总质量/克 189.6 189.6 189.3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CO2 反应产生的CO2带出了水蒸气或部分氯化氢气体挥发 42%
【解析】(1)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就是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2)反应产生的CO2带出了水蒸气或部分氯化氢气体挥发被浓硫酸吸收,会导致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变大,则计算出来的碳酸氢钠含量也会变大。
(3)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x=2.1g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4.(2022·浙江宁波市九年级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盛有少量氧化铜的烧杯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他们取124.5g该反应后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氢氧化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及产生沉淀的质量,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氢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请回答: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n=________。
(2)求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写出124.5g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填化学式),并计算每种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8g
(2)解:由图可知,第4、5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均为9.8g,即20g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g
设生成9.8g沉淀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x=8g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40%
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3)解: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164.5g+20g 179.6g+9.8g+9.8g=24.5g
设生成24.5g氢氧化铜沉淀时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 x=40g
= y=20g
与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20g×5×40% 20g=20g
设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z
=
z=24.5g
答:124.5g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2SO424.5g,含有CuSO440g。
【解析】(1)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4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179.6g+20g 189.8g=9.8g,即n=9.8g,故填9.8g。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酸碱盐与金属-表格型计算
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表格型计算通常会涉及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找到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找出每一组数据中两种反应物是否有一种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只有完全反应的物质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典例1:(2022·浙江湖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变式1:(2022·浙江瑞安市二模)皮蛋是中国特色美食,平平决定在家中自制皮蛋,于是他购买了制做皮蛋的皮蛋粉,并查阅相关资料:皮蛋粉成分包括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皮蛋粉溶于水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CaO+H2O=Ca(OH)2
反应二:Ca(OH)2+Na2CO3=CaCO3↓+2NaOH
为了确定反应一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质量,平平进行了下列实验:称取皮蛋粉25g,加入足量清水溶解,并过滤,得到滤渣l0g和滤液A,测得滤液A的pH=l2,继续向滤液A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⑤
碳酸钠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沉淀质量/g 2 4 m 5
(1)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中m=____。
(3)计算25g皮蛋粉溶于水发生反应一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变式2:(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变式3:(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3 m 8 8
(1)m=________。
(2)实验一结束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计算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及加入的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2021·浙江衢州·九年级期中)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次 10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2.(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铁片至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加入的铁片质量 反应后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剩余烧杯质量 析出铜质量
40克 50克 10克 99.9克 1.6克 6.4克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2022·浙江衢州市三模)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宇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_______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4.(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称得质量为20.0克,放入烧杯中;另取100克稀硫酸,分五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7.4 14.8 12.2 12.0 12.0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5次实验结束后,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那么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___;
(3)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分数为多少________?
5.(2022·浙江仙居县九年级开学考试)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 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 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测得溶液的 pH 必须______ 7(选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 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___________ 秒时开始,溶液NaCl 的质量不会增加。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 pH 的变化数据,请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 1.0 克/毫升)
6.(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铜-锌合金或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称取某合金样品20g放入烧杯中,再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你认为能测出其中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合金。(选填:铜-锌或铜-银)
(2)第三次实验中,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__。
(3)求能测定的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7.(2022·浙江义乌市八年级期中)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______。
(2)第 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8.(2021·浙江省武义县九年级阶段练习)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实验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每等分6克)依次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假定反应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其它气体的挥发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6 6 6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1)第二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连同第一次实验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克;第四次加入纯碱样品时,是否还能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9.(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后,用废液缸收集了残留的废液(石灰石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小科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10mL废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测得沉淀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加入Na2CO3溶液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a 0.5 1.5 2
(1)表格中a=______;
(2)残留在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3)小科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大?______
10.(2021·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加盐酸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Y
每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g 1.8 1.8 X Z
(1)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写出X、Y的值:X________,Y___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如图为小明同学在坐标纸上绘制出了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请你在图中标出P点对应的坐标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生成气体的质量/g
11.(2021·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中)用不纯的锌片(杂质不参加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六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 4 6 8 10 12
稀硫酸的质量(g) 60 60 60 60 60 60
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g) 5 15 16.1 16.1 16.1
(1)上表中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克;
(2)若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2.(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表格中a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__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4)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13.(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NaHCO3)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药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同学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质量。
(2)该同学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其他同学认为,这样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
(3)为减小实验误差,他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5.0 5.0 5.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0.8 190.6 190.4
反应后总质量/克 189.6 189.6 189.3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14.(2022·浙江宁波市九年级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盛有少量氧化铜的烧杯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他们取124.5g该反应后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氢氧化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及产生沉淀的质量,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氢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请回答: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n=________。
(2)求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写出124.5g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填化学式),并计算每种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