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22: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一部《三国演义》,道出多少心中的豪气壮志。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道不尽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一代枭雄曹操盛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去看一下这位豪杰的日常。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01
02
03
04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
分析人物对话,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文化
在理解文章实词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称谓词和语气词的含义
学习目标
预习新知
疏通课文
思考探究
课后小结
目录
CONTENTE
01
02
03
04
01
预习新知
读准字音
涉猎 遂
shè
suì
文言文常识归纳
古义:古代王侯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几天,这里指少
今义:确数

1.古今异义
文言文常识归纳

古义:语气词,罢了
今义:耳朵
2.通假字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文言文常识归纳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乃就始学
指物作诗立就
助词,应当
动词,掌管
停止
了解
完成
从事
3.一词多义

体裁
内容简介
作者
时间跨度
走进《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字号,谥号
身份
生卒年
政治主张
走进司马光
1019—1086
字君实,谥号文正
反对王安石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
政治家(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
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籍贯
夏县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1019-1086)
字号,庙号
身份
生卒年
政治成就
了解孙权
182-252
字仲谋,吴太祖大皇帝
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籍贯
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
孙权(182-252)
人物评价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02
疏通课文
重点字词解释
当涂掌事:掌管军中事物。当:掌管。
辞:推辞,推托。
岂:反问语气助词,难道。
益:好处。
及:等到。
更:另,另外。
结友而别:结为好友然后分别。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增补。
(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2)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03

即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02

即保留。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01
文言翻译六字真诀

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06

即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05

即替换。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汇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汇。
04
文言翻译六字真诀
03
思考探究
思考:根据前面的翻译,找出故事的线索,并复述故事的发展脉络?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叹学
思考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这并非是对鲁肃的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的心情,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思考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交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思考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旧就眼光看别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
孙权
关心下属,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吕蒙
鲁肃
人物形象分析
善劝
好学

好学自信
才疏学浅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叹学
04
课后小结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认真学习,一改之前的才疏学浅,令鲁肃都为惊叹不已而与之结交。学无止境,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
课后链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语
常见的称谓语有以下几类:
1.谦称
①君王自称:朕、孤、寡人、不榖、予一人。
②臣子自称:臣、臣子
③一般人自称:愚、某、仆、小人、鄙人、不才、不敏……
④女子自称:妾、贱妾、婢子
⑤自称家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家父、家严、家君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母亲:家慈、家母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弟:舍弟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拙荆,内人
课后链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语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儿子:犬子、贱息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女儿:弱息、小女、息女
2.敬称
①称君王:陛下、天子、车架
②称同辈:先生、卿、公、子、吾子
③称长辈:
称老师 :夫子 称岳父:泰山
称老年男子:丈人 称已故的父亲|母亲:先考|先妣
④称对方的家人:
令尊、令堂、令兄、令弟、令妹、令郎、令爱、令坦
课后链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语
3.讳称
①关于“死”的讳称
天子、皇后、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
诸侯、大官之死称薨; 有官职、名望的人之死称卒;
士之死称不禄; 平民之死称死;
宗教之死称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涅槃、就木、作古、谢世等。
②避讳
“避讳”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改音法等。
课后链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语
3.讳称
改字法:将应避讳的字写作其他字;
缺笔法:将应避讳的字少写一两笔;
空字法:将应避讳的字写作“某”或者“ ”
改音法:读到应避讳的字时,将其变调或读作别的音。
4.称呼人
古代称呼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官地、郡望、斋名等。
5.称呼年龄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课后链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称谓语
6.称呼朋友关系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贱且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
忘年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但交情深厚的朋友。
课后作业:
1.课下熟读课文;
2.课下阅读有关孙权或者三国其他人物的故事,下节课请同学来分享。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