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地球公转复习
一、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2)周期:365日6时9分 (1个恒星年)。
(3)速度:A:近日点,1月初,速度最快;
B:远日点,7月初,速度最慢。
二、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
(1)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黄道所在的平面就是黄道面。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这就是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太阳直射点在23.5°N~23.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大(小)
极昼极夜现象范围变大(小)
五带范围:热带、寒带/温带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变大(小)
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变大(小)赤道两极地区除外
四季变化明显(不明显)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四季变化
夏季: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季:过渡的季节
2、五带划分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夏季为例)
长
极昼
短
极夜
3、昼夜长短
昼夜长短分布定太阳直射点的半求位置
昼夜长短变化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看图思考: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
昼长=昼弧度数/15°
夜长=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刻求昼长、夜长。
昼长时数=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时-日出时刻)×2。
夜长时数=(日出时刻-0)×2=(24-日落时刻)×2。
(3)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
地平面
90°
12
太阳光直射
南北两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含义
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用两点的纬度求和。
(同-异+)
极昼地区午夜太阳高度=两地纬度之和---90°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计算: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南北回归线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南北极圈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1)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判断纬度位置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变化范围判断所在的地区。
(5)计算楼间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例如,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h·cotH。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①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自然带阳坡比阴坡的分布高度大。
等太阳高度线图
1.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特征
太阳视运动图
看图找出: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判断季节
2.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技巧
(1)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极点除外)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升,正北落(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正南升,正南落(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点除外)
(2)正午太阳方位则根据直射点方位确定。(如直射点位于观测地南面,正午太阳则位于观测者正南方;反之位于正北方。);
(3)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练习:1、画出冬至日,30°S某地的太阳视运动图
2、画出春分日,40°N某地的太阳视运动图
特殊地点太阳视运动图
1、赤道
2、北极圈
3、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3、南、北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