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复习光合作用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光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叶肉
叶脉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较多
栅栏层
海绵层
含叶绿体较少
含叶绿体较多
有疏导和支持作用,内有导管和筛管。
自学书本94—95面,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 )、( )和( )三部分。
2、表皮分为( )和( ),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 ),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分过度散失。
3、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 )形细胞,叫( )。
4、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 ),(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5、陆生植物叶片的( )部分气孔较多。
6、叶肉分为( )和( )两层。
其中( )含叶绿体较多, ( )含叶绿体较少;( )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细胞排列疏松。
7、叶脉有疏导和支持作用。其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 ),运输有机物的是( )。
叶肉
叶脉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角质层
肾
保卫细胞
气孔
气孔
下表皮
栅栏层
海绵层
栅栏层
海绵层
栅栏层
海绵层
导管
筛管
叶片下表皮细胞(蚕豆)
保卫细胞
气孔
气孔的结构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绿体的位置:
叶肉细胞
保卫细胞
2、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绿色)
类胡萝卜素(黄色)
3、光合作用的条件:
4、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光
栅栏层
海绵层
探究: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
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某小组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 :甲组_______ 乙组_____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_ ,乙组植株___________
3
阴暗,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同样多株韭苗
不变绿
变绿
课堂练习: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 )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B
C
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A、茎 B、叶片 C、叶脉 D、芽
4、叶的哪种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A、海绵组织细胞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 D、表皮细胞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栅栏层比海绵层含有的叶绿体多
B、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C、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形成
B
D
C
右图是叶片横切面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有输导功能的结构是( )
2)叶片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它的开闭受 控制。
4)叶片的营养组织是
( )和( ),
它的细胞内部都有( )
它们是进行 的场所。
5)叶片的上表面颜色比下表面的深,
这是因为靠上表皮的 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
比靠近下表皮的 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多.
6)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标号[ ]处进入叶内,
所需水分通过图中标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1和5
3
6
保卫细胞
2
4
光合作用
叶绿体
栅栏层
海绵层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