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及没有必要的步骤有__________(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__________。
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__(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__,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若取出铁块绑上石蜡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水带出,那么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图是小江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若想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采取__________措施。(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你同意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
5.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科学》课本的长度约24__________;(2)一杯温开水的温度是56__________;
(3)小明的爸爸一次献血400__________;(4)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
(4)一张纸的厚度为100__________;(6)一间教室的容积为186__________。
6.春秋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很多学校都采取了晨检,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器的学校都普遍使用普通体温度计给学生测量体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3)用两支示数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同时测量小林同学体温示数,一支读数为37.5℃,另一支读数为38.5℃,则小林同学的体温__________
A.38.5℃ B.37.5℃ C.38℃ D. 37.5℃-38.5℃之间
(4)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2℃,放在沸水中(标准大气压)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98℃处。已知某杯水的真实温度是50℃,那么用这支温度计测量这杯水的示数应该是__________。
7.(1)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厚度是__________毫米 。
(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 cm,乙:18.50cm,丙: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__________。
(3)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液高为H1;按图乙测得空间高度为H2。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__________。
8.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如果没有甩,用20℃的酒精消毒之后直接去测量一个实际体温为38℃的病人,实际测量值为__________℃。
(3)图丙中,是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我们要求在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水的定义是__________,测量出来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9.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3)经常用来配置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_,在操作时,经常会用__________来进行搅拌。
10.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__________; (2)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__________;
(3)一盒优酸乳饮料的体积是245__________; (4)一瓶色拉油的体积为4.5__________。
11.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如图的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低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测量方法叫__________法。
(3)同学们对小科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总结规律
D.防止实验错误 E.正确处理意外事故 F.减小实验误差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______;
(4)测出100页相同纸张的总厚度,再除以50作为每一张纸的厚度:__________;
(5)实验室内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__________;
(6)反复观察月食发生时圆缺的变化:__________。
13.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__________,直径是__________。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__________;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__________。
14.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
15.请在空格上填入适当的单位或者合适的数字: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__________。(2)一瓶伊利纯牛奶是250__________。
(3)一张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___。(4)某位病人体温为39__________。
(5)学校走廊的宽度约是180__________。(6)1nm=__________m=__________㎜
(7)1600厘米3=__________毫升=__________升=__________分米3。
16.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cm,分度值是1mm;钢卷尺:量程2m,分度值是1mm;皮卷尺:量程20m,分度值是1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
(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尺;
(2)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尺。
(3)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尺。
17.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1)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__。(2)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3)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4)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__。(5)常用来配制溶液的是__________。(以上各空填序号)
18.(1)一根金属丝在铅笔上密绕20圈,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__________cm,这根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19.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__(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__。
20.有一支刻度不正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78℃,那甲的示数为﹣6℃时,乙的温度显示多少?__________;什么温度下,甲乙的示数相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E,A (2)用铜丝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①③ 5cm3 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偏小
3.气体的热胀冷缩;左;瓶子更大些/弯管更细些
4.小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1)厘米(2)摄氏度(3)毫升(4)毫米(5)微米(6)立方米
6.液体热胀冷缩 (2)D(3)B(4)50摄氏度
7.(1)0.1(2)甲(3)1/4П(H12+H22)
8.(1)0.1cm或者1mm 1.83-1.87cm (2)热胀冷缩 36.6(36.60℃有估读也行) 38 (3)既能使小石块完全浸没,又不会在小石块浸没后超过最大刻度 20
9.药匙;试管;烧杯;玻璃棒
10.(1)米(m)(2)厘米(cm)(3)毫升(ml)(4)升(l)
11.(1)不合理,大头针的体积过小,排开水的体积也就很小,液面上升十分不明显难以读数。 (2)70;排水法 (3)测量结果偏大,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液体,液体从量筒倒入烧杯后筒壁上会附着一部分液体,这两部分液体都会被认为是矿石本身的体积。
12.(1)B (2)A (3)D (4)F (5)E (6)C
13.4.50cm;0.13cm;大;大
14.22;90
15.(1)km(2)mL(3)kg(4)℃ (5)cm(6)1×10﹣9、1×10﹣3(7)1600、1.6、1.6
16.(1)钢卷(2)钢板(3)皮卷
17.③ ⑤ ② ④ ①
18.(1)2.00;1.0;(2)﹣22℃。
19.AC;5cm3
20.0℃;120℃
《科学入门》填空训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