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10: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A)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歧    一霎    憔悴     匿笑    
祷告     并蒂    攲斜     絮叨    
取jué     烂màn     jué别     各得其suǒ    
zǐ妹     心xù     淡yǎ     水波lín lín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_______而深沉。
(2)后来发生了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_______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A.热情 分歧 果敢 B.热烈 分岔 勇敢
C.热烈 分歧 勇敢 D.热情 分岔 果敢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去后乃至   
(8)相委而去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2)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3)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二、语言运用
5.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截树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   ,   ,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簇火苗,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C.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2)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8.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9.第一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三、文学常识
10.填空。
(1)《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   》《   》《   》,散文《   》《   》《   》等。
(2)《散步》一文选自1985年8月2日《   》,作者是    。
(3)《金色花》选自《   》,   译。作者是    (国名)文学家    (人名)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   》《飞鸟集》等。1913年获    文学奖。
(4)《荷叶 母亲》选自《   》,作者    ,原名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   》,散文集《   》《   》等。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的作者是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他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B.《咏雪》一文中虽无议论,但称赞谢道韫的才华的意图却十分明显。
C.《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D.《世说新语》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四、课文理解
12.下列对《散步》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郑重其事,暗示中年人承担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应有一种使命感。
B.本文中穿插的写景语句,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情景。
C.文章题目不仅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仓促紧张的感情基调。
D.从全文看,作者赋予“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远的内涵,“以小见大”,写法独特。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l',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选文第①段中,在描写母亲时多处用到叠词,如“悄悄”“偷偷”“红红”等,这些叠词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选文第③段中,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3)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能换成“期待”吗?为什么?
(4)本文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试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 乡书何处达
B.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与儿女讲论文义 君与家君期日中
(2)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的“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义理。
B.甲文着重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C.乙文中“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D.乙文中“尊君”是谦辞,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②   
(4)乙文中,陈元方“入门不顾”,他言行之间是否有矛盾之处?理由是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字词积累
1.qí;shà;qiáo;nì;dǎo;dì;qī;xù;决;漫;诀;所;姊;绪;雅;粼粼; 2.C; 3.家庭聚会;诗文;一会儿;差不多;不如;约定;才;放弃,抛弃; 4.子侄辈;儿子和女儿;离开;往、到;回头看;照顾;
二、语言运用
5.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 6.C; 7.景物(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语言描写; 8.A; 9.A;
三、文学常识
10.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礼拜日;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中国青年报;莫怀戚;泰戈尔诗选;冰心;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园丁集;诺贝尔;冰心全集;冰心;谢婉莹;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 11.A;
四、课文理解
12.C; 13.   ; 14.B;C;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